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91億投資拉動5萬億財富增長,大模型的泡沫來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91億投資拉動5萬億財富增長,大模型的泡沫來了?

生成式AI的遠大愿景和羸弱商業化的現實之間,仍然需要無數的故事去填。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烏鴉智能說

2023年,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和Meta的股票已累計上漲75%,遠遠超過納斯達克指數43%的漲幅。算下來,這七家公司的市值在去年增長了近5萬億美元。

科技股股價暴漲并非來自于業績。要知道,整個2023年,除英偉達外,其余六家收入增長均低于20%。造成這一翻天覆地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生成式AI與大語言模型在去年席卷了全球科技圈。去年一年,全球生成式AI的投資額高達291億美元。

與傳統互聯網的故事不同,資本成為生成式AI競爭的最關鍵因素。所有的科技巨頭都直接或間接參與了這場軍備競賽,并主導了模型公司的融資和估值。

就在剛剛,亞馬遜向Anthropic追加27.5億美元投資,此次注資完成后,亞馬遜對Anthropic的總投資達40億美元。這是亞馬遜30年以來最大的一筆外部投資。巨頭們的軍備競賽,也讓身為AI軍火商的英偉達比前一年多賺了340億美元。

巨頭們愿意參與這場千億美金豪賭,并不令人意外。某種程度上,生成式AI的出現,恰逢其時。

當平臺型機會幾乎消失,人口紅利走到盡頭,全球互聯網的故事宣告結束。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一方面變得前所未有地節制,另一方面又變得前所未有地貪婪,他們坐擁大量現金,但真正值得的押注寥寥無幾。而生成式AI,就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甚至可以改變世界的故事。

但現實也是殘酷的。紅杉資本最新報告顯示,AI行業在英偉達芯片上的部署費用高達500億美元,而營收卻只有30億美元。顯然,生成式AI的遠大愿景和羸弱商業化的現實之間,仍然需要無數的故事去填。

01 291億投資,拉動5萬億的財富增長

2023年11月,ChatGPT的發布掀起了生成式AI的熱潮。根據 PitchBook 的數據,2023 年,超過70輪1億美元或以上的資金流向了創建模型、提供基礎設施或將技術應用于特定應用的初創公司。短短一年內,投資者向近700筆生成式AI交易投入了 291 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 260% 以上。

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都參與,甚至主導了這場游戲:OpenAI、Mistral背后站著微軟,Anthropic后面有谷歌和亞馬遜的支持,而馬斯克和扎克伯格都親自下場研發大模型。

到了今年,科技巨頭對生成式AI的下注熱情只增不減。今年3月,OpenAI聯合微軟發布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超級計算機計劃,旨在進攻未來的AI市場。不久前,亞馬遜宣布將向Anthropc投資27.5億美元,總投資額達40億美元,創新了亞馬遜外部投資記錄。

頻繁的巨額投資背后,是生成式AI發展對資本的超高需求。根據此前披露的消息,GPT-4的FLOPS約為2.15e25,并利用約25000個A100 GPU進行了90到100天的訓練,如果OpenAI的云計算成本按每A100小時約1美元計算,那么在這樣的條件下,訓練一次GPT-4的成本約為6300萬美元。

隨著AI模型能力的提升,訓練成本也在日益高漲。根據拾象CEO李廣密判斷,未來幾年OpenAI僅訓練模型?少還得200-300億美元,Google200-300億美元,Anthropic100-200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幾年至少投入1000億美元純粹用到訓練?模型。

科技巨頭的大手筆下注,徹底點燃了二級市場對生成式AI的熱情。去年,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和Meta的股票已累計上漲75%,遠遠超過納斯達克指數43%的漲幅。算下來,這七家公司的市值在去年增長了近5萬億美元。

其中,自打向OpenAI投資100億后,微軟股價就開始不斷上漲,并于今年一月以2.89萬億美元的總市值超過了蘋果,成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而“AI賣鏟人”英偉達的市值也上漲至近2萬億美元。

當時代的“泡沫”落到個人身上,所帶來的財富效應也極為夸張。在英偉達公布史上最佳財務業績后,股價飆升15%,黃仁勛單日財富增長高達85億美元,達到了驚人的681億美元,相當于約4903.2億元人民幣,并躍升至全球富豪榜第21位。

