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樂先聲 李沁予
編輯|范志輝
6月17日,海外DJ頻道916junglist創始人Billy Lane 在社交媒體發文稱:“Twitch是否會改變直播的游戲規則,下個月見分曉。”
最近,Twitch率先與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以及獨立音樂版權代理商Merlin等多家版權方達成了一項“首創”協議,并配套推出Twitch DJ扶持計劃,為直播場景下的音樂授權使用打了個樣。
近年來,網絡直播的崛起成為各行各業的攪局者。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直播行業市場營收規模達2095億元,較2022年增長了5.15%。盡管直播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但音樂行業卻很難說從中直接收益。而如何合理“分蛋糕”這一話題,盡管國內這兩年一直在討論,但目前實施情況并不樂觀。
Twitch如何解決直播版權問題?
從官網消息來看,Twitch DJ計劃可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收益分成、扶持補貼、曲庫升級和推廣社區。首先,加入該計劃的DJ需要簽署相關協議,承諾未來向版權方支付一定比例的直播收益,但是Twitch會根據官方的營收條款與DJ分攤這筆費用。
為了讓DJ們適應新的付費機制,不必擔心收入在短期內因平臺規則下降,所有加入該計劃的DJ在第一年都會獲得Twitch的經濟補貼,用于彌補因版權分成造成的收益差額,后續每個月逐步減少。
其次,在三大唱片、Merlin的版權內容加持下,選擇加入該計劃的DJ們可以從更豐富、且不斷更新的曲庫中放心使用歌曲,而不必擔心此前因版權問題導致的一系列翻車事故。
此外,加入該項計劃的DJ將獲得更好的流量扶持,Twitch將首次發布新的DJ頻道,用戶可以瀏覽DJ專屬社區。
Twitch表示,之后會投入更多資金來提升DJ的曝光,并努力提高此類別頻道的整體收看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視頻點播、剪輯所涉及的版權使用方式與實時直播不同,因此暫時無法參與該項計劃。同時,此次計劃針對的是所有在直播中播放音樂的DJ、主播,不適用于現場演奏音樂(使用鋼琴、吉他等)、游戲、聊天室直播間等場景。
據了解,Twitch DJ計劃預計將在7-8月份推出。長遠來看,Twitch通過與多家版權方達成合作,為DJ、版權方和平臺的發展協作奠定基礎,也將推動音樂版權在直播場景的收益保障。
率先行動起來的為什么是Twitch?
最近幾年來,Twitch一直夾在DJ和版權方中間左右為難,如今這項新計劃,也代表著 Twitch與音樂行業的合作關系開啟了新篇章。
此前,由于疫情影響線下演出活動減少,以演出直播為主的音樂內容逐漸成為了Twitch重要的板塊之一。
自2020年初以來,在Twitch平臺上進行直播的DJ數量增加了4倍多,其中超過15000名DJ在平臺上建立粉絲社區并從中獲利。數據顯示,在2020年3月到4月之間,用戶在平臺上觀看的時間增加了50%,到了5月份,用戶觀看時長同比增長101%。而DJ直播通常以其他藝術家的音樂為播放素材,這也就導致版權問題隨之涌現。
根據《千禧年數字版權法》(DMCA),版權方可以隨時通知平臺侵權情況。收到通知后,平臺必須及時移除或禁止訪問侵權內容。
近年來,Twitch的DJ們收到了大量“刪除通知”,若累計三次版權警示,將被視為重復侵權者,面臨永久封禁的風險。
對于DJ們來說,因曲庫問題無法在直播中播放最新的熱門歌曲本就掣肘,而這種頻發的“刪除通知”無疑是雪上加霜。甚至,有DJ在社交媒體吐槽:“都得把自己的賬號刪了才安全。“
版權方這邊也不消停。
2021年5月,Twitch在收到約1000起侵權索賠后,公開喊話對音樂版權方的行為感到失望,稱他們沒有與Twitch討論合理的解決方案,而是通過起訴和警告這種強硬的方式要求刪除內容。
隨后兩年里,Twitch與NMPA、環球音樂集團、華納音樂集團、Merlin等版權公司相繼建立、擴大了合作關系,直到如今推出了Twitch DJ計劃,總算是解決了后顧之憂。
作為連接版權方與DJ的橋梁,Twitch DJ計劃對DJ的扶持力度足以吸引更多的DJ和音樂愛好者加入,同時也確保音樂版權方能從中受益。在規范版權使用的同時,更有利于平臺內容生態的繁榮發展。
目前Steve Aoki、Grandmaster Flash、DJ Jazzy Jeff等多位知名大牌DJ都選擇加入這項計劃。
正如環球音樂集團執行副總裁Michael Nash所說:“Twitch此舉,對于如今以藝術家為中心的音樂生態系統的持續增長和長期健康至關重要。”
對于國內,有什么借鑒意義?
