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決戰AI智能體,華為、聯想誰能成為中國最強代表?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決戰AI智能體,華為、聯想誰能成為中國最強代表?

AI將徹底改變用戶使用電腦的方式,AI智能體將會像過去安卓、蘋果OS和Windows一樣,成為下一個平臺。

文|劉曠

大模型技術爆火一年之后,雖然真正的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但一個被人廣泛預言的方向,正在越來越多地成為眾多大佬口中的AI入口,它就是AI智能體。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認為,AI將徹底改變用戶使用電腦的方式,AI智能體將會像過去安卓、蘋果OS和Windows一樣,成為下一個平臺。

在裝有AI智能體的PC上,用戶將不再需要點開單獨的應用,而是把所有交互交給一個由大語言模型驅動的智能助手,它理解我們全部的個人偏好,了解所有個人數據,我們依靠它來調用應用,滿足所有需求。因此,每一臺PC或將成為用戶“私人訂制”的線上助手。

AI智能體的最佳載體還是PC

從去年大模型的爆火,到今年Sora的“橫空出世”,業內對AI應用的熱情持續高漲。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要向應用落地一定離不開這些途徑:具體包括智能設備、智能基礎設施、智能解決方案和服務三大支柱。不難預見,由人工智能觸發的顛覆性變革,已經在各大行業廣泛落地,但對于大眾用戶而言,感知最深的還是身邊的終端設備。

事實上,目前在各種終端設備中,各路廠商均有相對應的業務布局。比如手機廠商們,都在努力推動AI大模型進入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廠商們都在努力推動大模型“上車”,就連一些智能家居品牌,也都在嘗試大模型落地智能家居。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AI智能體的最佳載體還是PC。

首先,相比手機端,PC端的算力更大,足以支撐起相對應的大模型算力需要。TOPS是衡量AI加速性能的常用指標,具體包括CPU、GPU和NPU等綜合起來的AI算力。當前,一個智能手表的算力不到10TOPS,一部智能手機算力約為10至30TOPS,一臺電腦算力大約為30-200TOPS,一輛實際具有L3及以下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汽車,目前的算力約為100-400TOPS左右。一臺AI PC也就是智腦的算力,目前是100 TOPS左右,短期內可以達到200-500TOPS。如此來看,個人擁有1000TOPS算力,是正在到來的現實。

綜合來看,PC端的條件比手機端更好,也汽車、智能家居的生態更成熟,因而在當下PC端的應用條件更好。

其次,強智能主要還是基于AI PC等大算力設備,尤其在用戶需要將數據留在本地以保護安全隱私、部分場景需要離線的情況下。不管是個人深度的知識庫、設置智能管理等需求,都在塑造著AI PC的基本形態。從需求梯度來看,超級個體所需算力智能設備,依次呈現Book(筆記本)、BOX(智能盒)、Station(工作站)三種形態。

對不同用戶而言,其對算力需求有所不同。GPT智客、音樂智客、分身智客Book可能足以符合常規需要, LoRA智客、程序智客、視頻智客、設計智客、電商智客,往往需要Box級別的AI PC。科研智客日常分析Station級別AI PC基本夠用,但更進一步的需求需要機群、集群或調用云端算力才能應需。但不論是那種類型的用戶,基于強大算力的AI PC,都能比較好地解決問題。

聯想激進推進

在AI PC的探索進程中,聯想率先明確提出端側大模型和個人智能體的定義。在現有的PC市場玩家中,成為第一個喊著“吃螃蟹的人”,在具體布局方面它也顯得比別人激進。早在去年12月26日,聯想就公布了其AI PC概念的關鍵一環—個人智能體的進展。聯想面向開發者發布了個人智能體小樂同學,并開啟了智能體小程序開發者招募計劃。

從概念提出到詳細的計劃落地不難看出,聯想對AI智能體的殷殷“期望”。而聯想之所以如此激進地推進AI智能體的落地,也是形勢所迫。

一方面,聯想已經觸及傳統PC市場的“天花板”,核心業務正面臨沖擊,聯想迫切需要重塑核心業務的競爭力。從財報來看,聯想自2018財年起穩居全球PC市場銷量首位,但其PC業務的營收出現了顯著下降。2023財年第三季度,聯想營收1118.3億元,同比僅增長3%,而凈利潤23.94億元,同比下滑24%,由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及其他智能設備業務組成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收入同比下降13.7%。

