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一年兩針、100%有效,吉利德將國內藥企逼上梁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一年兩針、100%有效,吉利德將國內藥企逼上梁山

HIV就此終結?國內藥企何去何從?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動脈網

6月20日,吉利德宣布:關鍵Ⅲ期PURPOSE 1臨床試驗中期分析頂線結果顯示,每年給藥兩次的Lenacapavir(來那卡帕韋)在用于預防女性感染HIV方面顯示出100%有效性。消息一出立馬引發行業激烈反響,當日收盤,吉利德股價斷層大漲8.46%,總市值達到近900億美元。

但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就在吉利德風光無限的同時,國內相關標的卻應聲大跌,艾迪藥業、前沿生物三日累計跌幅分別達19%與12.7%,艾迪藥業市值也因此大幅縮水,較上市初時的巔峰期直接跌去70%。

而在一進一退之間,行業里也延伸出了很多疑問:一是“神藥”Lenacapavir能否就此終究HIV?二是Lenacapavir的里程碑進展為何沒有像之前GLP-1一般帶火國內相關標的,反倒成為了掣肘?三是吉利德是否真的給國內藥企下了“最后通牒”,國內相關標的又該如何生存?

答案往往就藏在細節之中。

吉利德正在終結HIV?

事實上,吉利德此次股價大漲,主要是基于Lenacapavir“半年一針、0感染,100%有效”這幾大里程碑式標簽,但這只是第一批數據,吉利德將于今年底或2025年初公布另一項關鍵試驗的結果。據悉,這項試驗主要評估Lenacapavir用于具有不同性別取向的男女個體預防HIV感染的效果,如果試驗結果積極,吉利德將結合這兩項關鍵試驗數據向FDA正式提交上市申請。不出意外的話,Lenacapavir將在2025年底獲批上市。

按照這一進度,HIV藥物市場也將很快迎來巨變。于是,“吉利德有望終結HIV”的聲音開始在行業里愈發響亮。

圖1. 關鍵3期PURPOSE 1試驗結果(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這并非沒有依據。首先從Lenacapavir本身來講,這是一款HIV PrEP(暴露前預防)藥物,主要通過干擾病毒生命周期的多個重要步驟來抑制HIV-1復制。根據本次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在約5300名女性受試者中,使用Lenacapavir的受試組中,感染HIV的病例為0人,而使用達可揮(Descovy)和舒發泰(Truvada)的受試組中,感染HIV的病例分別為39人和16人,試驗感染率分別為1.83%和1.50%。另外,與達可揮和舒發泰需要日服不同,Lenacapavir只需每半年注射一次,這大大降低了用藥頻率。

其次從企業自身來看,吉利德在HIV藥物領域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過去短短10年時間里,吉利德已推出8個抗HIV的組合療法,并已上市近10款艾滋病產品,而根據2023年年報顯示,吉利德艾滋病板塊合計貢獻收入187.15億美元,已占據全球HIV藥物市場的半壁江山。

最后要提到的則是吉利德的發展歷史。據悉,吉利德曾有兩次“治愈”患者的經歷,一次是在1996年,其自主研發的抗流感“神藥”奧司他韋(后轉讓給羅氏)一舉改變了整個抗流感藥物的市場格局。另一次是在2013年,吉利德推出的抗丙肝病毒小分子藥NS5B抑制劑索非布韋(sofosbuvir),直接把疾病治愈率提高到近乎100%,而在其引領下,此類藥物市場規模在短短3年時間里縮水2/3。

所以這一次,依托于Lenacapavir這款重磅藥物以及過往經驗,吉利德大有將其抗流感和抗丙肝病毒的“神話”延續到HIV防治領域的勢頭。

而為了盡早實現這一點,吉利德當前已經在發力,畢竟Lenacapavir很有可能會是其未來翻身的重要籌碼。這一方面是在于Lenacapavir巨大的商業價值,據華爾街報告預測,Lenacapavir在HIV預防和治療方面的全球峰值銷售額約為30億美元,而在專業分析師看來,其峰值甚至會達到40億美元。

