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科技
2024款iPad Pro創造了蘋果工業設計史上的一個奇跡,在更強性能、更高堅固性的情況下,其厚度達到了驚人的5.1mm,比十余年前發布的iPod Nano還要薄。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蘋果不惜拋棄了耗資巨額開發的miniLED,換上更輕薄的雙層串聯OLED顯示面板。而機身內部上,iPad Pro 2024款縮減了電池容量,并大幅度減少使用螺絲固定元器件,這使它變得更加難以修復。唯一的好處是,iPad Pro 2024款憑借輕薄成功獲得了極高的話題性,刺激不少舊款用戶更新換代。
蘋果打算把「輕薄」魔法延續到其他產品線上,除iPad Pro之外,第一款革新設計的會是在今年秋季發布會上登場的Apple Watch X,接著是iPhone 17。彭博社科技專欄記者Mark Gurman表示,iPhone 17系列將擁有一款全新的機型,暫定為iPhone 17 Slim,最大的特色在于薄。
(圖源:9to5Mac)
與大多數Android手機品牌的思路不同,在整個市場都在思考如何在旗艦、中端機型上堆更多猛料時,蘋果卻逆其道而行,為iPhone做起了減法。盡管我們暫時還無法了解到iPhone 17 Slim是否會像當年的mini一樣,因設計作出性能、配置上的妥協,但可以預想到的是,所謂的輕薄款iPhone,很難再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蘋果的輕薄化戰略,從iPad Pro開始
知名維修團隊iFixit在拆解完iPad Pro 2024之后曾表示,為了這人們幾乎感受不到的變薄,蘋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例如電池容量的縮水、用膠水代替螺絲等。這顯然是一種無用功。
但這對于iPad Pro的用戶來說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消息,畢竟這種程度的輕薄化設計,至少是不需要大刀闊斧地進行閹割,而在iPhone上,這就不一定了。
iPhone 17 Slim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屏幕尺寸一定不會太小,The Information給出的消息是這款新機型的尺寸介于Pro和Pro Max之間,也就是6.3英寸至6.9英寸之間,而屏幕邊框也會和iPhone 16 Pro系列一樣,選擇極窄化處理。為了極致輕薄,蘋果會考慮選擇一種新型材料背板,使其可靠性和厚度之間得到平衡。
這樣一來,iPhone 17 Slim的整機厚度能夠做到約7.8mm或更薄,遠比當前在售的iPhone要趁手。但代價也很明顯,電池容量會和標準款iPhone相近、支持的充電功率也會更加保守,游戲性能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在此前公開的一份報告中透露,iPhone 17 Slim的定價要比Pro Max更高,起售價為1200美元,約合人民幣8707元。
不可否認,輕薄化的確是工業設計領域里能夠體現企業科技水平的重要一環,尤其是消費電子市場里,消費者對于輕薄的產品顯然有著更高的敬意,但考慮到iPhone糟糕的續航和散熱,不得不讓人對這款售價高昂的iPhone 17 Slim感到擔憂。
當然,在Mark Gurman透露的消息中,除iPhone 17 Slim之外,蘋果也將會讓輕薄化滲入到所有產品線中,包括Apple Watch、MacBook和iPad,這意味著,輕薄化將會是蘋果未來的設計趨勢,但蘋果是否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極致輕薄,也得顧全體驗
蘋果在早年間就考慮到了輕薄化能夠為旗下的消費電子產品帶來更高級的視覺效果,由此誕生了能塞入信件袋的MacBook Air,以及薄至5.1mm的iPad Pro 2024款。但蘋果要做輕薄化iPhone,或是Apple Watch等產品,不免還是讓人感到擔憂。
