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財經App
甩掉地產包袱,轉型物業管理,本可以扭虧為盈的珠江股份,卻在股市“摔了跟頭”。
近日,珠江股份發布2024 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經初步測算,珠江股份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500萬元至850萬元,原因是“受 A 股市場走勢影響,公司持有的股票二級市場股價下跌,其公允價值下降造成本期利潤虧損”。
珠江股份指出,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屬于非經常性損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為正,擺脫此前多年主業為房地產時的困頓局面。
上市公司炒股并不罕見。隨著中報季拉開序幕,多家上市公司公布業績預告時也帶出了炒股成績單,只不過從目前看來鮮有好消息。
時代財經了解到,除了珠江股份,南都物業、城建發展、兩面針、昂立教育、立昂微等上市公司的利潤也受到所持股票股價下跌的影響,凈利潤被部分吞噬,甚至造成公司整體虧損。
其中,城建發展上半年預虧1.31億元至1.95億元,公司稱主要原因是參股投資企業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股價大跌,導致公司投資收益呈現較大負值。兩面針亦因所持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虧損2100萬元,導致公司上半年可能虧損50萬元到450萬元。
炒股失利吞噬公司利潤
今年上半年,多家公司炒股結果未及預期。從目前已有的公告來看,這些公司在解釋利潤虧損時大多表示所持股票股價下降導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呈現負值。
根據珠江股份的公告,上半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為虧損500萬元至850萬元,而扣除股票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后,歸母凈利潤為1800萬元至2500萬元。
去年上半年,珠江股份剝離房地產開發業務,全面向物業管理與文體運營服務行業轉型。在2020年至2023年期間,珠江股份僅在2021年沒有發生虧損。
正是因為“房地產開發行業整體發展速度減緩,增加公司盈利的不確定性”,珠江股份選擇將相關業務資產置出上市平臺,但終歸還是沒能擺脫虧損的命運。
珠江股份在7月5日發布的一份公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珠江股份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金額為5746.89萬元,將近97.15%屬于財務性投資的股票,分別為益佰制藥、爾康制藥、ST瑞德和中國平安。
其中,益佰制藥的賬面金額最大,達到4125.83萬元;爾康制藥次之,為1272.39萬元。根據Wind金融終端,今年1月2日至6月28日,益佰制藥股價由5.68元/股(注:前復權,下同)下跌至3.00元/股,跌幅為47.18%;爾康制藥由 3.22元/股下跌至2.08元/股,跌幅為35.40%。
近幾年,城建發展能不能賺到錢,也得看所投資公司的股價走勢。時代財經統計得知,2021年至2023年期間,城建發展實現的年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41億元、-9.26億元、5.59億元,2024年上半年再度由盈轉虧,盈虧主要取決于城建股份和其參股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股價變動情況。
比如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主要原因是“公司和參股投資企業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股價下跌,導致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收益呈現較大負值”,而2023年度歸母凈利潤重新扭虧為盈,則是因為“公司房地產主業持續穩健經營, 2023 年公司和參股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股價變動幅度較上年同期減小,對公司業績影響減小”。
根據2022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城建發展持有的國信證券、錦州銀行股價下跌,導致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虧損7.58 億元,城建發展參股子公司中科招商持有的南微醫學股價下跌,則導致城建發展權益法核算的中科招商投資收益為虧損7.67 億元,城建發展稱這兩項因素均“對公司營業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919家上市公司通過炒股理財
盡管多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受到所持股票價格拖累,但市場上也不乏從中獲益者。
渝開發近日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000萬元至390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虧幅擴大,去年上半年,渝開發虧損458萬元。
時代財經從公告中獲悉,渝開發預計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開發項目毛利率顯著下降,同時公司對部分項目計提了減值,而如果沒有重慶農商行股價上行的對沖因素,渝開發的虧損規模或將不止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渝開發并非在股票二級市場購入重慶農商行,在重慶農商行上市之前已持有該公司的股票。今年1月2日至6月28日,重慶農商行的股價從3.94元/股上漲至5.02元/股,漲幅達到27.41%。
也正是看中股票的可能性回報,將資金分散到不同的股票可分散投資風險,以及股票具有較高流動性,上市公司可將之快速變現,炒股被上市公司視為閑置資金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投資渠道。
華茂股份便在今年4月審議通過《公司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短期投資的議案》,同意公司利用不超過 5 億元的閑置自有資金用于短期投資,包括理財產品、貨幣市場基金、國債、央行票據、股票。華茂股份稱,所投標的需要具備“投資低風險、流動性好、安全性高”等特征。
根據Wind金融終端,截至去年12月31日,A股919家上市公司進行證券投資,而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數據顯示,同期A股共有5335家上市公司。這意味著,涉及炒股的上市公司占比達到17.22%。
從投資金額來看,炒股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分別為申萬宏源、中油資本、長城證券、西部證券、東北證券、寧德時代、國海證券、天茂集團、雅戈爾和格力電器。
雅戈爾是股票市場的“老手”,身為一家老牌服裝龍頭,卻因在股市上的精準投資和多元化副業帶來的創收超過服裝業務,公司創始人被坊間稱為“服裝界的巴菲特”。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雅戈爾持有1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最初投資成本達到122.70億元。
2023年全年,雅戈爾實現歸母凈利潤34.34億元,投資業務貢獻超過61%。雅戈爾在公告中指出,2023年公司對投資業務調整了投資策略,一方面聚焦服裝產業、時尚領域,尋找、研究并接洽潛在投資標的,另一方面強化現金流量管理,優化投資結構,戰略性增持寧波銀行,減持或退出百隆東方、美的置業、金田銅業、創業慧康等財務投資項目,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將近 20.96億元。
在股票市場上,上市公司的超凡或平庸故事仍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