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張曉迪
行業連續低迷3年后,2024年生豬養殖行業能否恢復生氣?
近期行業龍頭牧原股份(002714,SZ)公布了2024年前兩月的經營數據。
據牧原股份公告,2024年1-2月份,牧原股份銷售生豬1054.0萬頭,商品豬價格13.84元/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66.35億元。
相較而言,2023年1-2月份,牧原股份生豬銷量為884.4萬頭,生豬價為14.49元/公斤,同期銷售收入146.65億元。
可以看出,2024年1-2月份,牧原銷售生豬銷售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9.18%。雖價格低于去年同期,但因出欄量近20%幅度的增長,使牧原2024年1-2月份的銷售收入高于2023年同期,但增幅僅為13.43%,并不及出欄增長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份,牧原生豬養殖平均完全成本略增至15.8 元/kg。
養殖成本是生豬行業在激烈競爭中的生命線,未來牧原將如何繼續引領其成本優勢?
靠技術降成本
對于近期成本上升,牧原解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疫病造成生豬養殖成績的下降,由于生豬養殖成本是按照出欄批次進行核算,疫病對豬群的影響在成本上的體現會持續一段時間;
二是1、2月份存在春節節假日,有效銷售天數少、銷售數量低,單位期間費用分攤增加。
牧原解釋,整體看來,2023年12月為疫病高發期,2024年1月份疫病對豬群的影響已趨于平穩,2月份進一步好轉,生產成本較1月份已有所下降。隨著疫病影響的減弱及費用攤銷的下降,預期公司未來生豬養殖成本會進一步下降。
那么未來成本下降的來源在哪里?牧原表示, 公司生豬養殖成本下降的根本在于養殖生產效率的提升,核心在于豬群的健康管理,最終體現至成活率、料比、生長速度等生產指標的全面改善。
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生豬養殖成本是牧原股份作為行業領頭者的法寶之一。牧原股份創始人秦英林作為人大代表,在2024年兩會期間,帶著五項建議參會。這五項建議均指向行業降低成本的方案:一是技術創新;二是凈化疾病;三是推進合成生物產業落地;四是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五是加強產學研聯合創新。
秦英林稱,當前,養豬業技術對生產的支撐還不夠,需要持續地對技術深度挖掘,才能使生產走向國際一流水平。
“通過養殖工藝的改善、技術的提高,最后達成生產效率的提升,實現成本更低、產出更高、價值更多、盈利能力更強。”秦英林說。
秦英林表示,生豬養殖行業的挑戰一直都是老問題,即疾病、死淘率問題。記者了解到,在疫病防控方面,牧原當前正在搭建“豬病天網工程”,對生豬相關的多種疾病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配備環控系統、生物安全管理、檢測體系、免疫管理等措施,將研究成果落地生產管理。未來隨著疫病凈化的持續推進,豬群的健康水平會進一步提升。
牧原通過技術壓降成本的另一表現是在上游飼料方面。在生豬養殖行業的成本構成中,飼料占主要部分,而豆粕作為飼料的基本原料,進口成本較高。2021年,牧原和西湖大學合作,在合成生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生物發酵技術生產氨基酸技術的應用,使牧原“無豆養豬”成為可能。目前,牧元安糧公司年產3萬噸合成生物產品的項目已在南陽市內鄉縣順利啟動建設。
秦英林在兩會期間介紹,“我們現在3萬噸異亮氨酸的生產,將來能帶動上百萬噸的其他氨基酸的應用,最少能減少2000萬噸大豆的消耗。”
拓展產業鏈
2024年初,農業農村部出臺了《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2024 年修訂)》,再次對生豬行業產能進行調控。
如此一來,生豬養殖企業試圖通過擴大產能、出欄量攤低養殖成本的計劃或受限制。
從市場價格來說,進入2024年,生豬價格開始有了起色。相對于2023年11月、12月的低潮期商品豬售價13.70元/公斤、13.42元/公斤,2024年1-2月,牧原商品豬售價已上漲3.13%。
在秦英林看來,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從業者眾多,市場信息的透明度及傳遞的及時性都有待 提高。農業農村部出臺此次調整方案,是針對行業變化對生豬市場的預期引導及產能預警,有助于行業從業者理性決策,合理規劃產能建設。
“在生豬市場中, 政府所發揮的是監測、預警作用,引導行業產能趨于穩定狀態,推進豬周期平穩運行,防止生豬價格的大幅波動,促進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的穩定,有助于行業高質量發展。”秦英林說。
記者注意到,除了科技驅動發展策略,近年來,牧原在下游屠宰等產業鏈方面的布局也令外界關注。
2024年兩會期間,秦英林在談到產業鏈布局時稱,我們不是為了占取產業的這個環節,也不是簡單的想獲取這份利潤。我們的發展需要找更高效的供應商,可是沒有看到更高效、更有價值、成本更低的供應商,我們就自己去補齊。產業鏈布局最終要集中在“一頭豬還有600元”的成本挖潛空間上,這是我們奮斗的綜合目標。
記者了解到,目前牧原已投產10家屠宰廠,投產產能合計2900萬頭/年。
牧原股份稱,未來屠宰肉食板塊將繼續按照現有養殖產能進行匹配規劃,在養殖產能密集區域實現屠宰產能的基本覆蓋。屠宰板塊所屠宰生豬均為公司養殖板塊自繁自養生豬, 屠宰端能夠獲取消費者對豬肉產品的實際需求,推動養殖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生豬生產,通過養殖和屠宰的聯動管理,產生協同效應,從而提升產品價值。
牧原稱,當前公司屠宰肉食業務仍把開拓、服務好B端客戶作為現階段的重點工作,暫無向屠宰下游食品加工板塊拓展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