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公報》正式發布
5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公報》。本次普查自2020年開始,歷時3年完成。普查是第一次在全國范圍開展的綜合性自然災害風險普查,開展了地震、地質、氣象、水旱、海洋、森林和草原火災等6大類23種災害和綜合風險評估與區劃,第一次形成了覆蓋國家、省、市、縣4級的評估與區劃成果。這次普查第一次識別了占全國陸地面積2.3%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高風險區域,將全國劃分為6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大區、30個綜合風險區,揭示了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東高西低”的宏觀格局。
氣象局:我國高溫災害的發生頻次和強度都顯著增加
5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司長梁豐表示,在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中,通過對大量氣象災害的歷史數據分析發現,我國自然災害情況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需加強防范。一是近年來北上臺風活躍,災害影響大,需要密切關注災害對華北、東北的影響;二是我國極端降水發生頻次和強度增加顯著,最近十年,北方局地降水致災強度趨強,需著重關注提升北方地區暴雨災害的防御能力。調查發現,我國高溫災害的發生頻次和強度都顯著增加,高溫災害致災危險性增強;此外,我國復合型低溫災害的影響要大于單個低溫災害事件造成影響的總和,需加強關注。
水利部:已首次完成全國水旱災害風險等級劃分
5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和公報有關情況。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負責人尚全民介紹,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我國摸清了水旱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完成9.7萬余座水庫、7.8萬余座水閘、31.5萬公里5級以上堤防以及98處國家蓄滯洪區的基本情況及隱患調查,完成全國干旱災害致災情況調查。同時,首次完成了全國水旱災害風險等級劃分。完成了全國范圍洪水風險區劃、干旱災害風險區劃,明確了各地洪水風險和干旱災害風險等級,首次摸清了全國洪水影響人口、GDP風險等級分布格局。在此基礎上,結合各地水旱災害防御措施,完成了洪水風險防治區劃和干旱災害防治區劃。
10部門:2010年以來我國持續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
據國家疾控局微信公眾號5月8日消息,5月15日是全國第31個“防治碘缺乏病日”,國家疾控局等10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于開展2024年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動的通知》。其中介紹,我國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2010年以來持續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然而,我國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我國大部分地區為缺碘地區,如果沒有持續的科學補碘措施,碘缺乏病可能會卷土重來。各地要充分認識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深刻理解持續落實科學補碘措施的重要意義,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補碘”原則,采取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控策略,加強宣傳引導,持續鞏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成果。
統一案件裁判尺度,最高法發布5件提級管轄典型案例
據最高人民法院5月8日消息,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示范指導、規范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促進各級人民法院進一步準確運用提級管轄制度,推動提級管轄案件裁判規則充分轉化運用,最高法公布5起提級管轄典型案例。最高法表示,通過提級管轄糾紛多發、易發領域的典型案件,由較高層級法院作出高質量、權威性、示范性的裁判,可以引導當事人作出理性選擇,促進批量糾紛系統化解。對于案件所涉領域、法律關系等在轄區內具有首案效應的案件,通過提級管轄,明確裁判規則,可為下級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審理新型、疑難、復雜案件提供指引。此外,充分發揮較高層級法院的優勢,以裁判示范引領,可有效促進解決法律適用分歧,明確糾紛處理規則,統一案件裁判尺度。
3部門連續第5年在全國開展環保“兩打”專項行動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5月8日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的通知》,明確今年4月至12月,三部門將在全國持續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下稱“兩打”)專項行動。這是三部門連續第五年在全國開展“兩打”專項行動。《通知》指出,要以“零容忍”態度依法嚴懲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建立完善預警信息和違法線索識別推送機制,提升精準打擊能力。
一季度規模以上企業廣告收入2662.2億,同比增14.0%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5月8日報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857家從事廣告業務的頭部事業單位和規模以上企業開展的統計調查顯示,一季度上述頭部企事業單位共實現廣告業務收入2740.6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事業單位廣告業務收入78.5億元,同比增長3.1%。規模以上企業廣告業務收入2662.2億元,同比增長14.0%。一季度,頭部企事業單位互聯網廣告發布收入1375.2億元,同比增長20.6%,占廣告發布收入總量的77.0%。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在各類廣告媒介中占據主導地位,是商品和服務推廣的主要渠道。
3部門:發展輕量化、智能化、網聯化電動自行車產品
據工信部網站5月8日消息,我國是電動自行車生產、消費大國,社會保有量已達3.5億輛,2023年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電動自行車4228萬輛。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消防救援局編制了《電動自行車行業規范條件》《電動自行車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已于4月30日正式印發。其中《電動自行車行業規范條件》提到,鼓勵企業或所屬集團加大研發投入,發展輕量化、智能化、網聯化電動自行車產品,并開展北斗高精度定位推廣應用。根據規范條件,企業每年需自主開發不少于10款的新車型,并將研發投入控制在上一年主營業務收入的2%以上。此外,企業的主要電動自行車產品還需要具備技術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