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教培行業將迎來新的政策紅利?
日前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中“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中提到教育和培訓消費,被市場解讀為利好。8月5日至7日,連續三天教育培訓板塊持續活躍,被不少人認為是教培行業又一次迎來了春天。
截至8月6日收盤,科德教育(300192.SZ)大漲20%,昂立教育(600661.SH)、學大教育(000526.SZ)、中公教育(002607.SZ)、凱文教育(002659.SZ)漲停,全通教育(300356.SZ)、佳發教育(300559.SZ)、國新文化(600636.SH)、傳智教育(003032.SZ)、行動教育(605098.SH)等個股漲幅居前。
8月7日開盤,上述部分教育股延續漲幅,港股教育股反彈,中教控股(00839.HK)早盤一度上漲8.66%、粉筆(02469.HK)漲5.59%、新東方- S(09901.HK)漲4.10%、思考樂教育(01769.HK)漲2.72%。
“《意見》明確提到推動教育和培訓消費,這在‘雙減’之后是首次。”21世紀教育研究院熊丙奇對界面教育稱。
熊丙奇表示,教育和培訓本來就是消費領域之一,“雙減”后,也一直在強調規范校外培訓發展,包括職業培訓、校外非學科培訓。其中,校外非學科培訓一直是放開的,職業教育培訓也是政策鼓勵的(領域)。
“但推動教育與培訓消費,不是被一些自媒體所解讀的‘開放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培訓’,而是規范校外培訓,提升服務質量。”他強調。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也表示:“教育培訓消費單列一段,于是一些自媒體就胡亂解讀為教培春天又來了,要解禁。實際上,文件講的教育和培訓消費主要是非義務教育,尤其是成人和繼續教育。”
“換句話說,義務教育以及學科培訓的基本要求,并沒有變化。”陳志文稱。
針對職業教育,《意見》提到“提質增效”,建設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同時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式”培養服務業緊缺人才。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共建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培育復合型、應用型、技能型服務業人才。
這些內容并非首次提及,一直以來,職業教育都是國家鼓勵的發展方向,從本世紀初至今,中央發布的重要文件的相關表述中也可以看出,職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在不斷提升。
例如,2002年職業教育被描述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19年文件中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職業教育的辦學層次與發展重點逐步向高等教育提升。2002年文件中要求“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至2022年,文件中要求“以中等職業學校為基礎、高職專科為主體、職業本科為牽引”。職業教育的主體和核心辦學層次已經逐步由中專提高到大專。
正是因為政策明確鼓勵,所以導致“雙減”后,一大批K12培訓機構向職業教育轉型,比如高途(NYSE:GOTU)、學大教育、昂立教育、凱文教育等。
以近兩日漲勢頗猛的科德教育(300192.SZ)為例,在剝離K12學科培訓業務后,通過收購芯片公司中芯昊英,押注AI+職業教育,推動AI在職業教育應用下的場景設計、研發、創新和落地。此外,該公司還參與合作設立營利性民辦技工院校——長沙湘府科技技工學校,持股51%。
而以公考培訓起家的中公教育,也在前兩年業績遭受重挫之前,開始加大職業技能與就業培訓。
2021年底,中公教育成立職教事業部,不再局限于原有to C(用戶)業務,將根據當地職教情況,面對高校、企業及政府開展業務,聚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
成立職教事業部兩個多月后,中公教育成立全資子公司,獨立運營職業教育相關業務,以新的團隊構架進入職教市場。2022年5月,上線泛職業提升平臺——中公優職。6月,上線企易學堂APP,加速布局企業培訓賽道。
在2023年半年報中,中公教育首次公開戰略定位調整——由“大型的多品類職業教育機構”變為“公共就業與再就業服務提供商”,“就業”在上述半年報中被大篇幅提及,并表示為大學生、大學畢業生及各類職業專才等知識型就業人群提供就業培訓服務。
談及《意見》對職業學校和商業機構的影響,中公教育集團高級副總裁何玓對界面教育表示,有助于相關職業院校的職業教育供給提質增效,進一步推動校方與企業的產教融合戰略持續落地,拓寬學生成才通道及社會就業能力。
對于商業機構而言,何玓認為,隨著本次政策的鼓勵,有望促進職業教育市場進一步擴容,推動商業機構為市場提供更多樣化的優質培訓產品和就業服務,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需求,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然而,在國內普遍“重學歷,輕技能”的社會認知下,導致許多學生都對技工、技師學院產生抗拒心理,傾向于考研、考公、考編,從而導致供需失衡,造成如今招工難、就業難的困境。
中國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助理華軍近日接受界面教育采訪時也提到,以比亞迪為例,雖然該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大學生往往不愿從事生產線上的基礎工作,即使這些崗位能提供不錯的薪酬。心態和價值觀的差異,導致部分畢業生對藍領工作存在偏見,認為其不符合自己的學歷和社會地位預期。
在此背景下,職業教育的“提質增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據華軍介紹,該校開設什么樣的專業,是由市場決定的——依據行業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來倒推或者開發專業,確保學生畢業后技能與市場無縫對接。
通常來說,在經濟下行期,職業培訓往往會迎來增長,人們會尋求提升技能以增加就業競爭力。在華軍看來,2024年的情況顯得更為復雜——逆周期思維的人會看到投資于職業培訓的價值;然而,悲觀情緒使得一些人不愿意做出投資,對未來幾年的就業市場的保守預期,讓人們擔心即便接受了培訓,也不一定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反映在二級市場,雖然職教領域政策利好不斷,但多家相關公司的股價卻長期處于低迷態勢。
中泰證券在8月4日的研報中指出,整體來看,教育板塊是疫情期間極少的未對疫情后給予業績估值的賽道,疫情后的復蘇,通過業績驅動股價,產業邏輯先于投資邏輯。
“從當下宏觀環境來看,投資者風險偏好普遍下降,更傾向于投資較為穩定的資產,對成長型的職業教育板塊投資相對謹慎。”何玓對界面教育表示。
與此同時,他表示,著眼整個二級市場,投資者對職業教育這個板塊的認知也存在一個隨市場進化以及政策法規而動態調整的過程,此前對職業教育板塊的投資價值和發展前景或許也存在一定疑慮,也影響了二級市場對職業教育股票的投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