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數智前線 游勇
編輯|周路平
華為每次進入一個新賽道,總是會引起不小的關注。6月底的一則中標信息再次將華為的MetaERP推到了風口浪尖,業內也在密切關注華為的這一舉動會對用友、金蝶等國產ERP廠商產生何種影響。
01 華為ERP中標2000萬項目背后
6月底,中廣核發布了一則采購結果,華為中標了該公司的新一代ERP產品預研技術支持服務項目,而且是單一來源采購,報價為2000萬元。
盡管這個訂單的金額在大型企業ERP項目中并不算太大,但作為已對外披露的華為MetaERP服務的首個外部客戶,這個項目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數智前線,中廣核的ERP項目并不是最近才拿到的項目,華為去年就已經在做了。
而國內一家ERP廠商的人士則告訴數智前線,華為拿單并不讓他感到意外,因為ERP產品從預研到規劃、研發,再到小規模打磨,大規模驗證,然后再推向市場,需要一個生產周期。現在華為這個大單本質上還是一個原型驗證的階段,“距離他大規模的商用其實還有比較遠的路要走”。
華為公司高級顧問田濤等人撰寫的《華為MetaERP替換的奇跡》一文中描述了華為MetaERP研發過程的艱辛。
華為ERP原本用的是Oracle,自從被美國制裁后,華為ERP系統遭遇斷供停服,公司生存受到嚴重威脅。華為一度想采用國產軟件包替代,也進行了測試和驗證,但由于華為全球業務場景過于復雜,國內廠家的軟件包難以匹配,需要進行大量的定制化開發。
華為的ERP系統數據已積累到驚人的150T,而且,華為對ERP系統進行了大量定制開發,代碼高達490萬行。在ERP系統外圍還有300多個作業系統,與ERP系統拉鏈式集成,頻繁進行數據交互,形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龐大系統。
最終在2019年底,華為決定自研ERP,項目正式立項,并明確了總體目標:面向未來打造云化、服務化的泛ERP架構,用3年時間完成新ERP主體建設,5年完成覆蓋。根據華為披露的信息,ERP項目共設立了12個子項目組,投入1800人,高峰期有3000多人。
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奮戰,這個被比喻為“強渡大渡河”的項目在華為主力業務上線使用,覆蓋了華為公司100%的業務場景和80%的業務量,并用15個小時完成了全球88家子公司的大規模切換,經歷了月結、季結和年結的考驗,實現了零故障、零延時、零調賬。“這相當于邊開飛機,邊換發動機。”華為CIO陶景文說,他也是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
不過,據數智前線獲悉,華為在去年底開始縮小MetaERP團隊的人數,各個業務線重新接收這些人。
MetaERP之所以今年人數會降下來,一方面是華為自身的ERP替代已經告一段落,全部業務已經完成了遷移;另一方面,面向外部客戶還在產品化階段,并沒有大規模鋪開,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此前有消息稱,MetaERP這兩年主要做少數幾個客戶。目前看來,中廣核是其中一家,但其他客戶尚未披露。
另外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是,ERP是一個非剛性市場。相比于芯片、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關鍵基礎設施,ERP雖然也重要,但相對而言,緊迫性沒有這么強烈,而且ERP的更換往往會經歷數年的周期,非常漫長。
“據我們了解的真實情況是,大型央國企可能認為替換ERP還不是最重要、最緊急的事。”一位ERP廠商人士告訴數智前線,大型企業的需求還很旺盛,但是沒錢,“你過來先給我出方案,先診斷,聊來聊著,一看需要花錢,最后很多都不了了之;有的說簽單,但尾款周期很長。這種情況的概率比以前高了很多。”
另外,部分央企也在自研高端ERP,在華為宣布MetaERP落成后不到十天,中石油旗下數科公司昆侖數智也對外宣布,昆侖ERP在大慶石化公司實現單軌成功運行。
02 用友金蝶會受何影響?
華為MetaERP自從2023年披露后,外界一直在關注對其他國產ERP廠商的影響。此前該消息還在資本市場引起不小恐慌,導致用友和金蝶的股價大幅下跌。不過,這次中標的消息披露后,資本市場的反應比較平淡。
其實,華為在自主研發MetaERP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國內大量合作伙伴的支持。比如用友負責財務總賬、金蝶負責人力資源、武漢天喻負責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通過項目協同發力,實現了產品模塊的突破。
一位華為的合作伙伴告訴數智前線,華為在被斷供后,外方人員撤離,合作伙伴立馬從全國調人手過來支援,沒有去談條件也沒有漲價。而另一家廠商的人士則透露,他們負責的板塊向華為開放了源代碼。陶景文在MetaERP的表彰大會的發言中也提到:“特別感謝我們的伙伴,你們是‘強渡大渡河’的同路人。”
不過,這也讓國產ERP廠商們與華為的關系有些微妙。華為做出來的產品與他們有在同一個賽道競爭的風險,市場反應一度非常激烈。
2023年4月,華為專門搞了一場MetaERP的表彰大會,上臺的合作伙伴包含用友、金蝶、奇安信、中軟、金山、天喻、上海漢得、廣州賽意等。而任正非還專門上臺與這些企業代表合影,以緩解外界的情緒和顧慮。任正非提到,大家是一個戰壕的人,要互相多交流,多喝咖啡,華為的東西,合作伙伴也可以拿過去,大家毫無保留、開誠布公,一起為國家的軟件信息安全作出貢獻。
用友和金蝶近些年都在往頭部央國企客戶深耕。而且有意思的是,這次華為中標的中廣核也是用友和金蝶的標桿客戶。2023年9月,用友宣布,其承建的中廣核智慧司庫系統票據業務成功上線。也是在同一年,金蝶助力中廣核成功打造稅務數字化平臺。但在這些大型企業里,不同的業務模塊采用不同供應商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
“其實不用太擔心,這幾個公司的賺錢邏輯不一樣。”一位服務過大量央國企客戶的人士告訴數智前線,根本的原因就是目前這個行業的利潤,支撐不了華為高水平人才的薪資,“這個事不是華為沒這個能力,是沒這個必要,你花那么多錢,你說這錢好掙嗎?華為還沒有完全踏足這一塊兒,沒有完全的把腳上伸到這個水里。”
目前,國內重硬輕軟的現象并沒有得到太大緩解,軟件占整個IT預算的比例依然非常有限。而在部分人士看來,華為每次進入一個新賽道,選擇的都是賽道足夠寬,水足夠深,利潤足夠豐厚的大業務。
ERP市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規模并不算大,頭部的三家加起來還不到200億元,其中用友在2023年的營收規模為97.96億元,金蝶為56.79億元,浪潮軟件為25.53億元。
“從我們的角度看的話,不認為他是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對手。”一位頭部ERP廠商的人士告訴數智前線,他們是all in在這個賽道,而且是通過海量客戶的需求,找到共性提煉出來形成的產品,而華為是把自己公司的流程提煉出來,然后往外復制,“這完全是兩個路徑”。
不過,在國內另外一家頭部ERP廠商工作的人士看來,現在整個軟件行業最苦惱的是低價競爭,而華為一向不喜歡打價格戰,說不定可以把整個軟件行業的價格往上抬一抬,“未免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