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今年上半年,國內上市鋼鐵企業大面積虧損的局面仍在延續。
根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1日,共有11家上市鋼企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僅太鋼不銹(000825.SZ)一家實現盈利,剩余十家公司均不同程度虧損,總虧損額預計超過77億元。
去年同期,這11家鋼企中虧損企業為8家,3家實現盈利。
今年上半年虧損的十家鋼企中,鞍鋼股份(000898.SZ)虧損規模排名榜首,虧損額達26.79億元,較去年同期翻番。
本鋼板材(000761.SZ)和馬鋼股份(600808.SH)的虧損額位居第二和第三位,上半年均虧損超10億元。
其中馬鋼股份上半年虧損11.48億元,僅相當于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該公司將業績提升歸因于提質增效、加強產銷聯動等經營改善舉措。
去年上半年,中南股份(000717.SZ)、新鋼股份(600782.SH)和杭鋼股份(600126.SH)均實現盈利,但今年上半年則悉數轉虧。
其中,中南股份虧損至少3.9億元。中南股份稱,除鋼價下行及原燃料價格高位運行的因素外,高爐大修導致鋼材產銷量下降,也是其上半年由盈轉虧的重要原因。
鋼鐵下游需求不足,鋼價呈低位震蕩,疊加鋼鐵生產主要原燃料價格保持相對高位,是上半年鋼鐵行業大面積虧損的主要原因。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向界面新聞分析稱,國內鋼鐵需求今年仍然受到了房地產用鋼需求的拖累,制造業用鋼需求也有一定承壓。
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測算數據顯示,今年1-5月,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預計為3.95億噸,同比下降3.6%。
受此影響,國內鋼價呈現震蕩下行。2024年上半年,蘭格鋼鐵全國鋼材綜合價格均值為4095元,較去年同期均值下跌232元,同比下跌5.4%。
在原料端,今年上半年鐵礦石均價同比上行,但焦炭和廢鋼均價下行。鋼鐵企業噸鋼生產成本有所下降,但不及鋼材價格降幅。
“鋼鐵企業遭受兩面夾擊,鋼價下跌的同時生產成本仍有一定韌性,行業整體虧損的狀態短期難以改變。”王國清表示。
在11家已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鋼企中,太鋼不銹是唯一實現上半年盈利的。
太鋼不銹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1.05億-1.5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4.95億元的虧損額大幅扭虧。該公司稱,今年上半年,其采取了提效率降成本、提高產品盈利能力等多項手段。
太鋼不銹隸屬于太原鋼鐵集團旗下,為國有企業。該公司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山西太原,主營業務涉及不銹鋼及其它鋼材的生產和銷售。
在上述11家企業中,太鋼不銹也是唯一今年連續兩個季度盈利的上市鋼企。
今年一季度,僅有太鋼不銹和杭鋼股份兩家實現盈利,二季度盈利鋼企則為太鋼不銹與新鋼股份兩家,杭鋼股份則轉為虧損。
王國清預測稱,隨著國家穩增長政策進一步落地,以及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措施推進,國內用鋼需求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恢復增長。疊加粗鋼產量調控延續,鋼價有可能出現階段性反彈,對于鋼企利潤形成修復。
國家統計局在6月底發布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解讀中稱,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措施落地顯效,鋼材市場預期向好、價格回升,鋼鐵行業5月實現利潤95億元,同比由虧轉盈,扭轉了鋼鐵行業全行業連續三個月當月凈虧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