文|豹變 陳法善
編輯|劉楊
「核心提示」
雖然才進入AI手機元年,但相關功能已“卷”到同質化。AI能成為手機行業的救星嗎?
未來手機長什么樣?
在2024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德國電信展示了一款純AI智能手機。跟以往用戶通過點擊APP不同,該手機通過AI聊天,就能調出各項功能,滿足日常使用需求。
德國電信預測,未來5-10年,用戶甚至可以不再使用各種APP。
AI作為手機的超級入口,正展示出巨大潛力,就連蘋果公司都感受到了威脅。當地時間2月27日,蘋果公司宣布停止電動汽車項目,部分員工被調至AI部門,加大對生成式人工智能項目的投入。
蘋果在AI功能應用上的掉隊,似乎為國產手機彎道超車提供了難得的時間窗口。最近一年,各大國產手機廠商都把重心放在了讓人眼花繚亂的AI上。到了2024年,智能手機如果不跟AI、大模型沾點邊,估計都不好意思上市。
雖然各大手機廠商在AI方面用盡心思,但《豹變》通過走訪發現,不論是經銷商,還是消費者,關注點還是在芯片、鏡頭、屏幕等核心硬件上。
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如何才能抓住AI提供的天賜良機?
AI手機元年來了?
混戰AI,已經成為手機行業最近一年的主旋律。
據國盛證券統計,從2023年8月起,國內外主流廠商相繼將AI植入手機及芯片,大模型成了手機的標配。
龍年首個工作日,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在全員信中表示,AI手機將成為繼功能機、智能機后,手機行業的第三階段。2024是AI手機元年,未來五年,AI對手機行業的影響,完全可以比肩當年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
此前,小米、華為相繼宣布全面擁抱AI大模型;榮耀在最新旗艦Magic 6中,內置了自研的70億參數的端側AI模型;就連已經“掉隊”的魅族,在停掉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的同時,決定all in AI,全力投入“明日設備”。
手機廠家集體押注AI,或許是因為傳統的硬件比拼,已經到了“卷無可卷”的地步。
從各家旗艦機型可以看出,核心硬件大同小異,很難拉開差距:CPU均采用驍龍8 Gen 3芯片;5000毫安左右的大電池,成了標配;就連主攝像頭,都默契地“卷”到了5000萬像素。
多款旗艦機型核心配置趨同
硬件的過剩以及配置的無限接近,讓越來越多消費者失去了換新機的興趣。
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稱,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換機率或已跌至23.5%,換機周期拉長至51個月。在新浪微博“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換手機了”“你有多久沒換手機了”等三個話題下,吸引了超12.5億次的閱讀。
不少用戶認為,現在的手機缺乏創新,就是處理器升級,外觀沒變化,缺少黑科技;還有用戶稱,更關鍵的在于年輕人的錢包癟了,以前3000元買個旗艦機,現在6000元買的旗艦機,未必能達到兩個3000旗艦機累加的效果。
受此影響,手機越來越難賣。國際數據公司(IDC)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創10年新低,同比減少3.2%至11.7億部。其中,中國的出貨量為2.71億部,同比下降5%,也為近10年低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手機的比拼自然落到了軟件上,希望借此形成差異化體驗,帶動更多消費需求,從而跳出瘋狂“卷”硬件的怪圈。
OPPO 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在AI戰略發布會上舉例稱,用戶從手機找女友照片,需要不斷地翻手機相冊,非常麻煩,而AI手機只需一句話就能實現,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不用再復雜地打開每一個App。
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或將帶動新的換機需求。
線上火熱,線下脫節
龍年復工后,手機行業依舊保持著對AI的熱情,召開的幾場發布會幾乎都把焦點放在了AI上。
然而,與線上的火熱宣傳相比,線下門店有些脫節,銷售人員普遍沒把AI作為主要賣點。
《豹變》在某二線城市多個手機品牌門店看到,除了三星在店面醒目位置打出“AI愛了”廣告語外,小米、榮耀、OPPO、VIVO等品牌宣傳物料,均沒有提及手機的AI功能。
