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彰顯出一定韌性,夯牢經濟向好基礎需要進一步提振信心,改善預期。他提出四點建議,包括深化改革、緊抓人工智能這一創新前沿、抓實《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以及加強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引導。
4月21日,賈康在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一季度經濟運行有一定“勁道”是承接了去年9月以來的基本趨勢,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增發萬億國債的助力。
他同時表示,盡管經濟開局良好,但市場預期還有待進一步改善,一些悲觀情緒有待進一步克服。為夯實經濟向好的基礎,必須強調“務實”兩個字。在當天的論壇上,賈康提出了四點建議。
首先,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改革是“最大紅利”所在,要緊跟中央謀劃新一輪重大改革舉措和新一輪財稅改革的部署,攻堅克難。
賈康特別提到了中央出臺的建設統一市場的政策文件。“所謂統一市場,不是講集中指揮意思的統一,講的是在保護產權、公平競爭、高標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打造方面,它的規則和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范性的制度體系要打通,要和整個生產要素充分流動的客觀規律對接,也要和整個全球市場上已經有過幾百年探索形成的商業文明體系來對接。”他說。
其次,賈康表示,要緊緊抓住人工智能這一前沿創新,打造高水平的產業鏈、供應鏈。他表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優勝劣汰、脫穎而出的“頭部企業”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升級至關重要。
第三是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賈康表示,要務實地將《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推進和目前應采取的政策組合拳相結合,從而形成更積極的效應。
四是要客觀認識房地產向好的可能性,加強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引導。賈康表示,如果政策組合拳掌握得好,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應該有更積極的跡象。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兩年之內更多的地方進入回暖狀態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現在有人在議論,一些很有影響的房地產企業似乎又有告急的信息,但是總體來看,我愿始終強調早已提出的一個判斷,就是中國的房地產業不會崩盤。”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