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5000億湖南銀行“蝶變”:華融離場,揭牌后首份年報憂喜參半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5000億湖南銀行“蝶變”:華融離場,揭牌后首份年報憂喜參半

湖南銀行在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總額等多項經營指標上有待發力。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YXX

文|子彈財經 立莉

編輯|蛋總

近日,湖南銀行迎來揭牌后的首份年報出爐,也是該行運營的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成績單”。

湖南銀行前身華融湘江銀行成立于2010年,由國內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華融重組“四行一社”而來。隨著華融回歸主業,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聯合中央匯金,受讓中國華融所持股權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

2022年11月,華融湘江銀行名稱變更為湖南銀行。2023年2月,湖南銀行正式揭牌。

改制后湖南銀行作為湖南省首家省級城商行,被寄予厚望。

在該行的揭牌儀式上,湖南省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曾表示:“力爭今年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貸款余額突破3000億元,不良貸款額度和比率實現‘雙下降’;力爭5年內資產規模突破7500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5000億元、4500億元,各項經營指標排名進入全國城商股份銀行20強,成為上市銀行。”

但結合年報來看,湖南銀行似乎并未能完成2023年既定戰略目標。

2023年,湖南銀行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但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為2845.81億元未達3000億元目標。不良貸款率降至1.75%,但不良類貸款49.88億元,較去年上漲0.76億元。

至于“成為上市銀行”這一目標,對于當下的湖南銀行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01 雙增背后:利息凈收入下降“反向追薪”600余人

縱觀這份揭牌后的首個“成績單”,湖南銀行亮點頗多。

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湖南銀行資產總額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031.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12%。貸款總額、存款總額分別為2845.8億元、3060.97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9.44%、14.54%。

營收凈利雙增。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4.32%;實現凈利潤33.03億元,同比增長7.01%。

具體來看,營收增長主要源于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增長。年報顯示,湖南銀行投資收益14.34億元,同比增長31.76%。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5.57億元,同比增加了415.55%。

但作為該行營收支柱的利息凈收入卻下降。年報顯示,湖南銀行利息凈收入88.6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51%;非利息收入方面,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26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4.92%。

年報同時披露了員工薪酬以及董監高人員的具體薪酬。

據年報披露,2023年湖南銀行員工費用為17.96億元,較上年度增長3.85%。董高監方面,董事長黃衛忠稅前報酬總額為131.77萬元,行長周暉為22.54萬元,5位獨立董事均為25萬元,職工董事李平為121.92萬元,職工監事李滔為102.69萬元,3位外部監事均為20萬元,副行長李新華為100.86萬元。

湖南銀行在年報中,還首次公開“反向追薪”情況。

反向追薪也稱“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是近年來銀行業薪酬體系改革中出現的新名詞。

銀行從業者若出現違法、違規行為或在職責范圍內出現風險損失超常暴露等情形,銀行可部分或全部追回相應期限內已向其發放的績效薪酬,并止付尚未發放部分。

年報顯示,湖南銀行對高級管理人員及對風險有重要影響崗位人員共計521人執行遞延支付,遞延金額共計3871.72萬元;對因違規違紀行為等情形受到問責或其他處理的員工,均進行了相應績效薪酬的止付或追索扣回,共計364.59萬元。

其中,止付7人次共計48.96萬元,平均每人約7萬元;追索扣回629人次共計315.63萬元,平均每人約5000元。

業內觀點認為,“反向追薪”可看作是節約成本、降低費用的一種方式。在監管趨嚴及經濟下行的雙重背景下,加入“反向追薪”行列的銀行或將持續增加。

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止2024年3月末,該行資產總額達到5258.69億元,前三月實現營業收入29.47億元、凈利潤9.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3%、3.59%。

02 不良率下降,不良貸款總額上升

在2023年2月揭牌之際,湖南省領導曾給湖南銀行資產質量設定目標:不良貸款額度和比率實現“雙下降”。

年報顯示,湖南銀行不良貸款率壓降0.14個百分點至1.75%,但不良類貸款49.88億元,較去年上漲0.76億元。

按五級分類劃分,銀行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后三種為不良貸款。

年報顯示,湖南銀行正常類貸款2721.91億元,占比95.65%,較上年末上升0.19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74.02億元,占比2.60%,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中,次級類貸款22.35億元,占比0.79%,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可疑類貸款6.01億元,占比0.21%,較上年末大幅下降0.55個百分點;損失類貸款21.51億元,占比0.76%,較上年末大幅上升0.47個百分點。

