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全國開展常態化掃黑除惡已3年多,公安部表示,“村霸”“鄉霸”“沙霸”“礦霸”“行霸”“市霸”等黑惡勢力將成為掃黑除惡重點打擊對象。
據公安部網站消息,2024年7月3日,公安部召開全國公安機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推進會議。會議強調,要堅持決心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全力推動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向縱深發展。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公安部部長王小洪在會議上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掃黑除惡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堅持依法嚴打,始終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工作,既對黑惡勢力打準打狠,又堅決“打傘破網”,確保打出聲威、打出成效。
這次會議明確,要加強專項打擊,緊盯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拳打擊“村霸”“鄉霸”“沙霸”“礦霸”“行霸”“市霸”等黑惡勢力,助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有力保障高質量發展。同時,堅持打財斷血,深挖利益鏈條,徹底斬斷黑惡勢力經濟基礎。堅決“打傘破網”,堅持刀刃向內、刮骨療毒,對涉嫌“保護傘”“關系網”線索,堅決一查到底,絕不姑息手軟。
這是公安部近10個月來第二次召開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推進會。在2023年10月會議上,公安部曾指出,要突出打擊重點,把打擊鋒芒始終對準各類突出黑惡犯罪,要堅持主動進攻,堅決防止黑惡勢力坐大成勢,嚴厲打擊涉網黑惡犯罪、黑惡苗頭性違法犯罪和地域性行業性黑惡犯罪,果斷將黑惡勢力消滅在萌芽狀態。
我國自2018年啟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3年時間內,全國共打掉涉黑組織364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3.7萬人,2020年全國刑事案件比2017年下降13.1%,八類嚴重暴力案件下降30%。國內黑惡犯罪得到根本遏制。
同時,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件89742件,立案處理115913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0649人,移送司法機關10342人。
2021年2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鞏固專項斗爭成果的意見》,這標志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圓滿收官,正式轉入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
2022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有組織犯罪法》正式施行,這被視為我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標志性成果,是常態化掃黑除惡的法治保障。
2024年1月,公安部發布年度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共打掉涉黑惡犯罪組織1900余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7萬名,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9萬余起。
公安部當時透露,去年全國公安刑偵部門積極參與打擊長江非法采砂、打擊整治盜采海砂等專項行動,持續推進打擊“沙霸”“礦霸”“村霸”“鄉霸”等重點行業領域黑惡勢力,打掉自然資源領域涉黑組織28個。
按照公安機關定性,“村霸”“鄉霸”主要是指農村地區黑惡勢力,“沙霸”“礦霸”是指自然資源領域黑惡犯罪,“行霸”“市霸”則是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黑惡勢力,主要是指盤踞在商貿集市、農副產品批發、建筑材料、車站碼頭和景區等各類市場,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敲詐勒索,暴力收取保護費、看場費、進場費,破壞正常經營秩序的黑惡勢力犯罪。
此前,“沙霸”“礦霸”“村霸”“鄉霸”等一直是公安機關打擊黑惡犯罪的重點,界面新聞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地發布了整治“市霸”“行霸”等黑惡犯罪的通告。5月初,陜西省商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征集“市霸”“菜霸”等黑惡勢力問題線索。同月,陜西省咸陽市市場監管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宣布,將聯合公安機關全面推進“市霸”“菜霸”等黑惡勢力集中整治工作。
廣西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也發布消息稱,將扎實開展深化掃黑除惡市場流通領域整治行動,嚴打“市霸”“行霸”,嚴查壟斷經營、欺行霸市、強迫交易、漫天要價等亂象背后的腐敗和“保護傘”,治理各類破壞市場交易秩序的突出問題。
公安部7月3日會議強調,針對集貿市場欺行霸市、旅游景區強迫交易等違法犯罪團伙,要開展“短、平、快”打擊行動,及時斬斷由亂生惡、由惡變黑的鏈條,防止做大成勢。
此前在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陳文清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謀劃掃黑除惡斗爭。會議指出,近年來,通過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黑惡勢力囂張氣焰得到沉重打擊,涉黑涉惡背后的腐敗問題得到有力懲治,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同時,黑惡勢力的滋生仍有一定基礎,鏟除黑惡勢力仍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6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也召開黨組會,研究部署檢察機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等工作。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強調,要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涉黑涉惡案件,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法律適用關,既不拔高、也不降格,做到“是黑惡一個不漏、不是黑惡一個不湊”,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