創紀錄的投入規模和夸張的財富效應背后,承載著人們對生成式AI的殷切期待。但回歸現實,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生成式AI距離人們的期待仍然有很長的距離。

02 生成式AI的殘酷現實:巨頭降低預期、獨角獸紛紛隕落

相比投入端的熱火朝天,生成式AI的產出仍然有限。紅杉資本報告顯示,AI行業去年僅在英偉達芯片上就花費了500億美元,但產出的營收只有30億美元,也就是說,AI投入是產出的17倍左右。

就拿微軟來說,看似吃到了OpenAI紅利,但就份額來看,去年人工智能僅占微軟云計算部門收入增長的約五分之一。微軟首席財務官Amy Hood透露,最近3個季度微軟智能云中分別有1%、3%、6%的營收來自于此,換算下來分別是2.4億、7.5億和15.5億美元。

而且,GitHub Copilo由于運行成本太高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微軟平均每月在每個用戶身上要倒貼逾20美元,有些用戶每月給微軟帶來的損失高達80美元。

這還是全世界最好模型的變現能力。作為對比,Google Cloud 2024年北美地區AI服務的業績目標不過10億美元,這個收入增量甚至不足以覆蓋購買AI芯片的開支。

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稱,包括微軟、亞馬遜和Google在內的云廠商和其他銷售該技術(指生成式AI)的公司,正在降低自己的預期。

能夠擁抱科技巨頭的大模型公司尚且如此,AI獨角獸的日子就要更加慘淡了。

2024年3月,曾經的文生圖巨頭Stability AI的領導者辭職,這家初創公司2023年收入4420萬美元,而支出就將近1000萬美元,不足支出一半。同期,融資13億美元的Inflection AI創始人Mustafa也因產品商業化表現不佳,帶著核心研發團隊加入了微軟。曾經的NLP明星公司竹間智能受到大模型浪潮的沖擊因經營困難在2月20日宣布停工停產六個月。

不久前,就連一直鄙視廣告業務的AI搜索公司Perplexity,也準備開始賣廣告了。Perplexity曾在公司首頁上這樣介紹自己:“搜索信息應該是一種直接、高效的體驗,不受廣告驅動模式的影響。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在信息過載的噪音中,明確需要一個平臺來提供精準、以用戶為中心的答案,尤其在時間如此寶貴的時代。”

Perplexity妥協背后,是生成式AI商業化困境的現實體現。龐大的支出和微弱的收益很容易讓人懷疑,AI是否只是一場隨時會冷卻的資本泡沫?

ARK 投資管理公司(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athie Wood在最近接受CNBC采訪時稱, "這些AI公司中的很多甚至沒有產生正現金流的潛力"。

雙線資本CEO、“新債王”杰弗里·岡拉克也警告稱,AI股市的熱度讓他想起了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并預測未來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

03 不止于泡沫,生成式AI的故事仍在繼續

固然,生成式AI不乏泡沫的成分,但與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仍然有本質的區別。

從外部環境看,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主要發生在中小公司上。當時,納斯達克沒有一套規范明晰的上市規則,注冊門檻過低。比如,閱讀印刷服務公司Noosh上市時收入僅有68000美元,遠遠低于現在納斯達克上市要求的75萬美元的凈利潤標準。

在1996-2000年,納斯達克盈利公司甚至不到10%,納斯達克指數市盈率一度超過100倍。這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狂跌。

不同于2000年股市集中在中小公司上的非理性狂熱,這次的“泡沫”主要集中在微軟、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身上,且這些公司平均市盈率僅27倍。這意味著,科技巨頭有足夠的財力基礎和龐大的用戶基數去消化“泡沫”所帶的負面影響。

其次,當時的互聯網發展與如今的AI行業也有著明顯的差距。

在2000年,互聯網仍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離落地有仍然有很遠的距離。根據世界銀行發布數據,互聯網在1996年的用戶基數僅4500萬,也就是說,每一百個人里僅僅只有一個人能夠接觸互聯網,互聯網普及率不到1%,到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狂跌80%,這一數值也僅為7%。

那時所謂的互聯網公司大多沒什么核心技術,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互聯網是什么,就瘋狂下注。

Pets.com 就是一家在2000年2月上市的公司,但是作為一家寵物用品零售商,跟互聯網基本沒什么關聯。盡管如此,其首次公開募股就募集了 8250萬美元。自然而然,Pets.com在2000年11月上市不到一年就被迫清算,淪為互聯網泡沫退場浪潮里一個微小的縮影。