另一方面則是源于吉利德當前所面臨的發展困境。事實上,在Lenacapavir Ⅲ期試驗取得積極結果之前,吉利德已經連續報出多個壞消息,包括其投入49億美元研發的抗CD47抗體藥三期臨床試驗失敗;上市ADC產品戈沙妥珠單抗開發新適應癥(二線非小細胞肺癌)的三期臨床試驗失敗、同一款藥的尿路上皮癌驗證性三期臨床失敗等。而在抗腫瘤板塊的接連失利,也讓吉利德“元氣大傷”,畢竟過去5年,吉利德已在腫瘤領域砸下超250億美元,但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所以,此次Lenacapavir里程碑式的突破,或許能讓吉利德暫時緩口氣。對此,某資深人士表示,“在腫瘤領域接連碰壁的吉利德,似乎被命運之神關上了一扇門,但在HIV領域的成功,又為吉利德打開了另一扇窗。”

留給國內藥企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嗎?

據《2024醫藥研發趨勢年度回顧白皮書》顯示,以HIV為代表的免疫抑制劑藥物研發數量高居全球第九位,并且仍處于快速上升態勢。另外在十大藥企中,免疫學也是核心管線,總占比在5%到10%之間,且主要集中在早期。這意味著,全球HIV管線競爭相當激烈。

圖2. 2022年全球TOP10 抗HIV藥物(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而從目前來看,吉利德、葛蘭素史克、強生已成為HIV全球藥物市場前三強。吉利德不必多說,市占率已經超過50%;葛蘭素史克擁有3款TOP10抗HIV藥物,2026年HIV銷售額將增長至70億英鎊(約90億美元);強生則推出了全球首個長效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目前已有多款重磅產品獲批上市。除此之外,輝瑞、默克、默沙東等近年來也在HIV藥物上大放異彩,市場份額不斷擴張。

圖3. 已上市四款國產HIV創新藥情況(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相比于海外市場的熱鬧,國內近幾年在HIV領域就顯得過于沉寂了。重點以產品端為例,目前,國產HIV創新藥僅有4款藥物獲批上市,分別是艾迪藥業的艾邦德(艾諾韋林片)和復邦德(艾諾米替片)、前沿生物的艾可寧以及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片。其中,艾可寧作為國內首個原創抗艾新藥,專利已于2023年到期,這也對前沿生物造成了巨大影響,在“失去”唯一大單品后,前沿生物過去三年虧損近10億。

事實上,遲遲拿不出新單品的不只有前沿生物,在HIV創新藥領域,雖然有恒瑞、翰森、舒泰神、微芯等近20家藥企在布局,但整體進展緩慢且大多處于早期,離獲批上市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比如恒瑞醫藥,其用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治療的HRS5685正在進行Ⅰ期臨床;舒泰神“治療艾滋病的細胞治療藥物”則還未到IND(新藥臨床研究申請)階段;泓博醫藥近期也表示,其關閉了位于英國格林威治的抗病毒業務部門,HIV項目未推進到臨床階段。當然,還有一部分因為沒有到公布節點,目前仍藏在水下。

不過,從二級市場近期的反應來看,投資人對此已經沒有多少信心了,普遍認為Lenacapavir的突破性進展已經給國內藥企下了“最后通牒”。這要從何說起呢?