此外,湖南銀行1.75%的不良貸款率,與大部分上市銀行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優化空間。在同省城商行中,同在湖南省的長沙銀行,截至2023年末不良貸款率降至1.15%,低于湖南銀行0.6個百分點。

年報未披露細分行業的不良情況,但根據2023年10月中誠信國際發布的評級報告,截至2023年6月末,湖南銀行房地產業、建筑業及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計在總貸款中占比32.39%,其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13.23%,房地產業不良率為5.88%。

客戶集中度方面,最大單一及最大十家貸款占資本凈額的比例分別為3.46%和25.97%。從貸款擔保方式來看,該行以抵質押貸款為主,雖然抵押方式有助于緩釋風險,但也加大了該行在房地產行業的風險敞口。

中誠信國際方面認為,該行房地產相關行業敞口較大且在房地產市場景氣度較低環境中易轉化為不良,未來仍需關注房地產行業變化對相關貸款質量的影響。該行涉政貸款規模較大,同時金融投資中城投債券和基建類非標投資占比較高,未來仍需關注政府償債能力對相關資產質量的影響。

資本充足率指標方面,湖南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20%、10.07%、8.62%,三項指標均低于2022年末的同期數據。

業務規模擴張、利潤留存減少、二級資本債券贖回等都會導致資本充足水平有所下滑,未來該行或面臨一定的資本補充壓力。

03 上市路漫漫,與長沙銀行拉開距離

作為湖南銀行的前身——華融湘江銀行,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引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株洲、湘潭、衡陽、岳陽市商業銀行和邵陽市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合并新設的一家地方法人銀行。

該行曾先后于2011年、2017年進行兩次增資,2013年還進行了配股,之后該行總股本增至77.5億股,中國華融對該行的持股比例也降至40.53%。

近年來,在監管部門“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指導下,中國華融回歸主業,有序推進機構“瘦身”。

2022年,華融湘江銀行揮別控股十余年的中國華融。中國華融持有華融湘江銀行的股份通過公開掛牌方式,作價119.8億元全部轉讓至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和中央匯金。

其中,湖南省唯一的省級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受讓20.53%的股份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受讓20%的股份成為該行第二大股東。同時,湖南省財信信托受讓母公司湖南財信投資控股持有該行2.85%的股份成為第五大股東。

隨著股份轉讓、更名、掛牌等一系列動作的完成后,湖南銀行控股權回歸湖南國資手中,改制后的湖南銀行成為湖南省首家省級城商行。

值得一提的是,長期以來湖南省都沒有一家省級城商行。湖南省僅有兩家城商行,即長沙銀行和華融湘江銀行,但由于華融湘江銀行為中國華融控股,因此湖南省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省屬城商行。

因此,由華融湘江銀行“蝶變”而來的湖南銀行,自誕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

湖南省領導曾給湖南銀行設定目標中提及,“力爭5年內資產規模突破7500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5000億元、4500億元,各項經營指標排名進入全國城商股份銀行20強,成為上市銀行。”

然而,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頭頂著“湖南省第一家省級城商行”的名號,但湖南銀行的資產總額、業績、不良等多項指標都落后于省內的長沙銀行。

長沙銀行最新發布年報顯示,在2023年,長沙銀行資產總額突破10000億元大關,提前兩年圓滿完成了上一輪十年戰略,成為湖南省首家、A股市場第八家萬億級城市商業銀行。

不僅資產總額是湖南銀行的兩倍,2023年長沙銀行實現營業收入高達248.03億元,同比增長8.46%;歸母凈利潤更是達到了74.63億元,同比增長9.57%,業績指標均優于湖南銀行。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早在華融湘江銀行成立時,該行就曾經提出過“五年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根據規劃2014年-2015年是該行全面趕超、實現上市階段。

但如今距2015年已過去9年時間,湖南銀行的上市之路還在醞釀階段,而長沙銀行已經在2018年登陸A股。

綜合來看,湖南銀行2023年的業績表現可謂喜憂參半,在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總額等多項經營指標上有待發力。能否成為湖南省第二家本土上市銀行,還有待時間與市場給出答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5000億湖南銀行“蝶變”:華融離場,揭牌后首份年報憂喜參半

湖南銀行在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總額等多項經營指標上有待發力。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YXX

文|子彈財經 立莉

編輯|蛋總

近日,湖南銀行迎來揭牌后的首份年報出爐,也是該行運營的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成績單”。

