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全球最大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為什么在武漢 | 城市觀察家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全球最大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為什么在武漢 | 城市觀察家

武漢如此急迫地推進自動駕駛,或許有來自燃油車轉型過慢的“教訓”。

2024年7月11日,武漢,“蘿卜快跑”自動駕駛汽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唐俊

最近,行駛在武漢街頭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頻頻占據熱搜榜。

這些自動駕駛車輛的主駕座位上沒有配備安全員,一切乘車流程由乘客和機器自主完成,實現了真正的無人駕駛。

其他城市也在測試全無人駕駛出租車,但武漢的特別之處在于已實現較大規模運營,并且即將盈利。

武漢正在引領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

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

武漢當地有多家自動駕駛運營企業,最主要的是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

蘿卜快跑在武漢的訂單量正在快速增長,單車單日訂單量峰值已超20單,已經和出租車日均單量接近。

目前,蘿卜快跑在武漢投入了400多輛無人駕駛汽車進行運營,是全國自動駕駛出租車規模最大的城市。

2023年全年,武漢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73.2萬單,服務90萬人次。到2024年6月,武漢自動駕駛累計出行服務訂單已突破158萬單,累計服務198萬余人次。

也就是說,2024年上半年,武漢自動駕駛的服務人次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

其他城市也在大力發展自動駕駛,例如北京從2022年4月份開始,就允許主駕無人的車輛上路運營,2024年2月開始允許自動駕駛車輛往返大興機場;2023年4月,廣州開啟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另據看看新聞7月16日報道,上海預計最快一周內面向市民啟動無人駕駛汽車公測,全程免費。

但毫無疑問,武漢在運營端走在了所有城市最前面。

武漢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里程也是全國第一。截至2023年底,武漢全市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里程3378.73公里(單向),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

相比而言,2023年底,上海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總里程約2000公里,廣州為1623.5公里、北京為1143公里、深圳為331.26公里。

從全球范圍來看,武漢也是自動駕駛運營規模最大的城市。

中國和美國是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先的國家,美國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是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的Waymo。位于亞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是Waymo在美國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其開放面積為約523平方公里,投入了250輛左右全無人駕駛出租車,截至2023年訂單超過70萬單。

“從常態化運行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車輛數量、訂單量,以及開放道路里程、面積等核心數據來看,武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相關負責人說。

基礎設施先行

武漢的自動駕駛起步較早。2019年9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以下簡稱“武漢示范區”)揭牌,是國內第六個、中部首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

示范區最重要的功能是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測試環境,測試區的規模與基礎條件,對測試效果和后期商業運營有直接影響。

武漢示范區最開始主要集中在當地的經開區,后續拓展到其他行政區。到2023年,武漢全市測試道路里程已覆蓋12個行政區。

武漢擁有全國最長的測試道路,為自動駕駛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測試基礎。

在基礎設施方面,武漢還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包括國內第一個將CA系統進行車聯網商業化部署、國內第一個大規模采用5G進行路側“無光纖”通信、國內第一個大規模采用車端5G OBU與北斗RTK模組融合方案、國內第一個大規模采用5G RSU和5G OBU進行車路協同應用、出臺全國首個城市級智能網聯道路標準等。

這些突破背后,既有武漢自身的積極部署,還有來自國家層面政策支持。

武漢承擔了交通運輸部“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住建部“雙智”試點(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工信部車聯網身份認證和安全信任首批試點等任務,具體內容都與自動駕駛有關。

武漢市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提到,擴大開放道路測試范圍,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2023年10月,住建部、工信部首批6個“雙智”試點城市驗收考核結果,武漢綜合得分87.47分,排名第二,僅次于上海。

在政策的支持下,武漢得以快速拓展示范區規模,并在部分領域創新探索、引領全國。

目前,武漢還在繼續建設自動駕駛所需的基礎設施。2024年6月,武漢車路云一體化重大示范項目獲武漢市發改委批準備案,備案金額約171億元。

武漢項目的投資額比北京項目更大。5月份,北京市車路云一體化項目發布招標公告顯示,其投資額為99.39億元。

擁抱百度、聚焦運營

武漢并不是百度最早進入的城市,但卻是發展最快的城市。

2022年6月,百度獲得武漢市首張遠程駕駛測試牌照,武漢自動駕駛應用進入“全無人階段”。

百度在北京的測試開始地更早,但北京的測試環境并不寬闊,自動駕駛示范區主要集中在亦莊、順義、通州等五環外區域。武漢全域、全天候的測試條件,丘陵、河流、湖泊并存的地貌,以及龐大的人口數量,為百度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測試環境。