一方面當然是囿于外部的激烈競爭,以吉利德、葛蘭素史克、強生為代表的大藥企不僅已經有多款核心產品上市,并且當前仍在加速擴張。尤其是吉利德,目前已上市近十款抗HIV治療藥物,其中Biktarvy常年霸占抗HIV藥物冠軍寶座,2022年和2023年銷售額均突破百億美元,再加上Lenacapavir即將獲批,吉利德大有在HIV領域稱王的態勢。

圖4. 全球HIV藥物市場規模(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另一方面則是源于國內難以起勢的HIV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全球HIV藥物市場已由2017年的325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80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575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為6%。中國HIV藥物市場規模則由2017年的2.42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93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2.9%。不難發現,中國市場雖然增速明顯,但其占全球HIV藥物市場比重僅為1%。

這其中當然有原因。首先就是產品力不夠,我國大部分艾滋病治療藥物都是20年前上市的古老品種,無論是在最終療效還是用藥頻率上,都沒有太大競爭優勢,這也是為什么國內市場在售的HIV藥物主要以進口為主,吉利德、GSK、強生、默沙東等掌控著國內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圖5.我國抗HIV藥物渠道市場規模及占比(數據來源:華安證券、IMS)

當然,付費方式的影響也不能忽視。目前,我國HIV抗病毒治療主要有免費、醫保、自費三種方式,其中免費贈藥比例占我國整體抗HIV病毒藥物市場規模的74%,政府每年在艾滋病藥物的采購上要花費15億元。這意味著,國內艾滋病治療藥物并沒有太多議價空間,例如成都倍特藥業創新藥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在2016年獲批上市后,月治療費用定價標準只有40元。另外,檢測體系的不完善以及對HIV缺乏正確認識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抗HIV藥物的發展,使整體市場規模大幅受限。

所以從當下來看,國內藥企一邊要面臨海外大藥企的持續擠壓,一邊又要解決國內HIV藥物市場發展緩慢的難題,再加上當前行業整體遇冷,留給國內創新藥企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HIV創新藥未來會走向何處?

按照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的承諾,到2030年,全球范圍內將終結艾滋病。也就是說,離人類徹底攻克艾滋病這一世紀難題只差6年。

而從近幾年的行業發展來看,的確是有這樣的趨勢。比如藥物管線數量的明顯提升、相關產品屢屢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及整體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張等等,這都符合單一疾病被攻克的典型特征,再加上近日Lenacapavir在臨床上交出的滿意答卷,無疑為這種可能性增加了更多籌碼。

但要真正實現,其實并不容易。

當前,全球已有50余種抗艾滋病治療藥物上市,但“無法治愈”仍是最大難點,現階段還尚未研發出可以預防HIV感染的疫苗。雖然在過去十年,各大藥企嘗試了各種技術路線,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包括強生、疫苗巨頭GSK和賽諾菲等均在HIV疫苗上多次折戟,上千億研發費用付諸東流。

而在接連碰壁之后,各大藥企紛紛轉向HIV暴露前預防(PrEP)領域,目前全球TOP10 HIV藥物均屬于此,Lenacapavir當然也不例外,主要是通過“干擾”來抑制HIV-1復制。這也就是說,現有抗HIV藥物主要是以預防為主,顯然不具備終結艾滋病的能力。

這是其一,其二則在于HIV的固有疾病特性,這也決定了其很難被攻克。首先是HIV突變太快,不僅不同人之間病毒不同,同一個人體內也可能有差異較大的毒株;其次是HIV會逆轉錄,可以將自身遺傳信息整合到人體細胞里,長期潛伏;最后是HIV疫苗研發缺少必要的動物模型,比如HIV感染猴子,很多是不發病的。

對此,某專業人士談道,“HIV實際上不是一種病毒,它更像是5000萬種不同的病毒,目前世界范圍內已經存在許多類型病毒株,并還在不斷出現新的類型。這意味著針對一種病毒亞型尖峰蛋白的抗體不會對另一種亞型有效,因為它隨時都可以‘卷土重來’。”

基于此,在眾多行業人士看來,結合PrEP和抗病毒治療,依然是艾滋病未來防控的主要手段,兩者協同作用,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風險和病情控制。

