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又一家公司因財務造假鎖定退市。
3月18日晚間,*ST新海(002089.SZ)發布公告,收到深交所下發的終止上市決定,
據悉,2月5日,中國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2024〕14 號),認定公司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的事實及公司已披露的年度報告,*ST新海2016年至2018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值,2019年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負值,觸及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公司股票自2024年3月2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為十五個交易日,預計最后交易日為2024年4月17日。如證券交易日期出現調整,公司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期隨之順延。退市整理期間,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不計入退市整理期。
今年以來,華儀電氣、泛海控股、堡柏龍、鴻達興業、愛迪爾等已相繼摘牌退市,ST貴人(603555.SH)、ST星源(000005.SZ)已鎖定面值退市,*ST博天(603603.SH)因連續5年財務造假,上交所此前已向*ST博天下發《關于擬終止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決定對公司股票作出終止上市決定。
資料顯示,*ST新海2006年就已登陸深交所,至今已接近18年,主營業務為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IDC業務,鋰電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橫跨了新能源汽車、鋰電池、LED芯片、量子通信、光通信、軟件等多個產業領域。不過,除了通信產品外,其他產業均為收購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以來始終沒有發生實控人變更,張亦斌、馬玲芝夫婦至今為公司第一和第二大股東,2020年,因業績連續虧損,二人則一度籌劃易主。不過隨著2021年專網通信造假案曝光,公司及實控人遭遇立案調查,相關的股權轉讓也戛然而止。
根據此前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ST新海連續造假長達6年之久,其通過參與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虛增銷售收入、利潤,導致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及2019年半年度報告虛假記載;會計差錯更正處理錯誤、審計調整錯誤、確認預計負債不完整,導致2019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根據證監會認定,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ST新海通過參與隋田力主導的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合并報表層面虛增銷售收入共計37.41億元,虛增銷售成本共計32.1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共計5.63億元。
針對公司跨越新舊法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證監會決定:對公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40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總裁張亦斌給予警告,并處以20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董事會秘書徐磊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財務總監奚方給予警告,并處以50萬元罰款。依據2005年《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證監會決定對時任財務總監戴巍給予警告,并處以15萬元罰款。
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1.76億元,凈利潤-2.97億元。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去年營收1.35億元至1.45億元,凈利潤虧損5000萬元至7000萬元,扣非后虧損5500萬元至7500萬元。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涉及專網通信造假案的13家上市公司中,華訊方舟、澤達易盛、凱樂科技已相繼退市,其中,華訊方舟、澤達易盛同樣為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凱樂科技則于2023年觸及面值退市,該公司曾五年虛增超過500億元營收。
2024年2月4日,證監會發文《證監會依法從嚴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其中指出,對13家上市公司利用所謂“專網通信業務”進行財務造假行為全面追責。對配合上市公司造假、“走賬”的第三方,依法作出處罰或通報相關監管部門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