對比同行業來看,聯想自身的銷售毛利率,也落后于行業競爭對手。2020財年以前,聯想的毛利率不足15%,目前也僅為17%。反觀其他PC廠商如惠普(HPQ.NYSE)、戴爾科技(DELL.NYSE),銷售毛利率多年來均在20%以上,華為與蘋果的銷售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聯想的PC策略,側重于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主要提供更多中低價位產品,這造成了其整體毛利率較低,而惠普、戴爾科技等廠商,近年來則主要專注高毛利的細分市場,如高端商務筆記本電腦或者游戲PC。但對于常年做中低端市場的聯想而言,想要升級高端并不是簡單提個價格就行,必須有“過硬”的技術加持,而AI PC驅動的智能電腦,剛好可以為其提升電腦附加值,對其沖擊高端市場提升毛利起到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聯想基于云服務、其他智能解決方案的業務,也可以借助AI PC的提價跟隨提價,提升整體營收水平。近年來,以PC為首的終端業務營收下滑,使得聯想加大了對服務器及AI服務器、邊緣服務器、存儲服務器等構成的業務的投入。目前來看,AI儼然已經是聯想最為重視的業務之一。2023年6月聯想提出未來三年追加投資10億美元,以加速全球企業的AI部署。

聯想持續在AI PC的投入和宣傳,不僅直接把旗下PC價格帶到15000元以上水平,走上高端化路線,并且為自家的AI服務器帶貨,拓展B端業務。

華為注重平衡

相比聯想而言,華為目前的AI核心依然是智能手機,PC只是其作為多端協作的一個入口。在華為看來,AI PC的重點在于多端協同能力,這和華為本身的終端產品結構有很大關系。

其一,在華為的終端產品中,不僅有PC還有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數據云等產品,因而在華為的AI戰略中,PC的作用核心還是在于協同。在華為的終端產品中,智能手機的地位占比更高,智能手機依然是其AI應用的核心端口,除外之外華為智選合作的智能汽車問界系列,也是其搭載AI應用的重要戰場,因而相比聯想,華為對PC的態度更加傾向于多端協作,借助華為統一的鴻蒙系統,將眾多的使用場景聯系起來,將眾多終端打通并創造新的場景,從而拉動華為終端業務營收增長。事實上,華為的這一策略相當成功,2023年華為的終端業務銷售收入達到2515億元,同比增長17.3%。

其二,基于PC在AI中的作用,華為重點圍繞PC產品做了全新的技術升級、生態拓展和產品更迭,以強化其AI PC的能力。在此前華為舉行的鴻蒙生態春節溝通會上,華為推出了首個基于盤古AI大模型的PC產品華為MateBook X Pro,其作為一款超輕薄,重量僅有980克的OLED筆記本,它以華為強大算力底座和智慧互聯能力為基礎,支持“AI概要”,可快速、準確地從文字、音頻、視頻內容中提取關鍵信息。

此外,MateBook X Pro還搭載華為AI空間功能,集成WPS AI、文心一言、訊飛星火、智譜清言、萬興喵影、靈境矩陣等伙伴應用。通過AI空間和上百個智能體,以及一些AI應用,華為試圖帶起一陣AI PC新趨勢。

個人智能體會帶來OS級的智能革命嗎?

目前來看,在做AI PC這件事情上,不論是以銷售PC為生的聯想,還是始終活躍于科技前沿的華為,都已經在為這次可能存在的全新機遇在做積極準備了。那么,被視為第一入口的個人智能體,會帶來OS 級別的智能革命嗎?答案或許目前還不好說,但趨勢似乎已經出現了。