其中PrEP指暴露前預防,主要針對HIV非傳播風險人群,目前國際上可選擇的PrEP手段包括口服藥物方案、長效藥物方案和達匹韋林陰道環三者,其中口服用藥最受期待,比如TDF/FTC以及TAF/FTC等,但其最大的問題在于需要每日服用,多數患者依從性偏低。不過一年兩針的Lenacapavir剛好可以解決這一點。

圖6.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藥物分類

而對于HIV風險人群來說,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是目前治療逆轉錄病毒(主要HIV)感染的主要療法,其藥物主要分為7類,包括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整合酶抑制劑(INSTI)、蛋白酶抑制劑(PI)、整合酶鏈轉移抑制劑(INSTI)、融合抑制劑(FIs)、CCR5抑制劑和新型作用機制藥物(如CD4吸附后抑制劑)。兩者結合,目前已經將HIV感染從過去致死性疾病,逐步轉變為當前可防可控的慢性傳染病。

對此,某資深人士談道,“從1987年第一個抗HIV藥物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齊多夫定在美國獲批上市開始,過去40年,人類已在HIV藥物上取得了諸多進展,但對于站在這一賽道的藥企來說,大家當前仍然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畢竟Lenacapavir之類的長效藥物再怎么優秀,單靠其也不可能將艾滋病扼殺,不同作用機制,不同使用階段,不同臨床應用場景結合,才是未來抗HIV的主要趨勢。”

所以在形容HIV藥物未來發展時,那句老話不得不再次搬出來:機遇與挑戰并存。

參考資料:

1.《吉利德有望終結HIV,國內標的應聲大跌?》——藥智頭條;

2.《吉利德不相信眼淚 》——同寫意;

3.《艾滋病「神藥」到底能救誰?》——虎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吉利德

1.8k
  • 吉利德:必妥維在中國獲批用于更廣泛的HIV感染者群體
  • 吉利德中國否認裁員傳聞:正在進一步調整資源,為長效HIV新藥等近期上市的產品做準備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一年兩針、100%有效,吉利德將國內藥企逼上梁山

HIV就此終結?國內藥企何去何從?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動脈網

6月20日,吉利德宣布:關鍵Ⅲ期PURPOSE 1臨床試驗中期分析頂線結果顯示,每年給藥兩次的Lenacapavir(來那卡帕韋)在用于預防女性感染HIV方面顯示出100%有效性。消息一出立馬引發行業激烈反響,當日收盤,吉利德股價斷層大漲8.46%,總市值達到近900億美元。

但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就在吉利德風光無限的同時,國內相關標的卻應聲大跌,艾迪藥業、前沿生物三日累計跌幅分別達19%與12.7%,艾迪藥業市值也因此大幅縮水,較上市初時的巔峰期直接跌去70%。

而在一進一退之間,行業里也延伸出了很多疑問:一是“神藥”Lenacapavir能否就此終究HIV?二是Lenacapavir的里程碑進展為何沒有像之前GLP-1一般帶火國內相關標的,反倒成為了掣肘?三是吉利德是否真的給國內藥企下了“最后通牒”,國內相關標的又該如何生存?

答案往往就藏在細節之中。

吉利德正在終結HIV?

事實上,吉利德此次股價大漲,主要是基于Lenacapavir“半年一針、0感染,100%有效”這幾大里程碑式標簽,但這只是第一批數據,吉利德將于今年底或2025年初公布另一項關鍵試驗的結果。據悉,這項試驗主要評估Lenacapavir用于具有不同性別取向的男女個體預防HIV感染的效果,如果試驗結果積極,吉利德將結合這兩項關鍵試驗數據向FDA正式提交上市申請。不出意外的話,Lenacapavir將在2025年底獲批上市。

