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肖灑
編輯 | 深海
因在集采中出現違約行為,兒童藥領軍企業一品紅“栽了”。
近日,該公司公告稱,其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廣州一品紅制藥有限公司(下稱“一品紅制藥”),近期接到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的違約通知書(2024年第2號)文。
該通知指出,在藥品集中采購的投標過程中,一品紅制藥存在違約行為,此行為已導致采購方遭受了高達2.66億余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并明確要求將全額賠償此筆款項。
受此影響,7月29日,一品紅股價大跌逾19%,至收盤依然下跌17.33%,盤中創下年內新低。從2023年底高點算起,公司至今股價已經“腰斬”。
在此之前,一品紅的大額營銷費用支出就備受關注。財報顯示,最近三年公司銷售費用均超過11億元,對應銷售費用率分別為58.28%、54.77%、44.88%。
其中在銷售費用中,市場及學術推廣費占據了大頭。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以學術推廣之名推動背后的市場營銷,是醫藥行業的潛規則,因此藥企學術推廣費一直是商業賄賂的高發區。
業績方面,過去的兩年,一品紅凈利潤增速均為負增長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一品紅指派廣州益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益瑞公司”)以“集群注冊”方式在廣州市南沙區同一地址注冊成立962家會議服務公司,公司賬戶均由廣州益瑞公司代為管理,按照廣州一品紅公司指令用于資金的劃轉、分配。
2021年至2023年5月,一品紅以支付學術會議費、醫學服務費等名義將16.75億元轉入上述會議服務公司,廣州益瑞公司按其要求將資金進一步分解后轉入特定人員賬戶用于支付各區域醫院公關費用。
因違約行為需退2.66億元
7月27日,一品紅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一品紅制藥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的違約通知書(2024 年第 2 號)文。
根據通知書,一品紅制藥(包括一品紅制藥授權人)在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鹽酸溴己新注射液投標中存在《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 (文件編號:GY-YD2022-1)17.4 條款的情形,應當按照采購文件約定受到相應處理,并由一品紅制藥承擔給采購方造成的損失。
公告稱,按照一品紅制藥的銷售數據測算,上述違約行為造成采購方損失人民幣約2.66億元。一品紅制藥將嚴格按照相關約定,將損失金額全部退回。
根據公開消息,2022年6月20日,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曾發布了第七批《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GY-YD2022-1)》,其17.4條具體內容為:相互串通申報、協商報價, 排斥其他申報企業的公平競爭,損害采購方或者其他申報企業的合法利益。
據悉,鹽酸溴己新注射液主要是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氣管擴張、矽肺等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的藥物。
該藥物國內生產廠家眾多,其中一品紅是集采大戶,其攜鹽酸溴己新注射液于2022年7月參與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以17.88元的中標價,獲得22%的約定采購額度。
當時中標該品種的公司除了一品紅制藥外,還有石四藥集團旗下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仁合益康集團有限公司、成都欣捷高新技術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隨著一品紅被爆出存在違規行為,7月29日兩家公司股價均大跌,其中石四藥集團一度跌近20%,一品紅最終收跌17.33%。
而對于事件的影響,一品紅在公告中表示,上述違約退回金額是根據一品紅制藥 2022 年至今鹽酸溴己新注射液的銷售數據測算的,對公司相關年度財務造成的影響尚不確定。公司高度重視此次事項,并積極采取了相應的整改措施。
據一品紅2023財報,公司累計參與了三批次全國藥品集中采購,共有7個品種獲得中標入圍資格。報告期內,公司集采產品營收同比增長244.34%。
不過,對于一品紅這次違約案例,有資深醫藥招采專家分析稱,若是屬于嚴重違規行為的話可能會被限制參與集采,或是后續被納入集采黑名單,這對于企業來說影響都很大。
銷售費用居高不下
2023年年報顯示,一品紅主營業務為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營業務產品類別包括特色兒童藥、創新慢病藥和生物疫苗等。截止報告期末,公司共有25 個兒童藥注冊批件和 59個慢病藥注冊批件。
官網顯示,公司組建由全球資深首席科學家領銜的400余人創新研發團隊。2021至2023年研發投入約13億元,年研發投入約占營收的10%。
不過,聲稱重研發的一品紅,卻在營銷端投入更加大手筆。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一品紅的銷售費用分別為9.34億元、12.82億元、12.49億元和11.24億元,同期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5.77%、58.28%、54.77%和44.88%。
其中2023年,公司銷售費用同比減少10%,主要是報告期公司學術推廣費減少。一年拿出10億多去營銷,這些錢花到了什么地方?