湖南銀行前身華融湘江銀行成立于2010年,由國內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華融重組“四行一社”而來。隨著華融回歸主業,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聯合中央匯金,受讓中國華融所持股權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

2022年11月,華融湘江銀行名稱變更為湖南銀行。2023年2月,湖南銀行正式揭牌。

改制后湖南銀行作為湖南省首家省級城商行,被寄予厚望。

在該行的揭牌儀式上,湖南省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曾表示:“力爭今年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貸款余額突破3000億元,不良貸款額度和比率實現‘雙下降’;力爭5年內資產規模突破7500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5000億元、4500億元,各項經營指標排名進入全國城商股份銀行20強,成為上市銀行。”

但結合年報來看,湖南銀行似乎并未能完成2023年既定戰略目標。

2023年,湖南銀行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但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為2845.81億元未達3000億元目標。不良貸款率降至1.75%,但不良類貸款49.88億元,較去年上漲0.76億元。

至于“成為上市銀行”這一目標,對于當下的湖南銀行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01 雙增背后:利息凈收入下降“反向追薪”600余人

縱觀這份揭牌后的首個“成績單”,湖南銀行亮點頗多。

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湖南銀行資產總額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031.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12%。貸款總額、存款總額分別為2845.8億元、3060.97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9.44%、14.54%。

營收凈利雙增。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4.32%;實現凈利潤33.03億元,同比增長7.01%。

具體來看,營收增長主要源于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增長。年報顯示,湖南銀行投資收益14.34億元,同比增長31.76%。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5.57億元,同比增加了415.55%。

但作為該行營收支柱的利息凈收入卻下降。年報顯示,湖南銀行利息凈收入88.6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51%;非利息收入方面,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26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4.92%。

年報同時披露了員工薪酬以及董監高人員的具體薪酬。

據年報披露,2023年湖南銀行員工費用為17.96億元,較上年度增長3.85%。董高監方面,董事長黃衛忠稅前報酬總額為131.77萬元,行長周暉為22.54萬元,5位獨立董事均為25萬元,職工董事李平為121.92萬元,職工監事李滔為102.69萬元,3位外部監事均為20萬元,副行長李新華為100.86萬元。

湖南銀行在年報中,還首次公開“反向追薪”情況。

反向追薪也稱“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是近年來銀行業薪酬體系改革中出現的新名詞。

銀行從業者若出現違法、違規行為或在職責范圍內出現風險損失超常暴露等情形,銀行可部分或全部追回相應期限內已向其發放的績效薪酬,并止付尚未發放部分。

年報顯示,湖南銀行對高級管理人員及對風險有重要影響崗位人員共計521人執行遞延支付,遞延金額共計3871.72萬元;對因違規違紀行為等情形受到問責或其他處理的員工,均進行了相應績效薪酬的止付或追索扣回,共計364.59萬元。

其中,止付7人次共計48.96萬元,平均每人約7萬元;追索扣回629人次共計315.63萬元,平均每人約5000元。

業內觀點認為,“反向追薪”可看作是節約成本、降低費用的一種方式。在監管趨嚴及經濟下行的雙重背景下,加入“反向追薪”行列的銀行或將持續增加。

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止2024年3月末,該行資產總額達到5258.69億元,前三月實現營業收入29.47億元、凈利潤9.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3%、3.59%。

02 不良率下降,不良貸款總額上升

在2023年2月揭牌之際,湖南省領導曾給湖南銀行資產質量設定目標:不良貸款額度和比率實現“雙下降”。

年報顯示,湖南銀行不良貸款率壓降0.14個百分點至1.75%,但不良類貸款49.88億元,較去年上漲0.76億元。

按五級分類劃分,銀行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后三種為不良貸款。

年報顯示,湖南銀行正常類貸款2721.91億元,占比95.65%,較上年末上升0.19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74.02億元,占比2.60%,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中,次級類貸款22.35億元,占比0.79%,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可疑類貸款6.01億元,占比0.21%,較上年末大幅下降0.55個百分點;損失類貸款21.51億元,占比0.76%,較上年末大幅上升0.47個百分點。

此外,湖南銀行1.75%的不良貸款率,與大部分上市銀行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優化空間。在同省城商行中,同在湖南省的長沙銀行,截至2023年末不良貸款率降至1.15%,低于湖南銀行0.6個百分點。