一方面,AI智能體帶來的個性化體驗,完全有機會為PC消費者帶來個性化的體驗,而創造這種個性化體驗的廠商,將有機會贏得競爭優勢。當下,即便是裝了AI助手的筆記本,它對于消費端的用戶而言,也沒有太多粘性,更多處于好玩有用的層面。個人智能體的引入則讓用戶發現,通過個人智能體調用應用內的功能,將優于直接進入割裂的應用程序進行操作,這時候用戶對存在個人智能體的終端依賴性將大大增強。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新的AI浪潮下,新的OS操作系統將會是AI大模型、個人智能體,以及本地知識庫調用、AI原生應用連接的服務形態,是一次全新的OS升級。目前來看,包括華為、聯想等在內的廠商,都正在嘗試做類似的事情,一旦它的潛力得到驗證,它終將進入多個終端。屆時,在電腦端、手機端、平板端、物聯網設備端,或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個人智能體,而能夠達到跨端融合的廠家,或許也將在這樣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整個產業都在談AI PC,但當下AI PC的探索尚處于早期階段,還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目前雖然整個產業都在談AI PC,但實際上市的產品并不多,消費者對AI PC的理解,也僅僅是停留在AI PC的電腦CPU性能更高這一點上,對于其AI能力究竟如何,還處于極其模糊的狀態。

站在開發者角度來看,目前行業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各方面都還需要全行業去探索。比如,應用部署的問題,OEM PC預先綁定只是其中一個方式,但絕對不是唯一途徑。不過,從早期AI PC預裝通用聊天機器人,到更多技術與本地、個人資源結合,再到一些應用的到來,AI PC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比如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幾乎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變成了標配,就很能說明問題。

以此來看,AI PC確實潛藏著全新機遇。但對于所有廠商而言,這注定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因此在探索AI PC的過程中,所有參與廠商都應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積極跟蹤市場反應,及時發現時常剛需;另一方面,要快速跟進技術趨勢和最新商業模式,形成可閉環的商業化方案,從而盡快跑通商業路徑,為可能存在的AI PC趨勢做好鋪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聯想集團

2.9k
  • 減持速報 | 聯想擬減持拉卡拉(300773.SZ)3%股份,浙江黎明(603048.SH)大股東擬減持近3%
  • 國家信息中心與聯想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華為

7.7k
  • 盤前機會前瞻|鴻蒙電腦正式發布!這幾家華為供應商為鴻蒙PC提供關鍵零部件和生態開發有望成為核心受益標的(附概念股)
  • 盤前機會前瞻|華為發布首個全液冷兆瓦級超充!產業鏈迎來強催化,這幾家華為供應商已率先卡位超充賽道(附概念股)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決戰AI智能體,華為、聯想誰能成為中國最強代表?

AI將徹底改變用戶使用電腦的方式,AI智能體將會像過去安卓、蘋果OS和Windows一樣,成為下一個平臺。

文|劉曠

大模型技術爆火一年之后,雖然真正的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但一個被人廣泛預言的方向,正在越來越多地成為眾多大佬口中的AI入口,它就是AI智能體。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認為,AI將徹底改變用戶使用電腦的方式,AI智能體將會像過去安卓、蘋果OS和Windows一樣,成為下一個平臺。

在裝有AI智能體的PC上,用戶將不再需要點開單獨的應用,而是把所有交互交給一個由大語言模型驅動的智能助手,它理解我們全部的個人偏好,了解所有個人數據,我們依靠它來調用應用,滿足所有需求。因此,每一臺PC或將成為用戶“私人訂制”的線上助手。

AI智能體的最佳載體還是PC

從去年大模型的爆火,到今年Sora的“橫空出世”,業內對AI應用的熱情持續高漲。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要向應用落地一定離不開這些途徑:具體包括智能設備、智能基礎設施、智能解決方案和服務三大支柱。不難預見,由人工智能觸發的顛覆性變革,已經在各大行業廣泛落地,但對于大眾用戶而言,感知最深的還是身邊的終端設備。

事實上,目前在各種終端設備中,各路廠商均有相對應的業務布局。比如手機廠商們,都在努力推動AI大模型進入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廠商們都在努力推動大模型“上車”,就連一些智能家居品牌,也都在嘗試大模型落地智能家居。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AI智能體的最佳載體還是PC。

首先,相比手機端,PC端的算力更大,足以支撐起相對應的大模型算力需要。TOPS是衡量AI加速性能的常用指標,具體包括CPU、GPU和NPU等綜合起來的AI算力。當前,一個智能手表的算力不到10TOPS,一部智能手機算力約為10至30TOPS,一臺電腦算力大約為30-200TOPS,一輛實際具有L3及以下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汽車,目前的算力約為100-400TOPS左右。一臺AI PC也就是智腦的算力,目前是100 TOPS左右,短期內可以達到200-500TOPS。如此來看,個人擁有1000TOPS算力,是正在到來的現實。