例如,小米門店依然主打手機拍照功能,隨處可見“小米|徠卡 聯合研發”的廣告牌;榮耀門店重點展示產品的智慧互聯、保時捷設計等賣點;華為的店內廣告位,則換上了新近上市的Pocket 2系列畫面。
在小米、華為、OPPO、VIVO等門店,當《豹變》以消費者身份咨詢手機的AI功能時,似乎有些出乎店內銷售的意料。
在小米專賣店,銷售在被咨詢時反問,“你是說語音互動嗎”,隨后在手機設置里打開“小愛同學”功能,稱“新手機需要設置一下,就可以了”,并未演示AI的具體功能。而小米官網視頻顯示,相關AI技術可提供生活建議、掃碼識物、翻譯等功能。
只有在演示小米14 Ultra版本拍照功能時,銷售主動稱,當用30倍以上焦距拍攝時,AI會自動介入,讓細節更精致,提亮畫面整體亮度。這也說明了在銷售看來,拍照依然是小米旗艦系列的主要賣點。
在OPPO、VIVO門店,或許是加盟經銷商的原因,店員對公司近期宣傳的手機AI功能知之甚少,稱顧客很少問及AI,“手機功能大同小異,一般看下外觀、芯片、價格,差不多就買了,具體功能得拿回家慢慢研究。”
相比之下,榮耀、三星門店對AI做的功課相對較足。榮耀門店的銷售演示了手機的一鍵成片、自動生成探店視頻腳本、智慧日程管理、自動提取快遞取件碼等功能。
而三星門店的Galaxy S24系列樣機,默認優先向用戶展示智能摳圖、通話實時翻譯、即圈即搜等AI功能,并有快捷入口供用戶上手體驗。
不過,相比起押寶AI的廠商,不少用戶對眼花繚亂的AI并不感冒。在成都從事教育咨詢的范哲表示,對手機花哨的功能興趣不大,更看重價格和拍照,換手機的話,會買個內存大、耐用、系統不卡的手機。
浙江一位90后公務員曉樂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雖然眼下國產機在功能上碾壓蘋果,但她對蘋果情有獨鐘,“主要對蘋果的做工更放心,系統穩定,用四五年一點也不卡。用蘋果十幾年,Siri功能都沒用過幾次,沒那個習慣,估計換成國產機,也不會用AI互動,手指點點夠用了。”
AI能拯救低迷的手機市場嗎?
2月27日,蘋果宣布放棄造車而加碼AI,被認為是AI改造手機行業的最新例證。
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4年底,AI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達2.4億部,占手機總銷量的22%,而到2025年底,這一比例將提升至43%。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AI今后會成為所有設備、交易、應用、服務的最頂層入口,未來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手機仍是最重要的移動終端,因此對手機廠商而言,做AI都是越來越重要的優先事項。
陳明甚至認為,通過 AI,可以把手機的體驗重新做一遍。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有些骨感。目前廠家推出的AI功能有的并不完善,而且并非手機獨有,有些效果甚至不如市面上的第三方APP。
例如,三星Galaxy S24手機把AI修圖作為主要賣點,手機置頂內置了圖片樣張,供用戶上手體驗。《豹變》現場試用了這個功能,用手指圈住圖片中的人物后,將其拖拽到別的地方,手機會自動移動人物,并修復原圖因人物離開后留下的“窟窿”。
但該修圖體驗并不“跟手”,系統花了十幾秒,才把人物移動到指定位置,一度讓人以為是不是宕機了。“窟窿”修復也不徹底,原本應該被修復成藍天的畫面,出現一塊不小的彩色斑塊,面積跟人物軀干大小相當。
三星Galaxy S24 AI修圖后出現bug
而榮耀Magic 6、華為Mate 60 Pro等機型的一鍵成片(根據手機相冊生成視頻)、一句成文(根據一句話自動生成短文)等功能,通過剪映、WPS等常用APP都能實現,用戶未必需要靠換新手機才能體驗到。
部分機型還將集中查看外賣配送進度、航班出行信息、快遞物流更新等作為AI賣點,但實際上,只要用戶打開授權,美團、飛豬等APP均能實現類似功能,手機的AI功能目前尚未帶來革命性的使用體驗。
橫向比較看,各家旗艦機型的AI功能都默契的集中在修圖、拍照優化、識別圖片自動搜索、自動生成文字和視頻、語音互動等方面。AI手機元年才剛開始,相關功能就已經出現同質化趨勢。
最為關鍵的是,在手機廠家瘋狂“卷”AI時,用戶的使用習慣、行業生態還需跟上。比如,有手機廠商表示,用戶能通過AI窗口直接進行訂餐、打車操作,但后臺相關服務則需由美團、滴滴支持。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相關APP的支持,手機的不少AI功能將成無米之炊。因此,不論是手機廠商,還是互聯網大廠,在規范相關標準、接口的基礎上,才能夯實AI生態的底座。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范哲、曉樂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