按照這一進度,HIV藥物市場也將很快迎來巨變。于是,“吉利德有望終結HIV”的聲音開始在行業里愈發響亮。

圖1. 關鍵3期PURPOSE 1試驗結果(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這并非沒有依據。首先從Lenacapavir本身來講,這是一款HIV PrEP(暴露前預防)藥物,主要通過干擾病毒生命周期的多個重要步驟來抑制HIV-1復制。根據本次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在約5300名女性受試者中,使用Lenacapavir的受試組中,感染HIV的病例為0人,而使用達可揮(Descovy)和舒發泰(Truvada)的受試組中,感染HIV的病例分別為39人和16人,試驗感染率分別為1.83%和1.50%。另外,與達可揮和舒發泰需要日服不同,Lenacapavir只需每半年注射一次,這大大降低了用藥頻率。

其次從企業自身來看,吉利德在HIV藥物領域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過去短短10年時間里,吉利德已推出8個抗HIV的組合療法,并已上市近10款艾滋病產品,而根據2023年年報顯示,吉利德艾滋病板塊合計貢獻收入187.15億美元,已占據全球HIV藥物市場的半壁江山。

最后要提到的則是吉利德的發展歷史。據悉,吉利德曾有兩次“治愈”患者的經歷,一次是在1996年,其自主研發的抗流感“神藥”奧司他韋(后轉讓給羅氏)一舉改變了整個抗流感藥物的市場格局。另一次是在2013年,吉利德推出的抗丙肝病毒小分子藥NS5B抑制劑索非布韋(sofosbuvir),直接把疾病治愈率提高到近乎100%,而在其引領下,此類藥物市場規模在短短3年時間里縮水2/3。

所以這一次,依托于Lenacapavir這款重磅藥物以及過往經驗,吉利德大有將其抗流感和抗丙肝病毒的“神話”延續到HIV防治領域的勢頭。

而為了盡早實現這一點,吉利德當前已經在發力,畢竟Lenacapavir很有可能會是其未來翻身的重要籌碼。這一方面是在于Lenacapavir巨大的商業價值,據華爾街報告預測,Lenacapavir在HIV預防和治療方面的全球峰值銷售額約為30億美元,而在專業分析師看來,其峰值甚至會達到40億美元。

另一方面則是源于吉利德當前所面臨的發展困境。事實上,在Lenacapavir Ⅲ期試驗取得積極結果之前,吉利德已經連續報出多個壞消息,包括其投入49億美元研發的抗CD47抗體藥三期臨床試驗失敗;上市ADC產品戈沙妥珠單抗開發新適應癥(二線非小細胞肺癌)的三期臨床試驗失敗、同一款藥的尿路上皮癌驗證性三期臨床失敗等。而在抗腫瘤板塊的接連失利,也讓吉利德“元氣大傷”,畢竟過去5年,吉利德已在腫瘤領域砸下超250億美元,但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所以,此次Lenacapavir里程碑式的突破,或許能讓吉利德暫時緩口氣。對此,某資深人士表示,“在腫瘤領域接連碰壁的吉利德,似乎被命運之神關上了一扇門,但在HIV領域的成功,又為吉利德打開了另一扇窗。”

留給國內藥企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嗎?

據《2024醫藥研發趨勢年度回顧白皮書》顯示,以HIV為代表的免疫抑制劑藥物研發數量高居全球第九位,并且仍處于快速上升態勢。另外在十大藥企中,免疫學也是核心管線,總占比在5%到10%之間,且主要集中在早期。這意味著,全球HIV管線競爭相當激烈。

圖2. 2022年全球TOP10 抗HIV藥物(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而從目前來看,吉利德、葛蘭素史克、強生已成為HIV全球藥物市場前三強。吉利德不必多說,市占率已經超過50%;葛蘭素史克擁有3款TOP10抗HIV藥物,2026年HIV銷售額將增長至70億英鎊(約90億美元);強生則推出了全球首個長效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目前已有多款重磅產品獲批上市。除此之外,輝瑞、默克、默沙東等近年來也在HIV藥物上大放異彩,市場份額不斷擴張。

