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安震
6月12日晚間,“吉林銀行取款需派出所同意”登上微博熱搜首位。據媒體報道,6月11日,有網友反映,在吉林省長春市的一家吉林銀行取款,被告知需要轄區派出所同意才行。該行工作人員回應稱,這么做是為了防范電信詐騙。
界面新聞了解到,近幾年,銀行卡被凍結、轉賬限額調低等類似事件大量出現,時常成為網絡吐槽的熱點。受訪業內人士認為,“存款自愿、取款自由”是客戶的基本權利,銀行配合反洗錢、反詐騙工作責無旁貸,但在執行過程中應該避免“一刀切”,呼吁有關部門提高工作的精細度,通過顆粒度更細的賬戶資金交易追蹤、設置更科學合理的資金存取詢問門檻等方式,更有效地識別風險人群和風險行為。
銀行反詐“誤傷”客戶時有發生
網友發布視頻顯示,其母親在攜帶銀行卡、身份證的情況下,前往銀行取款,原因是另一家銀行存款利息較高,其母親想將吉林銀行的錢轉入其他銀行,且資金總額不超過10萬元,卻被銀行告知需要派出所同意才能辦理。幾經周折,最終,經過漫長等待,派出所審核后,才在銀行窗口成功轉賬。
6月12日,吉林銀行支行員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轄區派出所要求,取款2萬元以上,需要支行工作人員向派出所報備,派出所對客戶賬戶核實后,便可以取款。該支行所屬轄區派出所工作人員表示,居民有取款需求,確實需要向銀行說明用途、明細等,銀行會將相關信息提交到派出所,工作人員核實后方可辦理。
另據媒體報道,該銀行所屬轄區的金安派出所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此規定,正常取款即可。派出所工作人員回復稱,如有大額取款需求是提前向銀行報備,派出所只會核實來源不明的款項。
據了解,銀行上述行為的目的是核實卡里的資金有沒有問題,防范電信詐騙,看取款用途也是防止居民被電詐。
事實上,銀行已經成為反洗錢、反詐騙的“前沿陣地”,不少銀行均有凍結卡內資金、降低轉賬限額等方面舉措。
上海的蘇先生就有類似遭遇,5月末,他在沒有得到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工資卡每日轉賬限額被下調到500元。蘇先生打電話給網點,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支行的行為,為了保證卡內的資金安全和反詐騙。如果想要恢復額度只能到營業網點去辦理。
“之前也有其他銀行卡有類似情況,但多數都是使用較少的銀行卡,工資卡日常使用比較頻繁,而且馬上就要還房貸了,不能理解銀行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限制工資卡額度,如果急用錢的時候該怎么辦?”蘇先生非常不理解。
而北京的王女士也遇到類似情況,她在需要歸還消費貸時才發現,銀行賬戶轉賬限額被調低了,只能單筆轉賬5000元,且每日限額2萬元。“卡里有錢卻轉不出去,貸款差點逾期。”
業內人士呼吁提高風險合規精細度
一位國有行支行網點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反洗錢和反詐騙目前對銀行來說是不小的挑戰,每位客戶的用卡習慣不同,“一刀切”很容易導致消保投訴。對于基層網點來說,需要耐心做好客戶疏導解釋工作。“另外需要暢通客戶溝通渠道,比如在調整限額之前對客戶進行短信提醒,快速響應客戶的訴求。”
北京道譽聲譽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利明認為,面對這類消保事件和網上輿情,各家銀行除了盡力安撫客戶和表達歉意、盡量消除聲譽事件的負面影響之外,好像沒有什么作為——既不能承諾盡量避免這類事情發生,也拿不出有效方式減少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銀行欲言又止的背后,其實是承擔了一些本不應自身承擔的社會職責。
李利明認為,防范電信詐騙、反洗錢等都是很重要且有必要的工作,銀行做好配合也是責無旁貸。但是從銀行因此而頻頻發生的消保沖突和聲譽事件來看,當下這些工作要求的精細度不高,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有點“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味道,給很多銀行客戶的正常資金使用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讓客戶把矛頭和怒火指向了銀行。
李利明建議,有關部門應該提高反詐、反洗錢工作的精細度,通過顆粒度更細的賬戶資金交易追蹤、設置更科學合理的資金存取詢問門檻等方式,更有效地識別風險人群和風險行為,達成相關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