綜合來看,PC端的條件比手機端更好,也汽車、智能家居的生態更成熟,因而在當下PC端的應用條件更好。

其次,強智能主要還是基于AI PC等大算力設備,尤其在用戶需要將數據留在本地以保護安全隱私、部分場景需要離線的情況下。不管是個人深度的知識庫、設置智能管理等需求,都在塑造著AI PC的基本形態。從需求梯度來看,超級個體所需算力智能設備,依次呈現Book(筆記本)、BOX(智能盒)、Station(工作站)三種形態。

對不同用戶而言,其對算力需求有所不同。GPT智客、音樂智客、分身智客Book可能足以符合常規需要, LoRA智客、程序智客、視頻智客、設計智客、電商智客,往往需要Box級別的AI PC。科研智客日常分析Station級別AI PC基本夠用,但更進一步的需求需要機群、集群或調用云端算力才能應需。但不論是那種類型的用戶,基于強大算力的AI PC,都能比較好地解決問題。

聯想激進推進

在AI PC的探索進程中,聯想率先明確提出端側大模型和個人智能體的定義。在現有的PC市場玩家中,成為第一個喊著“吃螃蟹的人”,在具體布局方面它也顯得比別人激進。早在去年12月26日,聯想就公布了其AI PC概念的關鍵一環—個人智能體的進展。聯想面向開發者發布了個人智能體小樂同學,并開啟了智能體小程序開發者招募計劃。

從概念提出到詳細的計劃落地不難看出,聯想對AI智能體的殷殷“期望”。而聯想之所以如此激進地推進AI智能體的落地,也是形勢所迫。

一方面,聯想已經觸及傳統PC市場的“天花板”,核心業務正面臨沖擊,聯想迫切需要重塑核心業務的競爭力。從財報來看,聯想自2018財年起穩居全球PC市場銷量首位,但其PC業務的營收出現了顯著下降。2023財年第三季度,聯想營收1118.3億元,同比僅增長3%,而凈利潤23.94億元,同比下滑24%,由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及其他智能設備業務組成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收入同比下降13.7%。

對比同行業來看,聯想自身的銷售毛利率,也落后于行業競爭對手。2020財年以前,聯想的毛利率不足15%,目前也僅為17%。反觀其他PC廠商如惠普(HPQ.NYSE)、戴爾科技(DELL.NYSE),銷售毛利率多年來均在20%以上,華為與蘋果的銷售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聯想的PC策略,側重于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主要提供更多中低價位產品,這造成了其整體毛利率較低,而惠普、戴爾科技等廠商,近年來則主要專注高毛利的細分市場,如高端商務筆記本電腦或者游戲PC。但對于常年做中低端市場的聯想而言,想要升級高端并不是簡單提個價格就行,必須有“過硬”的技術加持,而AI PC驅動的智能電腦,剛好可以為其提升電腦附加值,對其沖擊高端市場提升毛利起到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聯想基于云服務、其他智能解決方案的業務,也可以借助AI PC的提價跟隨提價,提升整體營收水平。近年來,以PC為首的終端業務營收下滑,使得聯想加大了對服務器及AI服務器、邊緣服務器、存儲服務器等構成的業務的投入。目前來看,AI儼然已經是聯想最為重視的業務之一。2023年6月聯想提出未來三年追加投資10億美元,以加速全球企業的AI部署。

聯想持續在AI PC的投入和宣傳,不僅直接把旗下PC價格帶到15000元以上水平,走上高端化路線,并且為自家的AI服務器帶貨,拓展B端業務。

華為注重平衡

相比聯想而言,華為目前的AI核心依然是智能手機,PC只是其作為多端協作的一個入口。在華為看來,AI PC的重點在于多端協同能力,這和華為本身的終端產品結構有很大關系。