與互聯網早期不同,生成式AI有著扎實的演進邏輯——即模型能力的持續迭代。

2024年還未過半,OpenAI在2月發布的“世界模擬器”sora就以強大的1min視頻生成能力震驚世界,全民音樂AIsuno已經支持搖滾、說唱、谷歌各種風格的一鍵生成,月之暗面在半年時間內無損長文本由50萬突破200萬。每一次大模型能力的升級,都意味著用戶場景的拓寬。

從落地情況看,AI現在已經擁有大規模的落地基礎。比如,ChatGPT在推出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用戶基數就已經達到18.1億,將近當初互聯網的40倍。

除了人們熟知的通用聊天外,生成式AI已經可以用于蛋白質設計、生物環境探測、石油勘測等實體經濟領域。盡管去年生成式AI的營收只有30億美元,遠遠不及研發費用。但要知道,同樣的水平,SaaS行業花了十年才做到。

從更大維度看,科技泡沫也并非全是壞事。事實上,近現代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伴隨著巨大的金融泡沫,工業革命期間有運河熱,蒸汽和鐵路時代有鐵路熱,都是在這些泡沫及其引起的衰退過后,才迎來了真正的大繁榮。

產業泡沫的意義在于,它用巨大的財富效應,將全社會的資源都吸引過來,匯聚成創新的海嘯,以一種摧枯拉朽的方式完成了這一場革命。1996-2001年間,電信公司在美國鋪設了8020萬英里的光纜,是2001年實際需求的20倍。2004年時,帶寬成本下降了90%以上。廉價、充足的寬帶網絡,為互聯網的普及鋪平了道路。

從這個角度上說,泡沫更像是我們前進的方式。比起泡沫本身,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場千億美金豪賭究竟會將人類的未來帶向何方。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微軟

4.8k
  • AI創企Cohere將在韓國首爾設辦事處,作為亞太區域中心
  • 上海:支持智算中心項目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91億投資拉動5萬億財富增長,大模型的泡沫來了?

生成式AI的遠大愿景和羸弱商業化的現實之間,仍然需要無數的故事去填。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烏鴉智能說

2023年,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和Meta的股票已累計上漲75%,遠遠超過納斯達克指數43%的漲幅。算下來,這七家公司的市值在去年增長了近5萬億美元。

科技股股價暴漲并非來自于業績。要知道,整個2023年,除英偉達外,其余六家收入增長均低于20%。造成這一翻天覆地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生成式AI與大語言模型在去年席卷了全球科技圈。去年一年,全球生成式AI的投資額高達291億美元。

與傳統互聯網的故事不同,資本成為生成式AI競爭的最關鍵因素。所有的科技巨頭都直接或間接參與了這場軍備競賽,并主導了模型公司的融資和估值。

就在剛剛,亞馬遜向Anthropic追加27.5億美元投資,此次注資完成后,亞馬遜對Anthropic的總投資達40億美元。這是亞馬遜30年以來最大的一筆外部投資。巨頭們的軍備競賽,也讓身為AI軍火商的英偉達比前一年多賺了340億美元。

巨頭們愿意參與這場千億美金豪賭,并不令人意外。某種程度上,生成式AI的出現,恰逢其時。

當平臺型機會幾乎消失,人口紅利走到盡頭,全球互聯網的故事宣告結束。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一方面變得前所未有地節制,另一方面又變得前所未有地貪婪,他們坐擁大量現金,但真正值得的押注寥寥無幾。而生成式AI,就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甚至可以改變世界的故事。

但現實也是殘酷的。紅杉資本最新報告顯示,AI行業在英偉達芯片上的部署費用高達500億美元,而營收卻只有30億美元。顯然,生成式AI的遠大愿景和羸弱商業化的現實之間,仍然需要無數的故事去填。

01 291億投資,拉動5萬億的財富增長

2023年11月,ChatGPT的發布掀起了生成式AI的熱潮。根據 PitchBook 的數據,2023 年,超過70輪1億美元或以上的資金流向了創建模型、提供基礎設施或將技術應用于特定應用的初創公司。短短一年內,投資者向近700筆生成式AI交易投入了 291 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 260% 以上。

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都參與,甚至主導了這場游戲:OpenAI、Mistral背后站著微軟,Anthropic后面有谷歌和亞馬遜的支持,而馬斯克和扎克伯格都親自下場研發大模型。

