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有“港版淡馬錫”之稱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港投公司)在6月24日公布最新投資對象,將領投生命科學AI大模型公司百圖生科新一輪融資。這是港投公司2周內公布的第2家合作伙伴。
港投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表示,通過投資,一方面爭取合理的財務回報;更重要的是,支持香港創科和策略產業發展,建構和激活產業生態圈:“每投1元,至少吸引到多1倍市場資金。”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百圖生科的部署包括4方面:將在港設立首個國際創新中心(BioMap InnoHub),落地首個項目“生物計算創新加速計劃”(BioMap BioX);每年在香港舉辦國際生物計算會議;優先培養香港生物計算及相關領域的年輕人才;優先考慮在港上市。
香港全力押注AI
政府成立基金投資企業獲取多元回報的做法并不新鮮。在海外,挪威有作為養老基金的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在上世紀70年代就成立了淡馬錫控股;在國內,各地政府近年來紛紛成立母基金投向新興產業。
港投公司是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宣布設立、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的公司,管理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和共同投資基金,初始管理規模為620億港元。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跟一些海外主權基金單純尋求財務回報的策略不同,港投公司的首要任務是要通過投資推動企業更多層次落戶香港,更多維度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
港投公司的資金運用將采取組合式打法。陳家齊稱,任何工具都會考慮,包括入股、買債券、定立期權條款等,但根據以往經驗將更側重作私募投資,因為性價比高,可發揮較大資本杠桿效果。
事實上,香港借鑒了深圳的產投思路,即深圳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投早投小”以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經驗。
在模式上,也有“深圳創投日”每月圍繞一個主題的影子。港投公司表示,6月主要圍繞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智能大型語言模型AI LLM的研發和應用;7月聚焦生命科技,在診斷、儀器、藥物等范疇布局,既有西醫西藥,亦有中醫中藥;8月是新能源科技。
陳家齊提到,港投公司初步鎖定3個主題,分別是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科技。人工智能是硬科技中重要的一環,而人工智能大型語言模型更是其中的核心。此外,硬科技也包括數據科學、半導體以及RISC-V(第五代精簡指令集)等。
“我們會反復比較和調研,篩選出具備前沿技術、優秀團隊、發展潛力的項目,培育造就產業鏈龍頭企業,并助力其發揮頭部效應。思謀集團便是這一類企業的代表。”陳家齊說。
思謀集團是港投公司首家合作伙伴,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賈佳亞創立,聚焦工業AI大模型,2019年創立以來,僅18個月便迅速崛起成為“獨角獸”。
百圖生科則由李彥宏和劉維于2020年創立,聚焦生物計算的人工智能大模型,2021年完成A輪融資。
“人工智能發展有4個核心要素,分別是算法、芯片、數據和應用場景。港投公司在這些不同層面也會有所布局,尤其是數據和應用。”陳家齊稱。
破解創科產業化難題
根據規劃,百圖生科首個國際創新中心預計在未來5年支持超過50個的前沿生命科學早期研發項目,并會優先審核經由香港高等院校和合作伙伴推薦的項目。對于入選項目,百圖將利用自身的生命科學大模型xTrimo和AIGP平臺技術,為研究者和創業者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對接全球旗艦企業和投資者。
在港設立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是港投公司投資對象的重要舉措之一。思謀集團同樣提到,會在香港創立首個人工智能研究院。
背后是香港亟需破解創科產業化難題。自2014年香港第一家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創辦以來,當地的新獨角獸幾乎以一年一家多的速度成立。
一個反差在于,香港擁有5所全球百強高校和數量眾多的頂尖學者,并產生了大量先進的研究成果,但這些科研成果的轉化潛力未能完全釋放。
據界面新聞統計,截至2023年,18家香港基因獨角獸中,有11家選擇在深圳落戶或設立辦公室,涵蓋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金融科技等領域。貨拉拉、Klook客路、Airwallex空中云匯、正浩EcoFlow等,都是在香港孵化、深圳發展的案例。思謀科技也把總部設在了深圳。
“香港在知識轉移的表現,與其基礎研究實力并不相稱。”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此前稱,缺乏供應鏈與產業支持、本地市場規模狹小與土地供應緊張是香港創科產業化、規模化一直以來的難點。
另一個劣勢在于人才匱乏。2023年12月發布的《香港創科人才指數2023》顯示,香港創科人才的缺口不斷擴大,從2027年約3400人擴大到2032年約3.5萬人。
百圖生科和思謀科技也均表示在人才發展上發力。前者將優先培養香港生物計算及相關領域的人才,例如為香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實習機會;后者將培養香港年輕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
優先在港上市
按照陳茂波的解析,港投公司投資對象的發展計劃“皆與政府目標相契合。”
目前香港已建立了14個跨行業的AI研究實驗室。在資金投入上,香港在2023-2024年度預算案中就提及要撥款30億港元,用于加強AI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究。
“至今我們投放了超過2000億元在創科范疇。特區政府綜合香港自身的優勢,因地制宜,鎖定幾個重點發展的創科范疇,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醫藥科技、金融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先進制造等。”陳茂波提出。
在拉動AI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的算力方面,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孫東曾對外表示,到2030年,香港要達到至少15000P的算力;未來兩三年香港要構建不低于5000P的算力設施。
此外,百圖生科和思謀科技也表示優先考慮以香港作為上市地。
陳茂波指出,當前港股估值仍然面對壓力,但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工業4.0的階段,更多像思謀一樣的初創企業考慮香港作為上市地,亦為香港證券市場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動力。
目前香港股市里,約11%是新經濟公司,市值合共超過75000億港元,占股市總市值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