一方面,輕薄化的確是當前手機市場的趨勢,比如vivo推出的X100S,厚度做到了7.8mm,是當前最薄的直板旗艦智能手機。但vivo沒有刻意為了輕薄去削弱消費者的使用體驗,續航上,vivo X100S依然擁有5100毫安時大電池;性能上,vivo X100S首發天璣9300+移動平臺。
按照蘋果打造iPad Pro 2024款「輕薄設計」的思路來看,iPhone 17 Slim內部配置縮水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尤其是電池容量。iPhone本來就屬于續航表現中等的手機產品,如今電池容量還要縮水,續航能力肯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極少做散熱方案的蘋果破天荒地在iPad Pro 2024款上做了一個僅限在logo區域的散熱區,這也預示著內部空間被極限壓縮后,連蘋果也不得不作出妥協。iPad的機身空間比iPhone要大,即便是做了一點散熱對整體的重量影響并不會很明顯,但iPhone 17 Slim要做散熱,那定會使其不夠極致輕薄。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也相當重要。
至于其他產品線,Apple Watch當前的續航水平對比起其他競品簡直就是災難級別,想要做輕薄化設計無疑是讓其續航能力進一步變差。而MacBook系列,無論是MacBook Air還是MacBook Pro,現在的續航、性能釋放和重量厚度都處于比較平衡的狀態,假如要做輕薄化,可能會打破現有的平衡,讓原本的受眾群體感到不悅。
假如,蘋果愿意在新一代iPhone上采用高密度電池,或是應用輕薄、堅固的機身材料,或許能夠保持原本平衡的情況下創造更多輕薄奇跡。但蘋果會這么做嗎?還很難說,畢竟這每一部分都需要增加研發、制造成本。
蘋果為何與輕薄杠上了?
與前幾年相比,iPhone今年的境況可以用凄慘來形容也不為過,官方不僅親自下場參與618大促,最新款iPhone 15系列還史無前例地降價幅度超2000元,以此來渡過銷量難關。
盡管蘋果以降價的手段,使iPhone 15系列的銷量在本輪大促中取得不俗的戰績,但這也讓iPhone陷入爭議,不少消費者認為,iPhone的高端形象不再,且「價格跳水」嚴重,不再考慮首發購入新款產品。
這無疑是對蘋果在整個市場品牌形象巨大挑戰,而iPhone 17 Slim和全產品線的輕薄化戰略,就是蘋果現階段拿出手的應對策略。
iPhone在過往幾代里的設計革新基本都是以功能結果為導向的,譬如靈動島、動作按鈕等,都是為了實現一些新穎的功能而作出的硬件修改,那么我們也可以推測出,能走極致輕薄化路線的iPhone 17 Slim,一定在功能上有所變化。
按照此前的消息來看,蘋果打算從iPhone 16 Pro系列上取消實體音量鍵,增加相機按鍵,那么到了iPhone 17系列上,這款Slim機型很有可能會取消機身上的所有按鍵,進一步降低重量。此外,iPhone 17 Slim也很有可能會是第一款在全球范圍內取消實體SIM卡設計的iPhone。
另外,考慮到即使是取消部分硬件對輕薄化的影響不算很大,蘋果或許會在這款iPhone上首發全新的背板、中框材料,進一步降低重量。譬如iPhone 15 Pro系列,蘋果選擇了鈦金屬后,重量直線下降。
客觀來說,蘋果在工業設計上的打磨的確是當前智能手機市場里獨一份的存在,但這些材料上的變化很難讓消費者直觀地感受到新款產品的變化,iPad Pro的超薄設計是如此,iPhone 15 Pro的變輕也是如此。想要挽救iPhone的市場口碑,僅靠極致的輕薄,恐怕很難讓大眾消費者接受。
況且,iPhone 17 Slim的定價并不便宜,這或直接導致這系列產品的銷量出現問題,而蘋果對待這類銷量一般的機型向來不太友好,比如iPhone 12/13 mini,是最晚支持數字電量顯示的當代iPhone機型。
無論如何,輕薄化是蘋果打造差異化的市場策略之一,但僅憑這樣就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里重新奪回口碑,贏得更多消費者的支持,顯然有些過于幼稚。而手機市場的競爭也早已從手機本身的設計、質感,逐漸轉移到影像、AI等方面,蘋果在這兩部分做得都還不夠好,打磨兩年后的iPhone 17 Slim能逆風翻盤嗎?或許要交給市場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