到了今年,科技巨頭對生成式AI的下注熱情只增不減。今年3月,OpenAI聯合微軟發布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超級計算機計劃,旨在進攻未來的AI市場。不久前,亞馬遜宣布將向Anthropc投資27.5億美元,總投資額達40億美元,創新了亞馬遜外部投資記錄。

頻繁的巨額投資背后,是生成式AI發展對資本的超高需求。根據此前披露的消息,GPT-4的FLOPS約為2.15e25,并利用約25000個A100 GPU進行了90到100天的訓練,如果OpenAI的云計算成本按每A100小時約1美元計算,那么在這樣的條件下,訓練一次GPT-4的成本約為6300萬美元。

隨著AI模型能力的提升,訓練成本也在日益高漲。根據拾象CEO李廣密判斷,未來幾年OpenAI僅訓練模型?少還得200-300億美元,Google200-300億美元,Anthropic100-200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幾年至少投入1000億美元純粹用到訓練?模型。

科技巨頭的大手筆下注,徹底點燃了二級市場對生成式AI的熱情。去年,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和Meta的股票已累計上漲75%,遠遠超過納斯達克指數43%的漲幅。算下來,這七家公司的市值在去年增長了近5萬億美元。

其中,自打向OpenAI投資100億后,微軟股價就開始不斷上漲,并于今年一月以2.89萬億美元的總市值超過了蘋果,成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而“AI賣鏟人”英偉達的市值也上漲至近2萬億美元。

當時代的“泡沫”落到個人身上,所帶來的財富效應也極為夸張。在英偉達公布史上最佳財務業績后,股價飆升15%,黃仁勛單日財富增長高達85億美元,達到了驚人的681億美元,相當于約4903.2億元人民幣,并躍升至全球富豪榜第21位。

創紀錄的投入規模和夸張的財富效應背后,承載著人們對生成式AI的殷切期待。但回歸現實,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生成式AI距離人們的期待仍然有很長的距離。

02 生成式AI的殘酷現實:巨頭降低預期、獨角獸紛紛隕落

相比投入端的熱火朝天,生成式AI的產出仍然有限。紅杉資本報告顯示,AI行業去年僅在英偉達芯片上就花費了500億美元,但產出的營收只有30億美元,也就是說,AI投入是產出的17倍左右。

就拿微軟來說,看似吃到了OpenAI紅利,但就份額來看,去年人工智能僅占微軟云計算部門收入增長的約五分之一。微軟首席財務官Amy Hood透露,最近3個季度微軟智能云中分別有1%、3%、6%的營收來自于此,換算下來分別是2.4億、7.5億和15.5億美元。

而且,GitHub Copilo由于運行成本太高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微軟平均每月在每個用戶身上要倒貼逾20美元,有些用戶每月給微軟帶來的損失高達80美元。

這還是全世界最好模型的變現能力。作為對比,Google Cloud 2024年北美地區AI服務的業績目標不過10億美元,這個收入增量甚至不足以覆蓋購買AI芯片的開支。

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稱,包括微軟、亞馬遜和Google在內的云廠商和其他銷售該技術(指生成式AI)的公司,正在降低自己的預期。

能夠擁抱科技巨頭的大模型公司尚且如此,AI獨角獸的日子就要更加慘淡了。

2024年3月,曾經的文生圖巨頭Stability AI的領導者辭職,這家初創公司2023年收入4420萬美元,而支出就將近1000萬美元,不足支出一半。同期,融資13億美元的Inflection AI創始人Mustafa也因產品商業化表現不佳,帶著核心研發團隊加入了微軟。曾經的NLP明星公司竹間智能受到大模型浪潮的沖擊因經營困難在2月20日宣布停工停產六個月。

不久前,就連一直鄙視廣告業務的AI搜索公司Perplexity,也準備開始賣廣告了。Perplexity曾在公司首頁上這樣介紹自己:“搜索信息應該是一種直接、高效的體驗,不受廣告驅動模式的影響。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在信息過載的噪音中,明確需要一個平臺來提供精準、以用戶為中心的答案,尤其在時間如此寶貴的時代。”

Perplexity妥協背后,是生成式AI商業化困境的現實體現。龐大的支出和微弱的收益很容易讓人懷疑,AI是否只是一場隨時會冷卻的資本泡沫?

