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中財經
又一個昔日獨角獸從神壇墜落。
2021 年 11 月,Allbirds (BIRD)的股價還曾處在 32.44 美元的峰值,但截至 2024 年 3 月,其股價降至 1 美元,為 0.688 美元。股價下跌了 98%,巔峰時破 40 億美元的市值現如今更是近乎清零。按照納斯達克的規定,若公司股價連續 30 天低于納斯達克的 1 美元最低門檻,未能遵守最低收盤股價為 1 美元的上市規定,將會收到警告,并在日后可能會被進行摘牌處理。
對于自2024年2月以來,股價已經跌穿 1 美元的 Allbirds 而言,危險信號已經出現。
事實上,Allbirds 的潰敗并非始于當下。2021 年 8 月,申請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 Allbirds 在招股書中直言,預計未來將持續虧損。
進入到 2023 年,Allbirds 的頹勢愈發凸顯,2023 年每一季度的銷售額均同比下滑,并由此帶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的銳減。2023 年年報顯示,Allbirds 的年營業收入為 2.54 億美元,同比下降 14.68%,凈利潤更是同比減少 50.42%至 1.52 億美元。
過去曾要挑戰鞋履巨頭 Nike、Adidas,并想成為鞋履市場 Apple 的獨角獸 Allbirds,如今走到了命運的關鍵路口。
01 另辟蹊徑,高舉“環保”大旗
眾籌,是 Allbirds 華麗故事的開端。
2014 年,Allbirds 的創始人 Tim Brown 在眾籌網站 Kickstarter 上以 98 美元一雙的價格為設計極簡的羊毛跑鞋發起眾籌。5 天之內就得到了近千位支持者的助力,預售出 1064 雙鞋,并一舉籌集了 12 萬美元,遠超項目原先預期的 3 萬美元。
而在那時,這一眾籌品牌不叫“Allbirds”,而是以“3/7”代稱之,含義為“每周 7 天要運動 3 天”。
選擇運動跑鞋賽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創始人 Brown 曾是新西蘭足球國家隊成員這段經歷分離不開。而在 Nike、Adidas 等全球品牌巨頭林立的運動賽道,Brown 想創造出一個運動鞋品牌的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彰顯品牌的獨特性,Brown 先抓住了環保的關鍵詞,并忠實于這個“設定”。
對于環保的追求,最先體現在鞋子用料上。作為一名生活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新西蘭的 Brown 和所有新西蘭人一樣,羊與羊毛早已成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Brown 從小到大穿得最多的衣服也是家人手織的羊毛衫,因而在 Brown 的腦海中一直存在著一個“用羊毛做鞋”的瘋狂想法。
“羊毛有天然、抗菌、防臭特性,我就在想為什么以前從來沒有人用羊毛做過鞋面?”Brown 發現在運動鞋領域并沒有可再生的環保材料,希望自己能改變這一切。而其看中的羊毛材料可再生、可生物降解,是一種天然的環保材料,他篤定這會帶給運動鞋產業一個巨大的變革。
然而在想法落地早期,Brown 的想法并不被人所理解,覺得這無疑是“異想天開”,但 Brown 并未放棄。在 Brown 的努力下,其得到新西蘭羊毛工業研究小組 20 萬美元資助,并在新西蘭政府農業科學家小組的幫助下,經過多次試驗,最終選定了一種直徑 12.5 微米、只有一根頭發 1/10 那么細,來自“美利奴”羊的羊毛。
原料雖然確定了,但美利奴羊毛容易起球、氈化,想做成耐穿的鞋面也并不容易。好在再生材料科學家 Joey Zwillinger 加入 Brown 團隊,兩人攜手將萌芽狀態的試驗最終實現,“3/7”由此誕生,這也是 Allbirds 的雛形。
圖/Allbirds兩位創始人
Brown 對環保的追求,不僅體現在鞋子的材料上。在所有的制鞋過程中,他們也追求對污染的極致控制,以及所有原料的可持續性使用。整個公司內部都沒有一次性的產品,甚至連鞋子包裝的材料有 90%都是可回收材料。
在“天然材料環保舒適”理念下,“3/7”眾籌項目大獲成功。