武漢本地沒有自動駕駛頭部企業,技術端并非優勢。武漢引入一系列企業在當地開展運營,試圖在商業化層面搶占先機,百度作為頭部企業獲得重視。

雙方目標契合,百度蘿卜快跑在武漢大范圍鋪開,車輛規模和訂單數量不斷上漲。

百度自動駕駛業務部總經理陳卓此前提到,武漢的場景在大部分城市中也會存在,無人車在武漢能跑通,擴展到其他城市阻力就會小很多。百度希望把武漢做成樣板,再把武漢經驗復制到其他城市。

武漢給予百度諸多政策空間,讓百度的自動駕駛車輛在武漢創造了多個全國先例,包括首次跨越長江大橋、首個跨區通行、首個夜間運營等,并在訂單規模上成為全國第一。

2024年4月,百度Apollo全員信透露,蘿卜快跑在武漢每天單量已經超過武漢全城網約車市場的1%。陳卓在5月份提到,預計到2024年底,蘿卜快跑將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

快速發展的蘿卜快跑在武漢當地引發一些質疑,但武漢官方對此給予了更多包容。

在武漢城市留言板上有不少關于蘿卜快跑的留言,其中不乏投訴信息,比如車輛無故停在馬路中間造成交通擁堵。武漢官方并未因此叫停百度的測試,而是表示:“正與相關部門進行反饋,建議優化無人駕駛系統,確保路段通行秩序良好”。

與傳統網約車和出租車相比,蘿卜快跑價格更低。有網友曬出打車價格,28公里優惠后僅需26元,蘿卜快跑也因此被質疑“低價擾亂市場”。

不過武漢市經開區市場監管部門表示,無人網約車價格屬于市場調節價,未納入政府定價范疇,政府部門無權干涉。

汽車產業轉型的另一面

從基礎設施建設到運營端快速發展,武漢如此急迫地推進自動駕駛,除了其本身是風口外,或許還有來自汽車產業轉型的“教訓”。

過去10年的新能源浪潮,改變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城市格局。深圳、鄭州、西安等作為新興汽車工業城市崛起,而傳統汽車工業重鎮武漢卻與這波浪潮擦肩而過,汽車產業地位下滑。

2023年,深圳、常州、廣州的新能源車產量比上一年翻倍,其中深圳一年時間就增加了90多萬輛,達到178.6萬輛,并登頂“新能源汽車第一城”;合肥的產量幾乎是上一年的4倍,鄭州的產量幾乎是上一年的3.5倍。

據界面新聞根據官方數據估算,武漢2023年新能源車產量在29萬輛左右,沒有進入年全國新能源車產量TOP 10城市名單。

新能源轉型過慢,導致武漢汽車整體產量下降。

武漢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是武漢汽車產量的最高峰,當年生產了189.8萬輛汽車。之后產量便一路下降,到2022年只生產了134.6萬輛,較高峰期下降了近30%。

2023年武漢汽車產量數據暫未公布,但是2023年1-11月,武漢規模以上汽車產量為110.58萬輛。即使算上12月份的產量,2023全年武漢的汽車產量也難以超過2022年。

武漢意識到新能源車是未來的產業大方向后,開始奮力追趕。2024年,武漢提出目標,計劃新能源車產量突破50萬輛。

錯過新能源浪潮的武漢,不愿再錯過自動駕駛風口。武漢將智能網聯作為汽車行業的發展重點,以實現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產業聯動。

《湖北日報》6月1日的報道稱,在武漢傳統汽車產業面臨轉型和升級的當口,自動駕駛作為新質生產力,為武漢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助力和支撐。

武漢有“車谷”之稱,匯集了眾多國內外汽車制造商及零部件供應商,有完備的汽車產業鏈。武漢還有“光谷”,眾多企業涉足光學、光電子、光纖通信等領域。“車谷”+“光谷”,正好覆蓋自動駕駛及智能網聯的技術領域。

《湖北日報》4月24日的報道,顯示出武漢對于自動駕駛的極度重視。“對于武漢來說,無論從城市發展、本地企業成長還是產業聯動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的意義都非比尋常。”

目前,武漢已建成武漢經開區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江夏經濟開發區金港汽車產業園、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等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特色產業園區。

武漢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自動駕駛是其中重要一環。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全球最大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為什么在武漢 | 城市觀察家

