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海關總署周五公布數據稱,以美元計,一季度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5%,較去年全年增速加快6.1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長1.5%,比去年全年回升7個百分點。總的來看,今年我國外貿開局有力、起勢良好,為實現全年“質升量穩”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單月來看,3月,出口同比下降7.5%,增速較1-2月回落14.6個百分點;進口同比下降1.9%,增速放緩5.4個百分點。進、出口增速均不及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七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3月,出口同比下降3.2%,進口同比上漲1.0%。
分析師表示,3月出口同比降幅超預期,既有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原因,也和今年春節較晚,企業節前加快出貨導致出口需求提前釋放有關。2023年3月,出口同比增長10.9%。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以美元計價,3月出口環比1-2月之和回落47%,過去10年均值是46.5%,這樣來看,3月出口邊際增長動能略低于季節性。
“我們判斷,背后是1-2月出口小高峰形成一定透支效應。一季度來看,出口同比增速為1.5%,好于去年四季度的-1.2%。也就是說,盡管3月出口增速下滑至同比負增長,但當前整體出口增長動能依然偏強。”他說。
王青指出,WTO全球貨物貿易晴雨表等指標顯示,近期全球貿易升溫態勢有望延續,外需回暖有助于我國出口走強,再加之上年同期基數走低,預計4月出口同比增速有望回正。
但他同時指出,當前我國外貿環境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美歐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抬頭之勢,重點針對近期增速較快的“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潛在的貿易爭端將加大出口的不確定性。
1-3月,我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歐洲聯盟、美國,其中,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4.1%,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5.7%,對美國出口同比下降1.3%。主要出口商品中,同比漲幅排名前三的是船舶、集成電路、家具及其零件,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6%、19.7%、19.6%。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周五的發布會上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保護主義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給外貿帶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不過,他強調,當前外貿發展仍有不少有利因素。
“全球貿易正呈現出趨穩改善的跡象,前天WTO也預測今年的貿易反彈,推測2024年全球貨物貿易量會增長2.6%。聯合國貿發會的最新報告也認為,全球貨物貿易趨于樂觀。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結果顯示,3月份反映出口、進口訂單增加的企業比重均較上月明顯提升。預計二季度我國進出口持續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長通道。”王令浚說。
進口方面,分析師認為,進口同比增速下滑同樣是受到高基數的拖累,從近期公布的制造業PMI等經濟數據以及假期消費看,內需正在穩步修復中。
在剛剛過去的清明三天小長假中,人均旅游消費支出比2019年同期高出25.8元。多家券商研究報告指出,這是2020年來人均旅游花費首次超過2019年水平,表明居民旅游消費潛力與意愿均得到充分釋放。
經濟數據方面,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0.2%,漲幅比去年全年回升12.5個百分點,累計同比增速一年半來首次轉正。3月,制造業PMI環比回升1.7個百分點至50.8%,為去年10月以來首次重回擴張區間,并創近一年來的新高。其中,進口指數回升4個百分點至50.4%,也是時隔11個月重返榮枯線以上。
“企業資本支出擴張、企業利潤增長、收入增長、消費回升可能正在形成一定程度的正循環,并推動經濟進入復蘇周期,這將帶動后續進口持續增長。”國聯證券首席分析師樊磊在研報中稱。
王青也表示,伴隨國內經濟動能逐步修復,耐用消費品和服務消費回升,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維持較快增長水平,內需改善將助力進口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