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OpenAI創始成員、特斯拉前AI負責人Andrej Karpathy創辦了一家人工智能教育公司Eureka Labs。
7月17日凌晨,Andrej Karpathy在X平臺上正式宣布了這一消息。在他的設想里,Eureka Labs正在建立一種新型的AI原生學校。例如,在物理學方面,你可以想象與物理學家費曼一起學習高質量的課程材料,他將全程指導你的學習。
通常既精通學科、教學能力卓越、有無限耐心、精通世界各種語言的專家非常稀缺,無法親自為80億人中的每一個人提供輔導。然而,隨著生成型人工智能的進步,這種學習體驗變得可行。
教師與AI共生,并在一個通用平臺上運行整個課程體系——教師仍然設計課程材料,但可以使用經過優化的AI教學助手來支持、利用和擴展課程材料,幫助學生學習。
“如果我們成功了,任何人都可以學習任何東西,從而擴大教育的覆蓋面(學習人數眾多)和深度(個人學習大量科目,超出目前可能的范圍)。”Andrej Karpathy稱。

在官宣帖子的評論區,Andrej Karpathy解釋了Eureka Labs名字的來源:Eureka源自古希臘語ε?ρηκα,是一種理解某事、感覺它一閃而過的美妙感覺,其目標是在人們的腦海中激發這些時刻。而名字里加個Labs則是因為,Eureka作為單個單詞已經被別人占用了,而Karpathy一直想要一個實驗室。
Eureka Labs的第一款產品是人工智能課程LLM101n。這是一門面向本科生的課程,引導學生訓練自己的人工智能,類似于縮小版的AI教學助手。課程材料將在網上提供,學校也計劃同時開設數字班和實體班。今年6月,Andrej Karpathy已在GitHub上傳了LLM101n的課程目錄,曾引發大量關注。
當被網友問及Eureka Labs的產品是訂閱服務還是免費提供給所有人,亦或是像可汗學院一樣混合使用時,Andrej Karpathy表示,他確實希望Eureka Labs成為一家正規、自給自足的企業,但真的不想把教育內容作為門禁。
“內容本身是免費的,并且是經過許可的,收入則來自其他一切,例如運行數字或物理群組一起研究材料等。”他說。
“人工智能將對教育產生巨大影響,我知道這是你熱衷的事情。”在Andrej Karpathy的官宣帖子下,谷歌首席科學家Jeff Dean發來祝福并回憶稱,當時他做客座講座時就已看出,Andrej Karpathy花了很多心思去思考,如何最好地向人們傳授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

自今年2月再度從OpenAI離職后,外界對于Andrej Karpathy下一步的動向非常關注,他本人也在X平臺上稱:“(離職)中間沒有什么戲劇性沖突,只是想去嘗試一下自己的個人項目。”
梳理Andrej Karpathy早年的讀書工作生涯,也能找到他與教育之間的各種聯結。
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現為斯洛伐克)的他,15歲時隨家人移居加拿大,2009年在多倫多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觸到深度學習,聆聽Hinton的課程。
2011年,Andrej Karpathy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其導師為計算機科學系教授Michiel van de Panne,主要研究物理模擬中用于敏捷機器人的機器學習。例如,模擬跑步者或人群中的模擬人研究。
隨后,他繼續攻讀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AI學者李飛飛,專注于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的交叉點,以及適合這項任務的深度學習模型。期間,他撰寫了斯坦福大學第一門深度學習課程《CS231n:卷積神經網絡與視覺識別》,并擔任主要講師。這門課程下的班級也成為斯坦福大學最大的班級之一。

2015到2017年,Andrej Karpathy的身份轉變為OpenAI的創始成員和研究科學家。但在該公司創立僅一年多后,他又接受馬斯克的邀請加入特斯拉,并一手促成了Autopilot的開發。2017年6月,他成為特斯拉的人工智能總監,向馬斯克匯報,后于2022年7月離開。
在后續的訪談中,Andrej Karpathy稱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雖然特斯拉還未完全實現自動化駕駛,但研發團隊已經可以自行發展。這次離職也給他一個機會,去重新審視自己對于人工智能、開源和教育的熱愛。
八個月后,Andrej Karpathy宣布自己再次加入OpenAI。但不同于上次,此次“二進宮”,他的角色被媒體形容為“像是一個只被允許坐在替補席近距離看球賽的人”,甚至不太知道他在OpenAI具體負責了什么。一個廣為流傳的消息是,他在OpenAI最后兩個項目,分到的訓練資源分別只有可憐的256和64張GPU。
而隨著OpenAI宮斗戲碼愈演愈烈,Andrej Karpathy也于今年2月再次離開。
工作變動間隙,Andrej Karpathy堅持在做的一件事是,在公開平臺分享知識,無論是通過博客、發帖,亦或是視頻講課等。在X平臺、YouTube上,他分別收獲102.8萬、50.9萬關注訂閱者。七個月前,他在YouTube上傳的一則關于大模型入門的視頻獲得204萬的觀看。這些干貨知識的分享也讓他與“教育”更近一步。

他曾提出過不少觀點,比如“神經網絡是軟件2.0,而非機器學習的一種工具”;“幻覺不是bug,它是大模型最大的特征”;“大模型本質是世界知識的最佳壓縮”,以及“大模型可視為一個操作系統”等。
今年年初,他還在一條長文中指出,很多YouTube和TikTok視頻看上去是教學,本質上不過是“陷阱”。對于真的想“教”點什么的人,他認為應該要做長內容、長文、長視頻,哪怕會讓觀眾汗流浹背,哪怕會失去觀眾,但至少大家能真的學到東西。“它像是在健身房進行的一次嚴格訓練,心理上要有大汗淋漓的感覺。”
在回憶過往的學習、工作經歷時,Andrej Karpathy坦言,他對教育的興趣可以追溯到學生時期在網上教大家玩魔方,在斯坦福大學開設CS231n課程,再到最近的Zero-to-Hero AI系列。而他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則是從斯坦福大學的學術研究到特斯拉的現實世界產品以及OpenAI的AGI研究。
“但到目前為止,我將兩者(教育和AI)結合起來的所有工作都只是兼職,是我‘真正工作’的副業。”Andrej Karpathy稱,EurekaLabs才是其20多年來“對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熱情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