年報未披露細分行業的不良情況,但根據2023年10月中誠信國際發布的評級報告,截至2023年6月末,湖南銀行房地產業、建筑業及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計在總貸款中占比32.39%,其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13.23%,房地產業不良率為5.88%。

客戶集中度方面,最大單一及最大十家貸款占資本凈額的比例分別為3.46%和25.97%。從貸款擔保方式來看,該行以抵質押貸款為主,雖然抵押方式有助于緩釋風險,但也加大了該行在房地產行業的風險敞口。

中誠信國際方面認為,該行房地產相關行業敞口較大且在房地產市場景氣度較低環境中易轉化為不良,未來仍需關注房地產行業變化對相關貸款質量的影響。該行涉政貸款規模較大,同時金融投資中城投債券和基建類非標投資占比較高,未來仍需關注政府償債能力對相關資產質量的影響。

資本充足率指標方面,湖南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20%、10.07%、8.62%,三項指標均低于2022年末的同期數據。

業務規模擴張、利潤留存減少、二級資本債券贖回等都會導致資本充足水平有所下滑,未來該行或面臨一定的資本補充壓力。

03 上市路漫漫,與長沙銀行拉開距離

作為湖南銀行的前身——華融湘江銀行,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引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株洲、湘潭、衡陽、岳陽市商業銀行和邵陽市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合并新設的一家地方法人銀行。

該行曾先后于2011年、2017年進行兩次增資,2013年還進行了配股,之后該行總股本增至77.5億股,中國華融對該行的持股比例也降至40.53%。

近年來,在監管部門“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指導下,中國華融回歸主業,有序推進機構“瘦身”。

2022年,華融湘江銀行揮別控股十余年的中國華融。中國華融持有華融湘江銀行的股份通過公開掛牌方式,作價119.8億元全部轉讓至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和中央匯金。

其中,湖南省唯一的省級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受讓20.53%的股份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受讓20%的股份成為該行第二大股東。同時,湖南省財信信托受讓母公司湖南財信投資控股持有該行2.85%的股份成為第五大股東。

隨著股份轉讓、更名、掛牌等一系列動作的完成后,湖南銀行控股權回歸湖南國資手中,改制后的湖南銀行成為湖南省首家省級城商行。

值得一提的是,長期以來湖南省都沒有一家省級城商行。湖南省僅有兩家城商行,即長沙銀行和華融湘江銀行,但由于華融湘江銀行為中國華融控股,因此湖南省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省屬城商行。

因此,由華融湘江銀行“蝶變”而來的湖南銀行,自誕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

湖南省領導曾給湖南銀行設定目標中提及,“力爭5年內資產規模突破7500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5000億元、4500億元,各項經營指標排名進入全國城商股份銀行20強,成為上市銀行。”

然而,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頭頂著“湖南省第一家省級城商行”的名號,但湖南銀行的資產總額、業績、不良等多項指標都落后于省內的長沙銀行。

長沙銀行最新發布年報顯示,在2023年,長沙銀行資產總額突破10000億元大關,提前兩年圓滿完成了上一輪十年戰略,成為湖南省首家、A股市場第八家萬億級城市商業銀行。

不僅資產總額是湖南銀行的兩倍,2023年長沙銀行實現營業收入高達248.03億元,同比增長8.46%;歸母凈利潤更是達到了74.63億元,同比增長9.57%,業績指標均優于湖南銀行。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早在華融湘江銀行成立時,該行就曾經提出過“五年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根據規劃2014年-2015年是該行全面趕超、實現上市階段。

但如今距2015年已過去9年時間,湖南銀行的上市之路還在醞釀階段,而長沙銀行已經在2018年登陸A股。

綜合來看,湖南銀行2023年的業績表現可謂喜憂參半,在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總額等多項經營指標上有待發力。能否成為湖南省第二家本土上市銀行,還有待時間與市場給出答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普宁市| 平乐县| 滕州市| 天峨县| 四川省| 雅江县| 聂拉木县| 郧西县| 灵武市| 北流市| 东乡族自治县| 榆树市| 南投县| 靖宇县| 崇义县| 两当县| 裕民县| 荥阳市| 承德县| 广东省| 临江市| 交口县| 安岳县| 隆林| 阳新县| 抚远县| 邵阳市| 平湖市| 犍为县| 汉沽区| 柞水县| 太仆寺旗| 苏州市| 辽中县| 兴化市| 加查县| 邓州市| 武城县| 台东市|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