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科文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近日,兩名醫療器械公司高管赴菲律賓拓展業務被撕票一事引發廣泛關注。
界面新聞綜合整理發現,遇害兩人分屬兩家不同的醫療器械公司。遇害者夏某某,39歲,為港股上市公司潤邁德醫療國際營銷總監。遇害者孫某,約45歲,美籍華人,是獨立心血管醫療器械經銷商,此前在跨國公司雅培工作。
據《新京報》,7月1日,遇害者夏某某家屬已在北京舉行追悼會,目前正帶骨灰回老家安葬,公司已給予家屬相應幫助,相關善后工作正在進行。
據紅星新聞消息,遇害者孫某家中父母年邁,其父母只知道兒子在菲律賓遭遇綁架,但不知兒子已不幸遇害。
7月2日,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公告,使館向兩名遇害者表示哀悼,對兇手予以最嚴厲的譴責。使館向遇害中國公民家屬積極提供領事協助,從多層面就此案再次向菲政府高層和有關部門提出交涉,敦促菲方加大辦案力度,盡快緝拿并嚴懲兇手。
界面新聞致電潤邁德年報預留的聯絡電話,截止發稿未獲接通。
受邀前往菲律賓考察遇害
界面新聞綜合菲律賓當地華人媒體《菲律賓世界日報》《菲律賓商報》等信息梳理與拼湊出該事件時間線。
夏某某與孫某是受當地經銷商邀請,前往菲律賓拓展業務,最終不幸遇害。三人于今年上半年才互相結識,事發至今不足三個月。
2024年5月,夏某某在法國巴黎舉行的EuroPCR(歐洲放射科會議)會議上結識了同樣來參展的孫某。此后,雙方互留聯系方式,并多次一起吃飯。
在法國期間,孫某向夏某某介紹來自菲律賓經銷商“李娜”。該經銷商自稱“李娜”,任職于Meder醫療器械公司。
夏某某于社交媒體Whatapp上添加“李娜”為好友。“李娜”向夏某某問詢報價單。孫某提出,讓“李娜”邀請其共同前往菲律賓考察。“李娜”所在公司向夏某某發出邀請函。
受害者夏某某與孫某前往菲律賓考察或為考察該代理商是否合適。在醫療器械領域,企業合作的代理商往往需在當地具備一定的政商關系或醫院關系,才能幫助企業打開當地市場,把產品賣給當地醫院。
2024年6月20日中午12時55分,夏某某與孫某共同從北京出發飛往菲律賓。雙方乘坐的航班于傍晚18時落地,抵達馬尼拉國際機場。雙人于當晚失聯。
6月21日11時,夏某某妻子陸續收到索要贖金的微信。綁匪稱,不交錢就撕票。
孫某家屬也收到相同贖金要求信息。落地當晚,孫某電話無法被撥通,僅能進行微信回復。
6月24日,兩人遇害。
國內醫療器械公司瞄準出海東南亞
遇害者之一夏某某所屬公司為港股上市不足三年的潤邁德。
潤邁德主營業務為冠心病精準診斷。其核心產品與業績主要來源是,用于評估冠狀動脈狹窄和微血管功能障凝引起的心肌缺陷嚴重程度的測量儀器——閃影caFFR系統和閃影caIMR系統。
從更現實的業績層面來看,潤邁德的情況并不樂觀。
截至2023年末,潤邁德99.35%的營收都來自國內市場。但從2022年起,潤邁德既面臨營收放緩難以突破的瓶頸,也面臨虧損難以扭盈的困局。
據年報,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潤邁德實現營收609.7萬、8119.9萬、8360.4萬和7321.9萬,同比585.06%、1231.79%、2.96%和-12.42%。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潤邁德實現凈利潤-1.45億、-6.34億、-13.46億和-1.17億,同比-221.80%、-336.28%、-112.42%和91.30%。
國內市場業務遇阻,出海尋找新增長,成為了潤邁德2024年最自然的戰略選擇。
在2023年年報中,潤邁德曾對2024年業務作出展望,公司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和加強國內市場的滲透,爭取2024年全年實現良性增長及高質量發展。
受害者夏某某前往菲律賓進行業務考察,或寄托著潤邁德在東南亞實現海外業務零突破的期望。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東南亞這個擁有超過6億人口的地區,的確逐漸成為了全球醫藥產業的新興市場。而另一方面,隨著國內醫療器械集采的逐步推進,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天花板逐步顯現,出海也就成了許多國產醫療器械企業的必然選擇。
不少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把東南亞作為出海的初始站,或主要目的地,并在此地成功。例如,邁瑞醫療是在器械行業中出海最成功的案例。據年報,2023年,邁瑞醫療境外收入已達135.5億,占總營收的38.76%。其中,在發展中國家的收入約為88億元。
據艾杜康發布的《國際化藍皮書:中國醫藥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的政策和挑戰》,2022年,中國醫藥健康產品出口額為1295.5億美元,其中對東盟10國的出口金額136.8億美元,使其位居歐盟、美國之后,成為中國醫藥健康產品第三大出口市場。
弗若斯特沙利文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毛化曾向媒體公開表示,截至2022年末,東南亞市場已經占據我國醫療器械出口份額的30%以上,預計未來這個比例還將進一步上升。
但機遇與風險并存。成功者的案例過于亮眼,讓后來者忽略了風險的可怕。
事實上,除新加坡外,東南亞國家普遍在政府廉潔執法、知識產權保護等事關營商環境營造方面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
根據國際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發布的2022年全球清廉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新加坡以83分位居全球第五,其余九個國家得分均低于50,多數國家排名位列100之后。
另根據《東盟營商環境報告2022》的調研數據,53.89%的受訪企業認為當地政府法律法規的執行透明度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