無獨有偶,國內對于直播環境下的版權保護政策也在不斷推進。
2024年5月,在《直播環境下錄音制品“獲酬權”付酬機制研究課題報告》專家論證會上,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崔恒勇指出,目前我國直播行業中,網絡表演類主播在直播過程中使用背景音樂的比例最高,達69.1%。在這些使用背景音樂的直播間里,主播平均使用背景音樂的時長占比為83.12%,相當于每小時的直播中有49.88分鐘會播放音樂作品。
這足以說明,音樂在直播內容創作和互動策略中起著關鍵作用。
然而,直播間是否獲得合法授權,以及如何支付版權費等版權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此外,娛樂類直播使用背景音樂的比例為56.25%,而電商直播中使用背景音樂的比例較低,僅為2.31%。這也意味著,音樂版權對于不同的直播應用場景起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早在2022年7月25日,音集協就正式發布《互聯網直播中使用錄音制品付酬標準(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其中明確將直播間被劃分為三種類型:使用K歌和背景音樂的直播間、僅使用背景音樂的直播間,以及使用音樂的電商直播間。每年的收費標準分別為300元、100元和10000元;每季度的收費標準為83元、26元和2777元;每月的收費標準為29元、10元和980元。
與國外的Twitch DJ計劃相似,根據這一收費標準,需支付費用的主體為使用主播和平臺。為了確保該標準的有效實施,費用將首先由平臺支付,然后再由平臺和主播共同分擔成本。
從這點看,國內外的解決方案,都有效減少了音樂版權方和主播之間逐一談判的復雜過程,同時避免了取證難等問題,使得版權保護更加高效。平臺預先打包支付費用,不僅減少了主播個人因未支付版權費用而面臨維權的風險,還簡化了整個版權費用的支付流程。
有意思的是,音集協會副總干事國琨曾透露,2022年《草案》發布前半年音集協已與直播平臺代表進行了三次費率協商,平臺方既未接受權利人提出的方案,也不提出其他方案,進展一度遲滯。相比Twitch這樣單平臺的授權合作,國內短視頻、直播平臺眾多,推行新的付費機制自然難度更高。
畢竟,各方立場不盡相同,國民對于版權的認知參差不齊,版權體系也未完善,要想達成統一的版權支付標準和流程,無疑需要進行大量的協調和溝通,必然會面臨各方利益沖突和談判成本高的問題。
即使達成了統一的標準,如何有效監督和執行這些標準仍然是一個挑戰。
再者,截至2024年5月末,我國直播行業主播賬號累計開通超1.8億個(多平臺非去重數據),在直播行業“滾雪球”收益模式下,少數擁有超高關注度的頭部主播占據了最多的流量,有超過九成的網絡主播每月收入不足5000元。
反觀上述《草案》中的收費標準,并未考量到這一特殊情況,對于普通主播來說顯然有點一刀切。另一方面,國外更易推進版權支付的前提,在于大部分用戶對Twitch采取措施保護音樂版權表示認可與支持。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是對創作者勞動的尊重,能夠促進一個更健康的創作環境。
而國內在《草案》試行時,就有不少網友怨聲載道,從評論區可以看出,多數網友并沒有建立基本的版權意識。
根據《直播環境下錄音制品“獲酬權”付酬機制研究課題報告》顯示,目前雖然有53.4%的主播知曉在直播中使用錄音制品需要向權利人支付版權費,但從付費意愿來講,只有42.42%的主播比較愿意向權利人支付版權費。
當有音樂人涉及到維權官司時,還是會有網友將“版權付費”和“碰瓷”認知混淆。
或許這也是從2022年直播間收費標準試行,直到兩年后專家們還在開會討論如何做到合理、易行地完全落實“獲酬權”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考慮到大環境和可執行度之后,再將Twitch DJ計劃與國內的付費機制逐條對比來看,除了目前已提出的版權費用分擔機制以外,Twitch DJ計劃仍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國內平臺是否能夠設立類似的補貼政策,尤其是對于中小型主播和新入行的主播提供一定的經濟扶持,幫助他們適應版權費過渡期;也可以通過設置特定頻道、主頁推薦等方式,給予積極履行版權付費主播的流量獎勵扶持。這不僅吸引更多主播加入,也能促進平臺、行業生態的良性循環。
總之,盡管環境不同,但國外Twitch DJ計劃在版權費用分擔、經濟扶持、曲庫擴大、推廣支持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對國內直播環境、音樂版權付費、和普及版權意識仍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結語
Twitch的一小步,直播版權分潤的一大步。在數字時代的浪潮中,音樂版權的保護不僅是法理上的必要,更是對藝術創作者心血的真誠致敬。而平臺作為版權方與使用方的重要紐帶,配合相關法規制度的推進,也是其作為音樂產業鏈中重要一環的責任。
如何規范直播場景下的音樂授權,并且讓音樂人吃到直播行業超2000億的蛋糕,Twitch已為國內從業者打了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