圖3. 已上市四款國產HIV創新藥情況(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相比于海外市場的熱鬧,國內近幾年在HIV領域就顯得過于沉寂了。重點以產品端為例,目前,國產HIV創新藥僅有4款藥物獲批上市,分別是艾迪藥業的艾邦德(艾諾韋林片)和復邦德(艾諾米替片)、前沿生物的艾可寧以及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片。其中,艾可寧作為國內首個原創抗艾新藥,專利已于2023年到期,這也對前沿生物造成了巨大影響,在“失去”唯一大單品后,前沿生物過去三年虧損近10億。

事實上,遲遲拿不出新單品的不只有前沿生物,在HIV創新藥領域,雖然有恒瑞、翰森、舒泰神、微芯等近20家藥企在布局,但整體進展緩慢且大多處于早期,離獲批上市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比如恒瑞醫藥,其用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治療的HRS5685正在進行Ⅰ期臨床;舒泰神“治療艾滋病的細胞治療藥物”則還未到IND(新藥臨床研究申請)階段;泓博醫藥近期也表示,其關閉了位于英國格林威治的抗病毒業務部門,HIV項目未推進到臨床階段。當然,還有一部分因為沒有到公布節點,目前仍藏在水下。

不過,從二級市場近期的反應來看,投資人對此已經沒有多少信心了,普遍認為Lenacapavir的突破性進展已經給國內藥企下了“最后通牒”。這要從何說起呢?

一方面當然是囿于外部的激烈競爭,以吉利德、葛蘭素史克、強生為代表的大藥企不僅已經有多款核心產品上市,并且當前仍在加速擴張。尤其是吉利德,目前已上市近十款抗HIV治療藥物,其中Biktarvy常年霸占抗HIV藥物冠軍寶座,2022年和2023年銷售額均突破百億美元,再加上Lenacapavir即將獲批,吉利德大有在HIV領域稱王的態勢。

圖4. 全球HIV藥物市場規模(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另一方面則是源于國內難以起勢的HIV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全球HIV藥物市場已由2017年的325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80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575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為6%。中國HIV藥物市場規模則由2017年的2.42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93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2.9%。不難發現,中國市場雖然增速明顯,但其占全球HIV藥物市場比重僅為1%。

這其中當然有原因。首先就是產品力不夠,我國大部分艾滋病治療藥物都是20年前上市的古老品種,無論是在最終療效還是用藥頻率上,都沒有太大競爭優勢,這也是為什么國內市場在售的HIV藥物主要以進口為主,吉利德、GSK、強生、默沙東等掌控著國內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圖5.我國抗HIV藥物渠道市場規模及占比(數據來源:華安證券、IMS)

當然,付費方式的影響也不能忽視。目前,我國HIV抗病毒治療主要有免費、醫保、自費三種方式,其中免費贈藥比例占我國整體抗HIV病毒藥物市場規模的74%,政府每年在艾滋病藥物的采購上要花費15億元。這意味著,國內艾滋病治療藥物并沒有太多議價空間,例如成都倍特藥業創新藥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在2016年獲批上市后,月治療費用定價標準只有40元。另外,檢測體系的不完善以及對HIV缺乏正確認識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抗HIV藥物的發展,使整體市場規模大幅受限。

所以從當下來看,國內藥企一邊要面臨海外大藥企的持續擠壓,一邊又要解決國內HIV藥物市場發展緩慢的難題,再加上當前行業整體遇冷,留給國內創新藥企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HIV創新藥未來會走向何處?