其一,在華為的終端產品中,不僅有PC還有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數據云等產品,因而在華為的AI戰略中,PC的作用核心還是在于協同。在華為的終端產品中,智能手機的地位占比更高,智能手機依然是其AI應用的核心端口,除外之外華為智選合作的智能汽車問界系列,也是其搭載AI應用的重要戰場,因而相比聯想,華為對PC的態度更加傾向于多端協作,借助華為統一的鴻蒙系統,將眾多的使用場景聯系起來,將眾多終端打通并創造新的場景,從而拉動華為終端業務營收增長。事實上,華為的這一策略相當成功,2023年華為的終端業務銷售收入達到2515億元,同比增長17.3%。

其二,基于PC在AI中的作用,華為重點圍繞PC產品做了全新的技術升級、生態拓展和產品更迭,以強化其AI PC的能力。在此前華為舉行的鴻蒙生態春節溝通會上,華為推出了首個基于盤古AI大模型的PC產品華為MateBook X Pro,其作為一款超輕薄,重量僅有980克的OLED筆記本,它以華為強大算力底座和智慧互聯能力為基礎,支持“AI概要”,可快速、準確地從文字、音頻、視頻內容中提取關鍵信息。

此外,MateBook X Pro還搭載華為AI空間功能,集成WPS AI、文心一言、訊飛星火、智譜清言、萬興喵影、靈境矩陣等伙伴應用。通過AI空間和上百個智能體,以及一些AI應用,華為試圖帶起一陣AI PC新趨勢。

個人智能體會帶來OS級的智能革命嗎?

目前來看,在做AI PC這件事情上,不論是以銷售PC為生的聯想,還是始終活躍于科技前沿的華為,都已經在為這次可能存在的全新機遇在做積極準備了。那么,被視為第一入口的個人智能體,會帶來OS 級別的智能革命嗎?答案或許目前還不好說,但趨勢似乎已經出現了。

一方面,AI智能體帶來的個性化體驗,完全有機會為PC消費者帶來個性化的體驗,而創造這種個性化體驗的廠商,將有機會贏得競爭優勢。當下,即便是裝了AI助手的筆記本,它對于消費端的用戶而言,也沒有太多粘性,更多處于好玩有用的層面。個人智能體的引入則讓用戶發現,通過個人智能體調用應用內的功能,將優于直接進入割裂的應用程序進行操作,這時候用戶對存在個人智能體的終端依賴性將大大增強。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新的AI浪潮下,新的OS操作系統將會是AI大模型、個人智能體,以及本地知識庫調用、AI原生應用連接的服務形態,是一次全新的OS升級。目前來看,包括華為、聯想等在內的廠商,都正在嘗試做類似的事情,一旦它的潛力得到驗證,它終將進入多個終端。屆時,在電腦端、手機端、平板端、物聯網設備端,或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個人智能體,而能夠達到跨端融合的廠家,或許也將在這樣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整個產業都在談AI PC,但當下AI PC的探索尚處于早期階段,還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目前雖然整個產業都在談AI PC,但實際上市的產品并不多,消費者對AI PC的理解,也僅僅是停留在AI PC的電腦CPU性能更高這一點上,對于其AI能力究竟如何,還處于極其模糊的狀態。

站在開發者角度來看,目前行業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各方面都還需要全行業去探索。比如,應用部署的問題,OEM PC預先綁定只是其中一個方式,但絕對不是唯一途徑。不過,從早期AI PC預裝通用聊天機器人,到更多技術與本地、個人資源結合,再到一些應用的到來,AI PC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比如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幾乎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變成了標配,就很能說明問題。

以此來看,AI PC確實潛藏著全新機遇。但對于所有廠商而言,這注定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因此在探索AI PC的過程中,所有參與廠商都應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積極跟蹤市場反應,及時發現時常剛需;另一方面,要快速跟進技術趨勢和最新商業模式,形成可閉環的商業化方案,從而盡快跑通商業路徑,為可能存在的AI PC趨勢做好鋪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德江县| 孙吴县| 阿城市| 科尔| 锡林浩特市| 乾安县| 邵阳市| 屯昌县| 农安县| 奉节县| 民和| 松溪县| 定兴县| 云南省| 广丰县| 依兰县| 通江县| 长葛市| 油尖旺区| 类乌齐县| 陆良县| 安阳县| 玛曲县| 天峻县| 昂仁县| 洛扎县| 招远市| 时尚| 武安市| 新津县| 电白县| 东阿县| 忻州市| 新邵县| 盐山县| 定结县| 阿克苏市| 惠来县| 东台市| 左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