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劉娟
界面新聞記者 | 張慧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等一系列商品加征關稅
當地時間5月14日美政府宣布對中國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計算機芯片和醫療產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關稅。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方繼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進一步增加對華關稅,是錯上加錯,只會顯著推升進口商品成本,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更多的損失,令美國消費者付出更大的代價。
發言人稱,已注意到,有多位歐洲政要表示,加征關稅是破壞全球貿易的下策,我們敦促美方切實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立即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就美國加稅多家頭部光伏企業稱基本沒有影響
5月15日,據《第一財經》消息,就美政府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征關稅一事,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等多家頭部光伏企業表示,此次對太陽能電池加征關稅對國內光伏企業基本沒有影響。
某頭部電池組件企業負責人回應稱:“今年是大選年,也就是政策波動年,短期會有影響,但是中長期對公司海外業務的影響不大。美國也清楚,其國內光伏的本地產能遠遠不夠,也永遠不會夠。”
“此次宣布加征關稅對中國光伏企業沒有影響。”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負責人表示,過去十二年來,中國產的光伏產品基本沒有直接出口美國。
億緯鋰能:目前沒有直接出口美國的動力電池產品
5月15日,億緯鋰能(300014.SZ)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沒有直接出口美國的動力電池產品,美國最新的關稅政策對公司沒有影響;非動力電池部分,新關稅自2026年開始加征,公司已提前布局馬來西亞工廠,規劃了消費電池和儲能電池產能,預計在2026年可以支持美國當地客戶的交付。
中國最大規模LNG船建造項目首制船交付
5月15日,中國最大規模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建造項目——中海油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項目首制船“綠能瀛”號在上海市長興島成功交付,標志著中國新建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取得新進展。
“綠能瀛”號總長299米,型寬46.4米,型深26.25米,入級美國船級社(ABS)和中國船級社(CCS),為“中國海油中長期FOB資源配套LNG運輸船項目”的首制船。該項目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LNG運輸船建造工程。
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5月15日,央視新聞報道,上海光源線站工程當天通過國家驗收,該工程是“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未來上海光源線站工程將為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重大前沿科學問題、攻克核心關鍵技術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西藏首條“電力天路”擴建工程開工
新華社5月15日消息,西藏首條“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直流擴建工程于5月14日開工建設 ,這是中國首個在已投運的直流輸電工程基礎上開展的擴建工程。
青藏聯網工程于2011年12月建成投運,是世界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凍土里程最長的直流輸電工程,使西藏電網首次實現與全國大電網互聯互通。青藏直流擴建工程總投資26.03億元,包括9個單項工程。截至2024年4月底,工程已雙向累計輸送電能超過2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近1587萬噸 。
海目星:已在固態電池領域進行長期研發,準固態電池已形成交貨和量產
5月15日,海目星(688559.SH)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形成交貨和量產的是準固態電池,電解液含量低于10%,該技術路線已有中試產線進行量產并得到行業認可和客戶使用,能量密度超過480瓦時/公斤,循環次數超過400次。海目星稱公司是目前行業里唯一一條達到480瓦時/公斤的產線。目前客戶對于公司合作開發的設備很滿意,并且后期不排除在公司生產基地附近建廠。
德賽電池增資至3.85億
近日,德賽電池(000049.SZ)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約2.99億元增至約3.85億元,同時多位董事和監事發生變更。深圳市德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9月,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劉其,經營范圍含電池、電池材料、配件和設備的研究、開發和銷售,電源管理系統和新型電子元器件的開發、測試及銷售等,由惠州市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廣東德賽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WTO新研究:電動汽車占全球汽車進口總額三分之一以上
當地時間5月14日,世貿組織(WTO)發布最新博客文章稱,電動汽車(EV)正在從根本上改變運輸行業,重新定義汽車市場,并重塑全球運輸設備貿易。WTO的文章顯示,到2023年底,按價值計算,電動汽車已經占全球汽車進口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WTO觀察到,近年來,各種類型的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和電池電動汽車(BEV)的銷量急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