進而在 2015 年 5 月,品牌“Bozz”正式創立,后在同年 12 月才改名為“Allbirds”。創辦僅兩年時間,Allbirds 的主打產品 Wool Runner 就被美國《時代》雜志稱之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并借由其環保理念認證成為一家 B-Corp 公司(共益企業認證,即企業社會責任和環境影響力達到非營利組織 B Lab 的標準)。
2017 年,堅持 DT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的 Allbirds 繼續高歌猛進,在舊金山開了第一家門店。并在同年與眼鏡品牌 Warby Parker 和床墊品牌 Casper 一同,被認為是各自行業的“DTC 先驅品牌”。
02 光環加持,小鳥高飛
“環保”理念為 Allbirds 提供了一張與國際大牌同臺競技的門票,而名人效應,則讓 Allbirds 這只小鳥“展翅高飛”。
名人效應相當于是一種品牌效應,其帶來的名人光環可以為品牌帶來更好的形象,從而提高品牌忠誠度。名人效應也可以帶動人群,其影響力如同追星般那么強大。名人效應在 Allbirds 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一個靠眾籌起家的運動鞋項目,Allbirds 早期影響力有限,但 Allbirds 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的品牌理念歷來是硅谷名人、好萊塢明星最推崇的理念之一。實際上,最先把 Allbirds 捧紅的便是一群來自硅谷創投圈的人。
自以連帽衫為主的休閑風穿搭火遍硅谷以來,符合“硅谷風”的爆款單品接連登場。“硅谷風”有兩個典型代表,一個是穿了 12 年三宅一生的喬布斯,另一個則是衣柜有 20 件同款衣服的扎克伯格。Allbirds 羊毛鞋的登場,也一度成為硅谷“爆款單品”。
硅谷里第一批穿 Allbirds 上班的人中有谷歌聯合創始人 Larry Page,接下來是推特前掌門人 Dick Costolo、蘋果 CEO Tim Cook 等硅谷大咖腳穿 Allbirds 出鏡。隨后硅谷投資圈中風險投資家 Ben Horowitz、被稱為“互聯網女皇”的 KPCB 合伙人 Mary Meeker 等人也跟風穿上 Allbirds。
此后,硅谷投資圈開始接受 Allbirds。漸漸地,硅谷開始流傳一種說法,“但凡是有投資人的地方,十有八九可以看到一雙 Allbirds 鞋”。
在硅谷之外,公開宣揚是 Allbirds 鞋子的粉絲的人里也不乏明星和政界人士,其中包括“赫敏的扮演者”Emma Waston、“脫口秀女王”Opera,甚至還有新西蘭總理 Jacinda Ardern 等人。這些人對 Allbirds 的熱愛源自“關心環保,關心人類”的情感連接,并且他們也愿意把這樣的產品推廣給他們的粉絲和民眾。
其中,好萊塢明星 Leonardo DiCaprio 除了是 Allbirds 的忠實擁躉,其還更進一步成為 Allbirds 的投資人和品牌推薦人。
資料顯示,在 IPO 以前,Allbirds 共計完成了 6 輪融資,融資金額累計超過 2 億美元。其中,2016 年,Allbirds 完成 725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由知名風投公司 Maveron 領投,該輪中,NBA 球星安德烈·伊戈達拉也參與投資,投后估值 3200 萬美元;2017 年,老虎環球基金領投了 B 輪 1750 萬美元融資,本輪投后估值為 3.68 億美元。不難發現,僅在一年時間內,Allbirds 的估值就翻了 10 倍。
Allbirds 繼續刷新著外界認知。2018 年 10 月,公司完成 5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 T. Rowe Price、老虎環球基金、美國富達投資集團等頭部機構。值得一提,小李子便是在這次 C 輪融資中成為 Allbirds 的個人投資人。2020 年初,Allbirds 完成了 7500 萬美元的 D 輪融資;同年 9 月,Allbirds 完成 1 億美元的 E 輪融資,由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Templeton)領投,普信、Baillie Gifford、TDM Growth Partners、洛克菲勒等跟投,投后企業的最新估值漲至 17 億美元。