財報顯示,學術推廣費占據了一品紅銷售費用的大頭。以2023年為例,報告期內公司市場及學術推廣費高達10.58億元,占營銷費用比重為94.15%。
據媒體報道,2017年及之前,公司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常年維持在三成左右,直至2018年開始上浮。
在一份深交所針對公司銷售營收占比提升的問詢函中,一品紅公司提到,2016年開始,公司的銷售模式開始從招商代理模式轉移至學術推廣模式。在學術推廣模式下,公司的客戶為配送商,由公司自行通過學術推廣活動進行市場開拓。學術推廣合作方提供的服務內容包括開展客戶醫生或專家拜訪活動,學術會議及推廣活動、醫藥市場調研、各類醫院檔案管理等活動,但前述活動均不包括通過商業賄賂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情形。
而在2016年12月26日,國務院醫改辦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等8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自2016年12月26日起實行。此后,傳統的多層級代理模式逐漸行不通了。
于是,一品紅轉向對學術推廣模式的大力拓展,目前公司主要以此來實現銷售。
202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學術推廣模式下銷售金額為24.59億元,占總收入比例為98.23%。
一品紅表示,營銷能力是公司發展壯大的基因,已融入公司運營管理的各個方面。目前,公司已組建兼具醫藥專業背景的學術團隊,通過產品臨床醫學研究,深入挖掘產品特點和優勢,總結提煉產品學術價值和市場策略,科學規劃產品營銷計劃。同時,公司還積極開拓連鎖 KA、互聯網營銷和第三終端市場等新零售渠道。
但從整個醫藥行業來看,學術推廣費的流向,往往備受質疑。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以學術推廣之名推動背后的市場營銷,是醫藥行業的潛規則,因此藥企學術推廣費一直是商業賄賂的高發區。
宋清輝指出,實踐當中,醫藥企業召開學術會議,邀請的一般都是醫生、經銷商等客戶單位,部分推廣費最終以其他的形式回饋給客戶方,這也是醫藥企業的灰色地帶。
另外,去年8月份,界面新聞報道稱,由國家審計署出具的廣東省藥品耗材專項審計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5月,麗珠制藥、一品紅和一方制藥3家藥品生產企業向1936家第三方商務推廣公司支付費用,假借服務費用等名義套取資金40.77億元,增加藥品綜合成本,推高出廠價格。
具體而言,一品紅則通過批量注冊會議服務公司套取資金16.75億元。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一品紅指派廣州益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益瑞公司”)以“集群注冊”方式在廣州市南沙區同一地址注冊成立962家會議服務公司,公司賬戶均由廣州益瑞公司代為管理,按照廣州一品紅公司指令用于資金的劃轉、分配。
2021年至2023年5月,一品紅以支付學術會議費、醫學服務費等名義將16.75億元轉入上述會議服務公司,廣州益瑞公司按其要求將資金進一步分解后轉入特定人員賬戶用于支付各區域醫院公關費用。
凈利潤增速兩連降
天眼查資料顯示,一品紅成立于2002年,注冊資本4.54億元,公司董事長為李捍雄,同時李捍雄、吳美容夫婦還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據了解,2002年創立之初,一品紅還只是一家醫藥代理企業,為其他制藥企業提供營銷推廣。
2010年,李捍雄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公司開始建設自己的生產基地,研發生產兒童專用藥。他曾在采訪中表示,長期以來,我國兒童藥品嚴重短缺,約90%的藥物沒有“兒童版”,兒童臨床治療上只能用成人藥代替。
進入兒童藥領域,一品紅推出的兒童感冒抗病毒藥“馥感啉”口服液很快暢銷。2015年12月,公司完成股改,籌劃A股上市事宜。2017年11月6日,公司正式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從經營業績看,上市后的一品紅增長還算穩健,但從2022年開始,公司營收滑落至個位數,凈利潤陷入負增長。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增速分別為3.68%和9.79%,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5.29%和-36.49%。
華安證券指出,2023年一品紅在利潤端受多因素影響:一是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58.8%至3.02億元;二是公司聯瑞智能生產基地(一期)以及潤霖創新研究院先后投入使用,2023年累計折舊增加1.14億元,較上年增加8171.47萬元;三是期內公司投資AR882、分迪藥業、阿爾法分子科技,計入公司投資收益-3815.39萬元。
此外,公司發布2024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6.23億元,同比下降13.01%;實現歸母凈利潤1.01億元,同比下降9.53%。
二級市場上,在7月29日重挫17.33%之后,年內一品紅累計跌幅超47%,目前15.5元的股價相較去年的30多元,已經縮水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