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當前,儲能行業過剩問題不是很凸顯,甚至部分儲能系統關鍵器件還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span>
3月9日-12日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期間,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河南許繼電力電子有限公司(下稱許繼電力電子)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劉剛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
劉剛表示,眼下,國內真正能夠把IGBT元件、儲能變流器、光伏逆變器等器件做好的廠家并不多,很多公司就算生產出了產品也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IGBT是電池儲能系統中的重要組件,用于實現電能從直流轉換為交流。
尋熵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儲能新增并網項目規模達22.8 GW/49.1 GWh,是2022年7.8 GW/16.3 GWh的近3倍,也超過去十年中國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的總和。
劉剛表示,自2022年新能源項目開始大量配儲起,儲能項目陸續投運。在行業降本的大背景下,不具備實力的儲能變流器廠家逐漸因質量問題、成本問題或產品創新跟不上需求等問題出局。
“儲能系統里每個關鍵元件的研發制造都有很高的門檻,業內有些企業號稱要把業務做到覆蓋全產業鏈,做了電芯又要做儲能變流器,在我看來成功率較低。”劉剛指出,儲能變流器比光伏逆變器難度更大,做光伏電池板的廠家也很少有做光伏逆變器的,目前儲能變流器領域仍為緊缺。
他認為,儲能行業現階段產能擴展較快的為儲能電芯,現有產能大于市場需求,長期看有利于行業發展。
電芯是電池的基本組成單元。高工產研數據顯示,由于行業擴產積極,當前國內儲能電池產能已超350 GWh,整體產能利用率從2022年的87%下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不足50%。
作為電池上游重要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在去年下降超八成。疊加電芯產能過剩、參與廠商眾多、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儲能系統和EPC的最低報價屢創新低。
尋熵研究院等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2小時和4小時儲能系統年平均報價分別同比下降29%和35%;2小時和4小時系統的全年最低報價均已低于0.65元/Wh。
劉剛表示,多數電池廠家的當前產能擴張計劃,瞄準的是近幾年市場增速需求,為長期規劃。從長遠來看,目前電芯的產能后續都會有用武之地。
“因為目前儲能系統還主要在新能源發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還未大面積啟動,新能源車后續需求也會增大。”劉剛稱。
按照應用場景的不同,儲能可分為電源側儲能、電網側儲能和用戶側儲能。
許繼電力電子上市公司許繼電氣(000400.SZ)100%持股子公司,許繼電氣則隸屬于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河南許繼在2016年開始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儲能產品,產品主要包括儲能變流器(PCS)和儲能管理系統(EMS)。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成立于2021年,業務覆蓋發電(含新能源)、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電力領域,以及綜合能源服務、儲能、軌道交通、工業自動化、能源互聯網等其他領域。
除許繼電氣外,中國電氣裝備集團還擁有中國西電(601179.SH)、平高電氣(600312.SH)、寶光股份(600379.SH)、西高院(688334.SH)、宏盛華源(601096.SH)等五家上市公司。
上月,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成立儲能子公司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儲能技術服務、電池制造、機械電氣設備制造、集中式快速充電站等。
該公司由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寧德時代(300750.SZ)、平高集團、許繼集團、山東電工等八家公司共同持股,以許繼集團所屬電科儲能、平高集團所屬儲能科技、山東電工電氣所屬電工時代為基礎重組設立,以打造央企儲能業務頭部企業為發展目標。
劉剛表示,集團設立儲能子公司是為了整合旗下儲能力量,能夠進一步涵蓋儲能技術,為行業提供創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