ARK 投資管理公司(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athie Wood在最近接受CNBC采訪時稱, "這些AI公司中的很多甚至沒有產生正現金流的潛力"。

雙線資本CEO、“新債王”杰弗里·岡拉克也警告稱,AI股市的熱度讓他想起了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并預測未來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

03 不止于泡沫,生成式AI的故事仍在繼續

固然,生成式AI不乏泡沫的成分,但與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仍然有本質的區別。

從外部環境看,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主要發生在中小公司上。當時,納斯達克沒有一套規范明晰的上市規則,注冊門檻過低。比如,閱讀印刷服務公司Noosh上市時收入僅有68000美元,遠遠低于現在納斯達克上市要求的75萬美元的凈利潤標準。

在1996-2000年,納斯達克盈利公司甚至不到10%,納斯達克指數市盈率一度超過100倍。這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狂跌。

不同于2000年股市集中在中小公司上的非理性狂熱,這次的“泡沫”主要集中在微軟、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身上,且這些公司平均市盈率僅27倍。這意味著,科技巨頭有足夠的財力基礎和龐大的用戶基數去消化“泡沫”所帶的負面影響。

其次,當時的互聯網發展與如今的AI行業也有著明顯的差距。

在2000年,互聯網仍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離落地有仍然有很遠的距離。根據世界銀行發布數據,互聯網在1996年的用戶基數僅4500萬,也就是說,每一百個人里僅僅只有一個人能夠接觸互聯網,互聯網普及率不到1%,到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狂跌80%,這一數值也僅為7%。

那時所謂的互聯網公司大多沒什么核心技術,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互聯網是什么,就瘋狂下注。

Pets.com 就是一家在2000年2月上市的公司,但是作為一家寵物用品零售商,跟互聯網基本沒什么關聯。盡管如此,其首次公開募股就募集了 8250萬美元。自然而然,Pets.com在2000年11月上市不到一年就被迫清算,淪為互聯網泡沫退場浪潮里一個微小的縮影。

與互聯網早期不同,生成式AI有著扎實的演進邏輯——即模型能力的持續迭代。

2024年還未過半,OpenAI在2月發布的“世界模擬器”sora就以強大的1min視頻生成能力震驚世界,全民音樂AIsuno已經支持搖滾、說唱、谷歌各種風格的一鍵生成,月之暗面在半年時間內無損長文本由50萬突破200萬。每一次大模型能力的升級,都意味著用戶場景的拓寬。

從落地情況看,AI現在已經擁有大規模的落地基礎。比如,ChatGPT在推出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用戶基數就已經達到18.1億,將近當初互聯網的40倍。

除了人們熟知的通用聊天外,生成式AI已經可以用于蛋白質設計、生物環境探測、石油勘測等實體經濟領域。盡管去年生成式AI的營收只有30億美元,遠遠不及研發費用。但要知道,同樣的水平,SaaS行業花了十年才做到。

從更大維度看,科技泡沫也并非全是壞事。事實上,近現代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伴隨著巨大的金融泡沫,工業革命期間有運河熱,蒸汽和鐵路時代有鐵路熱,都是在這些泡沫及其引起的衰退過后,才迎來了真正的大繁榮。

產業泡沫的意義在于,它用巨大的財富效應,將全社會的資源都吸引過來,匯聚成創新的海嘯,以一種摧枯拉朽的方式完成了這一場革命。1996-2001年間,電信公司在美國鋪設了8020萬英里的光纜,是2001年實際需求的20倍。2004年時,帶寬成本下降了90%以上。廉價、充足的寬帶網絡,為互聯網的普及鋪平了道路。

從這個角度上說,泡沫更像是我們前進的方式。比起泡沫本身,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場千億美金豪賭究竟會將人類的未來帶向何方。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林州市| 武山县| 麻江县| 独山县| 哈尔滨市| 巴楚县| 合肥市| 若尔盖县| 大田县| 富宁县| 西和县| 巴马| 磐安县| 修水县| 长岛县| 星子县| 鸡西市| 太保市| 承德市| 于都县| 双城市| 宁陕县| 弥渡县| 漳平市| 陈巴尔虎旗| 昌黎县| 克拉玛依市| 乌鲁木齐县| 景东| 华容县| 开化县| 修文县| 涟源市| 赣榆县| 长白| 华容县| 苗栗市| 渑池县| 财经|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