武漢如此急迫地推進自動駕駛,或許有來自燃油車轉型過慢的“教訓”。

2024年7月11日,武漢,“蘿卜快跑”自動駕駛汽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唐俊

最近,行駛在武漢街頭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頻頻占據熱搜榜。

這些自動駕駛車輛的主駕座位上沒有配備安全員,一切乘車流程由乘客和機器自主完成,實現了真正的無人駕駛。

其他城市也在測試全無人駕駛出租車,但武漢的特別之處在于已實現較大規模運營,并且即將盈利。

武漢正在引領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

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

武漢當地有多家自動駕駛運營企業,最主要的是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

蘿卜快跑在武漢的訂單量正在快速增長,單車單日訂單量峰值已超20單,已經和出租車日均單量接近。

目前,蘿卜快跑在武漢投入了400多輛無人駕駛汽車進行運營,是全國自動駕駛出租車規模最大的城市。

2023年全年,武漢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73.2萬單,服務90萬人次。到2024年6月,武漢自動駕駛累計出行服務訂單已突破158萬單,累計服務198萬余人次。

也就是說,2024年上半年,武漢自動駕駛的服務人次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

其他城市也在大力發展自動駕駛,例如北京從2022年4月份開始,就允許主駕無人的車輛上路運營,2024年2月開始允許自動駕駛車輛往返大興機場;2023年4月,廣州開啟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另據看看新聞7月16日報道,上海預計最快一周內面向市民啟動無人駕駛汽車公測,全程免費。

但毫無疑問,武漢在運營端走在了所有城市最前面。

武漢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里程也是全國第一。截至2023年底,武漢全市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里程3378.73公里(單向),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

相比而言,2023年底,上海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總里程約2000公里,廣州為1623.5公里、北京為1143公里、深圳為331.26公里。

從全球范圍來看,武漢也是自動駕駛運營規模最大的城市。

中國和美國是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先的國家,美國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是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的Waymo。位于亞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是Waymo在美國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其開放面積為約523平方公里,投入了250輛左右全無人駕駛出租車,截至2023年訂單超過70萬單。

“從常態化運行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車輛數量、訂單量,以及開放道路里程、面積等核心數據來看,武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相關負責人說。

基礎設施先行

武漢的自動駕駛起步較早。2019年9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以下簡稱“武漢示范區”)揭牌,是國內第六個、中部首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

示范區最重要的功能是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測試環境,測試區的規模與基礎條件,對測試效果和后期商業運營有直接影響。

武漢示范區最開始主要集中在當地的經開區,后續拓展到其他行政區。到2023年,武漢全市測試道路里程已覆蓋12個行政區。

武漢擁有全國最長的測試道路,為自動駕駛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測試基礎。

在基礎設施方面,武漢還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包括國內第一個將CA系統進行車聯網商業化部署、國內第一個大規模采用5G進行路側“無光纖”通信、國內第一個大規模采用車端5G OBU與北斗RTK模組融合方案、國內第一個大規模采用5G RSU和5G OBU進行車路協同應用、出臺全國首個城市級智能網聯道路標準等。

這些突破背后,既有武漢自身的積極部署,還有來自國家層面政策支持。

武漢承擔了交通運輸部“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住建部“雙智”試點(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工信部車聯網身份認證和安全信任首批試點等任務,具體內容都與自動駕駛有關。

武漢市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提到,擴大開放道路測試范圍,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2023年10月,住建部、工信部首批6個“雙智”試點城市驗收考核結果,武漢綜合得分87.47分,排名第二,僅次于上海。

在政策的支持下,武漢得以快速拓展示范區規模,并在部分領域創新探索、引領全國。

目前,武漢還在繼續建設自動駕駛所需的基礎設施。2024年6月,武漢車路云一體化重大示范項目獲武漢市發改委批準備案,備案金額約171億元。

武漢項目的投資額比北京項目更大。5月份,北京市車路云一體化項目發布招標公告顯示,其投資額為99.39億元。

擁抱百度、聚焦運營

武漢并不是百度最早進入的城市,但卻是發展最快的城市。

2022年6月,百度獲得武漢市首張遠程駕駛測試牌照,武漢自動駕駛應用進入“全無人階段”。

百度在北京的測試開始地更早,但北京的測試環境并不寬闊,自動駕駛示范區主要集中在亦莊、順義、通州等五環外區域。武漢全域、全天候的測試條件,丘陵、河流、湖泊并存的地貌,以及龐大的人口數量,為百度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測試環境。