2021 年 11 月 3 日,Allbirds 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IRD”,以 15 美元的價格發行 2020 萬股,IPO 發行價高于原定價區間 12-14 美元。上市首日股價盤中一度高達 32.44 美元,最終收漲 92.6%,報 28.89 美元,市值達 41.35 億美元。
03 上市3年,跌落神壇
從 2015 年公司成立再到 2021 年登陸納斯達克,僅用 6 年時間從無到有再到上市,Allbirds 做到了。
但難以預估的是,上市首日盤中一度觸碰到的 32.44 美元/股,竟成了 Allbirds 的巔峰值,上市當月所達的超 40 億美元市值成了 Allbirds 再難以觸及的高度。昔日 3 年長成獨角獸,6 年 IPO 的業界神話,自 2021 年上市以來便漸漸跌落神壇。
圖/Allbirds 上市以來股價走向
成功 IPO,是 Allbirds 華麗故事的收尾,同時也是其勢頭衰敗的開端。
2022 年 2 月,Allbirds 公布了截止至 2021 年 12 月 21 日的第四季度及 2021 財年業績報告,這也是 Allbirds 上市后披露的首份年度財務報告,但情況卻難以令人滿意。
數據顯示,整個 2021 財年,Allbirds 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7%至 2.775 億美元,與 2019 年相比增長 43%。但全年凈虧損繼續擴大 75.44%至 4540 萬美元。彼時,Allbirds 的股價便已一路暴跌 70%至 8 美元上下,市值也縮水至 12 億美元。
業績低迷未能影響 Allbirds,彼時的 Allbirds 對外表示正在執行其戰略轉型計劃,以期扭虧為盈、重振增長。并重點關注四個關鍵領域:重振產品和品牌。執行高度集中的品牌戰略,重新與核心消費者建立聯系;優化美國門店并放緩擴店速度:有選擇地擴展第三方分銷渠道;國際擴張戰略轉變:評估某些國際市場的潛在分銷商合作伙伴,以高資本效率進行海外擴張;節約成本、提高資本效率:建立并進一步加速 2022 年成本和現金優化計劃,以改善現金流狀況。
盡管 Allbirds 管理層在當時表示“希望能提高銷售額和收益”,但從時隔一年披露的 2022 年財報來看,Allbirds 的戰略轉型計劃未能取得明顯成效。
2022 年財報顯示,Allbirds 公司實現營收只增長 7.3%至 2.97 億美元,但公司凈虧損則從 2021 年的 4540 萬美元,擴大 123.39%至 2022 年的 1.014 億美元。對此,聯合創始人 Joey Zwillinger 在公開采訪中承認,公司決策性失誤造成的問題在 2022 年第四季度糟糕的財務表現中達到頂峰。
進而,2023 年成了 Allbirds 的戰略調整期和轉型階段。2023 年 3 月,Allbirds 推出了一項改善生意的戰略,包括改進產品、優化美國分銷和門店盈利情況,并重新評估國際戰略,同時進一步降本增效。
在新戰略推出后,一系列人事變動也隨之而來。
2023 年 5 月,時任 Allbirds CEO 的創始人 Tim Brown 卸任 CEO 一職,留任聯合創始人以及首席創新官職位。時隔不到一年,彼時留任 Allbirds 并接任 CEO 的聯合創始人 Joey Zwillinger,也被換了。2024 年 3 月,Allbirds 發表聲明稱,該品牌 COO Joe Vernachio 將在 3 月 15 日正式升任為品牌 CEO,這也意味著品牌聯合創始人之一 Joey Zwillinger 即將從該崗位卸任,失去對自創企業的管理經營權。
簡而言之,Allbirds 兩位創始人,現都已離開了公司管理崗,失去了對自創企業的管理經營權。
如今,隨著兩位聯合創始人均卸任“一把手”角色,Allbirds 在品牌成立的第八個年頭也開始全面邁入新的階段。Allbirds 也在媒體聲明中表示,此番更換管理層變動是為了“以更好的方式打造更好的鞋服產品。”
近年來,國際網紅服飾品牌正面臨著不容樂觀的形勢。
先是英國本土潮牌 Superdry 因銷售額持續走低,從而陷入財產困境面臨破產;接著是曾在露營界有著“露營界 LV”“戶外品牌天花板”“露營第一品牌”等眾多頭銜的 Snow Peak(雪峰)品牌將迎來 PE 機構的私有化;再是生產了全球第一件連帽衛衣的潮牌 Champion 也被母公司進行了掛牌銷售……這個名單還將不斷有網紅品牌加入。
但愿 Allbirds 的戰略轉型計劃能有成效,小鳥繼續“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