按照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的承諾,到2030年,全球范圍內將終結艾滋病。也就是說,離人類徹底攻克艾滋病這一世紀難題只差6年。

而從近幾年的行業發展來看,的確是有這樣的趨勢。比如藥物管線數量的明顯提升、相關產品屢屢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及整體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張等等,這都符合單一疾病被攻克的典型特征,再加上近日Lenacapavir在臨床上交出的滿意答卷,無疑為這種可能性增加了更多籌碼。

但要真正實現,其實并不容易。

當前,全球已有50余種抗艾滋病治療藥物上市,但“無法治愈”仍是最大難點,現階段還尚未研發出可以預防HIV感染的疫苗。雖然在過去十年,各大藥企嘗試了各種技術路線,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包括強生、疫苗巨頭GSK和賽諾菲等均在HIV疫苗上多次折戟,上千億研發費用付諸東流。

而在接連碰壁之后,各大藥企紛紛轉向HIV暴露前預防(PrEP)領域,目前全球TOP10 HIV藥物均屬于此,Lenacapavir當然也不例外,主要是通過“干擾”來抑制HIV-1復制。這也就是說,現有抗HIV藥物主要是以預防為主,顯然不具備終結艾滋病的能力。

這是其一,其二則在于HIV的固有疾病特性,這也決定了其很難被攻克。首先是HIV突變太快,不僅不同人之間病毒不同,同一個人體內也可能有差異較大的毒株;其次是HIV會逆轉錄,可以將自身遺傳信息整合到人體細胞里,長期潛伏;最后是HIV疫苗研發缺少必要的動物模型,比如HIV感染猴子,很多是不發病的。

對此,某專業人士談道,“HIV實際上不是一種病毒,它更像是5000萬種不同的病毒,目前世界范圍內已經存在許多類型病毒株,并還在不斷出現新的類型。這意味著針對一種病毒亞型尖峰蛋白的抗體不會對另一種亞型有效,因為它隨時都可以‘卷土重來’。”

基于此,在眾多行業人士看來,結合PrEP和抗病毒治療,依然是艾滋病未來防控的主要手段,兩者協同作用,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風險和病情控制。

其中PrEP指暴露前預防,主要針對HIV非傳播風險人群,目前國際上可選擇的PrEP手段包括口服藥物方案、長效藥物方案和達匹韋林陰道環三者,其中口服用藥最受期待,比如TDF/FTC以及TAF/FTC等,但其最大的問題在于需要每日服用,多數患者依從性偏低。不過一年兩針的Lenacapavir剛好可以解決這一點。

圖6.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藥物分類

而對于HIV風險人群來說,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是目前治療逆轉錄病毒(主要HIV)感染的主要療法,其藥物主要分為7類,包括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整合酶抑制劑(INSTI)、蛋白酶抑制劑(PI)、整合酶鏈轉移抑制劑(INSTI)、融合抑制劑(FIs)、CCR5抑制劑和新型作用機制藥物(如CD4吸附后抑制劑)。兩者結合,目前已經將HIV感染從過去致死性疾病,逐步轉變為當前可防可控的慢性傳染病。

對此,某資深人士談道,“從1987年第一個抗HIV藥物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齊多夫定在美國獲批上市開始,過去40年,人類已在HIV藥物上取得了諸多進展,但對于站在這一賽道的藥企來說,大家當前仍然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畢竟Lenacapavir之類的長效藥物再怎么優秀,單靠其也不可能將艾滋病扼殺,不同作用機制,不同使用階段,不同臨床應用場景結合,才是未來抗HIV的主要趨勢。”

所以在形容HIV藥物未來發展時,那句老話不得不再次搬出來:機遇與挑戰并存。

參考資料:

1.《吉利德有望終結HIV,國內標的應聲大跌?》——藥智頭條;

2.《吉利德不相信眼淚 》——同寫意;

3.《艾滋病「神藥」到底能救誰?》——虎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古浪县| 延边| 宁化县| 澜沧| 四会市| 柳林县| 漳州市| 盈江县| 宁都县| 潮安县| 韶关市| 那坡县| 安福县| 赤壁市| 呼和浩特市| 什邡市| 合水县| 腾冲县| 兴仁县| 百色市| 仁寿县| 玉山县| 邳州市| 汶川县| 商都县| 龙川县| 巴里| 安陆市| 株洲市| 兰西县| 宜兰市| 赫章县| 平邑县| 阿克| 桂阳县| 四平市| 贵定县| 清远市| 资溪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