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直通IPO 孫媛
雷軍又投出一個IPO,這回是來自寧波。
近日,寧波海上鮮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上鮮)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是公司自2022年5月起開始籌備赴港上市后,朝IPO邁出的最新一步。
作為一家致力于海洋經濟數字化賦能的綜合服務企業,海上鮮于寧波而言,可謂生于斯長于斯。
其業務核心在寧波市環帶地區及寧波市的寧波—舟山港,并成功輻射至包括擁有中國主要沿海城市(例如寧波象山港和奉化港、廣西防城港、福建福 州港、遼寧丹東港、山東煙臺港)在內的多個地區。
另據CIC(灼識咨詢)報告顯示,海上鮮的業務核心之一寧波-舟山港已于2022年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四大加注港,舟山也是中國最大的漁港,豐富的漁業資源和船用燃油需求為海上鮮的海鮮、燃油及油品銷售業務提供了有利行業環境。
而海上鮮的故事,還得從一個85后小伙葉寧回國創業談起。
畢業于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現稱為漢諾威應用科學與藝術大學),取得工程碩士學位的葉寧曾在德國跨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公司德國大陸集團擔任過工程師,隨后在2012年底回國。
一次偶然的機會,葉寧從一些漁民口中得知,因為海上未覆蓋移動信號,他們出海捕撈時只能通過衛星信號與家人聯系。當時,北斗衛星亞太區域組網已經完成,即將向民用開放,漁民的海上通訊需求與北斗衛星系統有著很高的匹配度。
于是,有著傳感與自動化專業敏感度的葉寧便有了“海上鮮”的最初設想:基于北斗衛星系統,為漁民搭建一款海上社交軟件。
2015年2月,葉寧在奉化正式成立了寧波海上鮮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4月,其自主研發的“海上WiFi”終端就開始在寧波的一些漁船上批量安裝,岸上版和漁船版APP正式上線。隨后,葉寧又開發了“海上鮮”手機APP(HSX App),經營海鮮銷售業務、燃油及油品銷售業務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
時至今日,HSX App作為其核心數字化及線上線下綜合服務工具,提供服務涵蓋海洋數字化服務產業鏈的多個領域,已構建海洋數字化服務生態系統,實現海洋資源的整合及配置優化,提高海洋產業效率。2021財年至2023財年,公司總收益分別約為11.98億元、14.27億元及9.14億元,3年營收達35.39億元。
報告期內,其毛利分別約為6600萬元、7450萬元及7180萬元,整體毛利率分別約為5.5%、5.2%及7.9%;年內溢利分別約為4530萬元、3410萬元及3580萬元,純利率分別約為3.8%、2.4%及3.9%。
乘著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浪潮,海上鮮在海洋經濟上的高歌猛進,自然也繞不開各路VC的競相加持。
2015年至2023年間,公司共計完成6輪融資跟3輪股權轉讓,背后資方不乏北斗星通、硅谷火炬基金、順為資本、元璟資本、中農網、樂業控股、殼牌資本等“有頭有臉”的機構。
根據招股書中每股概約成本計算,10年來公司估值翻了44倍。以D輪融資中,寧波浙大投資1000萬元獲持股0.65%計算,D輪投后估值近15.3億元。
而一眾投資人中,順為資本可謂海上鮮的伯樂,表現最為“搶眼”。
杭州順贏不僅在海上鮮成立僅2年后就率先于B輪融資投入,隨后更是加注了C輪及C+輪融資,累計投資近4116萬元,而據招股書進一步股權穿透還可以發現雷軍的身影出現在了杭州順贏背后。
IPO前,葉寧持股18.39%,武漢卓爾跟杭州順贏分別位列第二三大股東,持股為18.21%和10.66%。根據D輪投后估值測算,順為資本持股價值約為1.63億元,較投融資額“賺”了近3倍,而葉寧的身家為2.81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10年間,海上鮮搭建了多元的業務結構,收益來自于海鮮銷售、燃油及油品銷售、海鮮撮合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海上通信及IT解決方案及租金收入這6大業務條線,但對核心業務的依賴依然相對集中。
2023年公司總營收出現明顯回落,降幅較2022年達36%,就主要跟營收占比合計超90%的海鮮銷售和燃油及油品銷售兩大業務疲軟相關。
據招股書,由于海鮮需求減少導致海鮮銷售交易數量減少,海鮮銷售業務收入由2022年的8.87億元下滑14.51%至2023年的7.58億元;而自2023年四季度起內貿油品銷售減少,則讓燃油及油品銷售業務收入降幅更為明顯,由2022年4.96億元下滑76.4%至2023年1.17億元。
此外,海上鮮也在招股書中提及,未來海鮮、燃油及油品價格的上漲,都可能對該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而公司的經營活動的現金凈額也進一步凸顯了海上鮮近三年來的捉襟見肘,由2021年的6007.0萬元降至2022年的-1510.2萬元,2023年更是進一步降至-2226.9萬元。
可見IPO“輸血”的迫切性。
招股書中,海上鮮坦言,公司運營中可能會出現由于公司的資本管理不匹配(尤其是向供應商付款或運營費用與向客戶收取應收款項之間的不匹配)導致的資本短缺。
海上鮮也披露IPO募資將主要用于:奉化數字漁港項目一期;擴展銷售和服務網絡,在深圳和成都設立新辦事處;尋求收購和投資機會以增強現有業務及服務;償還部分借款等。
從資本寵兒到赴港IPO,海上鮮能否成功征戰二級市場,或還需要一個更為盈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