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8月2日,由上海城投公路集團負責建設的上海北橫通道東段主線正式試通車,標志著這一世界最長城市核心區地下道路全線雙向貫通。
北橫通道作為上海市中心城區北部東西向交通主動脈,全長約19.1公里,分為西段和東段兩部分,其中隧道段總長約14.7公里。
北橫通道西段工程自中環北虹路立交至天目路立交熱河路接地點,全長約10.9公里,已于2021年6月18日先行通車。該段隧道采用單管雙層設計,設置了長寧路、瀘定路、江蘇路、恒豐路等8對進出口匝道。西段工程克服了中心城區交通繁忙、隧道超長、軟土地層等諸多難題,最終于去年貫通,為北橫通道東西兩端聯通奠定了基礎。

北橫通道東段則從文安路接地點一路向東,經過靜安、虹口、楊浦三區,至周家嘴路、內江路,全長約8.2公里。與西段相連后,東段實現了從中環北虹路到周家嘴路、內江路的貫通。東段隧道全線采用雙向4車道+緊急停車帶或集散車道的標準建設,設計時速60公里每小時,通行限高3.0米。
在整個北橫通道工程中,施工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超長隧道施工、穿越復雜環境。全線共穿越89處108棟各類建筑物(含百年歷史保護建筑)、13次穿越軌道交通,11次上跨和穿越蘇州河,打破了多項全國紀錄。
建設中,“建功號”和“縱橫號”兩臺15米級超大盾構機發揮了關鍵作用。“建功號”于2022年1月1日至3日,成功穿越運營中的地鐵10號線,垂直距離僅7.5米,創造了2022年“上海第一穿”紀錄。
“縱橫號”則在軟土地層中創下穿越軌交“五項之最”,包括最小變形、最小夾角、最急曲線、最大坡度和最小凈距。
除了穿越復雜環境,北橫通道團隊在施工組織管理上也進行了大量探索。
上海城投集團透露,建設施工過程中,項目方在免裝飾清水混凝土技術、隧道集約化設計、橋梁預制裝配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時,這也是國內首例基于全生命周期智慧隧道四新技術的集成應用工程。他們建立了BIM+GIS協同管理平臺,綜合運用交通全息感知、智慧防災等功能,實現了全過程高效管理。此外,North Chinese Corridor首次在城市地下長隧道中應用無人攤鋪、壓實新工藝,提高了施工智能化水平。

上海北橫通道是上海市內環內“三橫三縱”、“井”字形骨架性主干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市政總院北橫通道項目負責人由廣明在接受《解放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橫通道是一條在既有路網中布局的新線路,需要與現有的縱向道路“無縫銜接”,部分路線采用高架形式,與現有高架道路系統實現全互通立交,為的也是降低地下道路的建設和運營維護的難度,在保證功能性和適用性的同時,提升經濟性、安全性及城市韌性。
此外,北橫通道橫跨上海長寧、普陀、靜安、黃浦、虹口、楊浦6個行政區,串聯多個商務區和和經濟帶,并將虹橋樞紐與長三角地區的紐帶作用進一步東拓,緩解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帶動沿線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