武漢本地沒有自動駕駛頭部企業,技術端并非優勢。武漢引入一系列企業在當地開展運營,試圖在商業化層面搶占先機,百度作為頭部企業獲得重視。

雙方目標契合,百度蘿卜快跑在武漢大范圍鋪開,車輛規模和訂單數量不斷上漲。

百度自動駕駛業務部總經理陳卓此前提到,武漢的場景在大部分城市中也會存在,無人車在武漢能跑通,擴展到其他城市阻力就會小很多。百度希望把武漢做成樣板,再把武漢經驗復制到其他城市。

武漢給予百度諸多政策空間,讓百度的自動駕駛車輛在武漢創造了多個全國先例,包括首次跨越長江大橋、首個跨區通行、首個夜間運營等,并在訂單規模上成為全國第一。

2024年4月,百度Apollo全員信透露,蘿卜快跑在武漢每天單量已經超過武漢全城網約車市場的1%。陳卓在5月份提到,預計到2024年底,蘿卜快跑將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

快速發展的蘿卜快跑在武漢當地引發一些質疑,但武漢官方對此給予了更多包容。

在武漢城市留言板上有不少關于蘿卜快跑的留言,其中不乏投訴信息,比如車輛無故停在馬路中間造成交通擁堵。武漢官方并未因此叫停百度的測試,而是表示:“正與相關部門進行反饋,建議優化無人駕駛系統,確保路段通行秩序良好”。

與傳統網約車和出租車相比,蘿卜快跑價格更低。有網友曬出打車價格,28公里優惠后僅需26元,蘿卜快跑也因此被質疑“低價擾亂市場”。

不過武漢市經開區市場監管部門表示,無人網約車價格屬于市場調節價,未納入政府定價范疇,政府部門無權干涉。

汽車產業轉型的另一面

從基礎設施建設到運營端快速發展,武漢如此急迫地推進自動駕駛,除了其本身是風口外,或許還有來自汽車產業轉型的“教訓”。

過去10年的新能源浪潮,改變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城市格局。深圳、鄭州、西安等作為新興汽車工業城市崛起,而傳統汽車工業重鎮武漢卻與這波浪潮擦肩而過,汽車產業地位下滑。

2023年,深圳、常州、廣州的新能源車產量比上一年翻倍,其中深圳一年時間就增加了90多萬輛,達到178.6萬輛,并登頂“新能源汽車第一城”;合肥的產量幾乎是上一年的4倍,鄭州的產量幾乎是上一年的3.5倍。

據界面新聞根據官方數據估算,武漢2023年新能源車產量在29萬輛左右,沒有進入年全國新能源車產量TOP 10城市名單。

新能源轉型過慢,導致武漢汽車整體產量下降。

武漢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是武漢汽車產量的最高峰,當年生產了189.8萬輛汽車。之后產量便一路下降,到2022年只生產了134.6萬輛,較高峰期下降了近30%。

2023年武漢汽車產量數據暫未公布,但是2023年1-11月,武漢規模以上汽車產量為110.58萬輛。即使算上12月份的產量,2023全年武漢的汽車產量也難以超過2022年。

武漢意識到新能源車是未來的產業大方向后,開始奮力追趕。2024年,武漢提出目標,計劃新能源車產量突破50萬輛。

錯過新能源浪潮的武漢,不愿再錯過自動駕駛風口。武漢將智能網聯作為汽車行業的發展重點,以實現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產業聯動。

《湖北日報》6月1日的報道稱,在武漢傳統汽車產業面臨轉型和升級的當口,自動駕駛作為新質生產力,為武漢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助力和支撐。

武漢有“車谷”之稱,匯集了眾多國內外汽車制造商及零部件供應商,有完備的汽車產業鏈。武漢還有“光谷”,眾多企業涉足光學、光電子、光纖通信等領域。“車谷”+“光谷”,正好覆蓋自動駕駛及智能網聯的技術領域。

《湖北日報》4月24日的報道,顯示出武漢對于自動駕駛的極度重視。“對于武漢來說,無論從城市發展、本地企業成長還是產業聯動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的意義都非比尋常。”

目前,武漢已建成武漢經開區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江夏經濟開發區金港汽車產業園、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等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特色產業園區。

武漢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自動駕駛是其中重要一環。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源市| 张家川| 家居| 台前县| 六盘水市| 衡东县| 庆安县| 隆回县| 海伦市| 玉树县| 广安市| 广州市| 杂多县| 海原县| 永昌县| 上杭县| 凌海市| 筠连县| 鄯善县| 富阳市| 化德县| 乌审旗| 青州市| 兴安盟| 五指山市| 天峻县| 长沙市| 安阳县| 丹棱县| 麻阳| 大理市| 普安县| 漳州市| 咸阳市| 延吉市| 布尔津县| 利津县| 桃园县| 定陶县| 冕宁县|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