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慧
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劉娟
隨著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迅猛增長,新型儲能裝機規模不斷創下新高,但同時也要避免因卷低價而走進“死胡同”。
4月10日-13日,第十二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2024)在北京首鋼會展中心舉行。此次展會特別設置一場高端對話,以“突破‘內卷’,探究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
“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標志,一是有序競爭,二是有效競爭。”在第12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2024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陳啟鑫表示。
他認為,有效競爭的關鍵是通過競爭實現更大的市場效益,企業能夠擴大生產鞏固行業地位,當前的內卷正走向有效競爭的背面,是一種無效競爭。
去年以來,儲能行業價格不斷創下新低,當前儲能系統報價已低至0.6元/Wh左右,是去年的一半,兩年前的三分之一。
參會嘉賓認為,價格、產能內卷,主要是短期內過多的跨界玩家和資本熱錢的涌入,使得新型儲能行業階段性市場結構過剩。
在此前各地各種優惠政策和大量資金的加持下,國內新型儲能企業數量和產能迅速擴張,部分企業只能通過低價謀生存。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21.5 GW/46.6 GWh,功率和能量規模同比增長均超150%。
“當前儲能行業價格內卷使得企業盈利空間收窄。”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新型儲能技術與裝備聯合創新中心秘書長、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技術總監李霄認為,在此情形下,應該完善標準規范、推進技術在多元化儲能、征集系統等方面的創新,行業協同共同促進良性發展。
李霄指出,儲能在整體電網中所發揮的電力電量平衡作用,還沒有得到有效的價值回報。
“這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他認為,應通過建立市場機制促進儲能行業有效的良性競爭,讓儲能更好地把它的價值兌現出來,是避免行業低效競爭重要突破口。
陽光電源(300274.SZ)董事長曹仁賢也在會上指出,中國已有上萬家儲能企業,大部分產品毛利率非常低,也沒有后續的資源和經費再投入研發,安全隱患問題時時存在。
他在大會上呼吁,儲能行業要堅守“安全”底線,回歸“以技術創新推動降本增效”的主航道。
“行業的健康發展、良好的競爭秩序和更高的國際認可度的獲得,都需要回歸到創新這一根本問題。”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夏清也在會上指出。
對于企業而言,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銳在會上表示,企業的創新理念有三個核心要點。一是要把好產品質量關,推動產品創新;二是做好運維管理,做好運營關;三是要維護好渠道優勢,形成核心資產,護好品牌價值。
在企業與行業推進創新的同時,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陳海生認為,當前中國原始性知識創新成果相對其他國家較少,處于追趕的過程中,因此需要支持基礎性研究的開展,尊重支持產權,保護創新成果。同時需意識到從技術發現到生產應用的時間跨度,其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過程性的評價機制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