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編輯|劉海川
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正在火熱推進中。最近一段時間,江蘇、青海、上海等地密集發布政策文件,啟動實施新一輪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各地也在文件中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分析師表示,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既有利于拉動制造業投資,擴大內需,同時能夠加快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帶動我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提升。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5月31日發布消息,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七部門發布的《上海市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創新產品擴大應用的專項行動》提到,到2027年,實現本市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規模累計達2000億元,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5%、77%。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6月3日聯合印發《江蘇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15%以上,重點行業落后低效設備更新基本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9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左右,重點用能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
上述方案還提到,到2027年,全省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75%,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全覆蓋,重點行業先進產能比重大幅提升,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
同一日,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青海省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72.1%、77%,智能制造就緒率達到8%,省級工業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園區智慧化水平明顯提升。
除上述地區,5月以來,唐山、徐州、青島、日照等地區也相繼發布相關文件,宣布實施一系列行動,以工業設備更新推動制造業“煥新”。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在工業領域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不僅能夠在短期內拉動工業生產和投資增速,從而有效對沖房地產行業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還可以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體現了兼顧短期逆周期調控和夯實中長期經濟發展基礎的政策取向。
中金公司也在研報中表示,在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下,企業將投入大量資本購買新技術、新設備,此舉有望在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同時,助力企業向更高端技術與設備轉型,加速新質生產力的經濟效益釋放。
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財稅金融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各地也在文件中明確提及相關獎勵和補貼政策。
江蘇省提到,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江蘇省制造強省建設專項資金支持范圍,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支持力度,有條件的銀行機構單列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信貸計劃,合理確定貸款利率。
上海市提到,對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等重大研發項目,放寬新增投資額度及支持比例,支持比例最高為項目新增投資的30%,支持金額原則上不高于1億元。鼓勵以用促研,對采購使用本市重點軟件產品的用戶單位,按照軟件銷售金額予以一定補貼。
廣州市也提到,提前儲備一批高質量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相關資金支持。強化市級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放大功能,對企業購置新設備和增建廠房等,通過獎勵、補貼、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工業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