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華為手機翻身仗:半年三推新品,經銷商稱已基本回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華為手機翻身仗:半年三推新品,經銷商稱已基本回血

對于華為來說,這場手機市場的翻身仗遠未到終局

文|時代周報

華為正在手機市場猛烈進攻。

近日,在年初發布高端小折疊手機Pocket 2后,華為再次加碼,推出旗下中端手機品牌nova系列的首款小折疊手機——nova Flip。

受訪行業觀察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去年以來,華為不斷更新完善產品矩陣,欲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重登手機市場王座,nova Flip就是希望填補中端折疊市場的空白。

華為年報顯示,2023年手機業務復蘇明顯,終端BG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7.3%至2515億元,為2020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同時根據IDC數據,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以17.5%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并在4000元人民幣以上市場持續縮小與蘋果差距。

不過,在手機銷量快速起勢后,7月18日,“華為終端”官方微博宣布,Pura70在開售3個月后迎來官方降價,降幅為500-1000元。有媒體報道,降價原因是Pura70系列賣得不及預期。但截至目前,華為對此并無回應。

下半年,華為還將在旗艦產品上與蘋果迎來正面交鋒,對于它來說,這場手機市場的翻身仗遠未到終局。

折疊屏激進

nova Flip已是華為今年發布的第二款小折疊屏手機。2月,華為推出小折疊新品Pocket 2;去年年末,華為還發布了大折疊產品Mate X5。

不同于之前推出的兩個高端系列,近日發布的nova Flip主要針對年輕人,售價在5000元至6000元區間內,也是華為迄今為止最便宜的折疊機型。

“nova flip和Pocket 2屬于兩個產品線,可以形成高低搭配,覆蓋更多消費人群。”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此前,憑借Mate X5、Pocket 2等熱銷機型,華為在折疊屏領域已經重登王座。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可折疊智能手機市場同比增長49%,增幅創下6個季度以來新高。其中,華為以35%的市占率首次超越三星成為全球領頭羊,同比增長257%。

另據IDC數據,中國折疊屏市場在第二季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出貨量共計257萬臺,同比增長104.6%。華為同樣以41.7%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

不過,相比于大折疊,近年來小折疊時有“叫好不叫座”的聲音傳出。年初,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在報告中提到,部分手機品牌在考慮放棄小折疊產品線。

Counterpoint發布的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翻折式大折疊機型出貨量同比增長91%,而縱向小折疊機型出貨量同比下降1%。

郭天翔認為,小折疊缺乏剛性的使用場景,最大優勢是攜帶方便,外觀吸引人。但缺點也不少,比如成本高、容易壞,以及同價位配置明顯低于直板機。對比之下,大折疊的大屏優勢更明顯,隨著輕薄度和良品率的提升,大折疊屏的使用體驗也迎來顯著提升。

小折疊是否仍為值得投入的“潛力股”?根據Canalys研究經理劉藝璇觀察,今年一季度小折疊在中國大陸的出貨量有同比24%的增長,第二季度出貨量的增長率也達到8%,雖然品類增長率在放緩,小折疊屏尚未有下滑或瓶頸出現。

事實上,近期小折疊產品入局者眾。在華為發布nova Flip前不久,6月榮耀推出旗下首款小折疊手機Magic V Flip,7月小米首款小折疊手機MIX Flip面世。目前,小折疊手機已集齊除蘋果外所有主流手機廠商。

劉藝璇提到,隨著手機廠商相繼發布小折疊新品,今年小折疊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有望沖刺400萬臺。

“以目前行情來判斷,折疊屏在未來3年內都將是一個相對熱門的品類。鑒于蘋果尚未推出折疊屏產品,中國/本地品牌正在把這種新產品作為其差異化競爭賽道,以鞏固和擴大其在國內高端市場的份額。”她進一步補充道。

此外,在折疊屏上,華為或還將另辟新品。7月中旬,余承東在“與輝同行”直播間透露,華為將發布一款折疊屏手機,是“別人都能想得到,但都做不出來的產品”。而華為對這款折疊屏手機構思了5年,經過一系列技術攻關后,即將量產。對于這款全新的折疊屏手機,外界普遍猜測是一款三折手機。

產業鏈繁忙

折疊屏熱賣只是華為重回市場的一個縮影。IDC數據顯示,上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以17.5%的市場份額傲居中國智能手機排行榜榜首。

在這背后,是整個產業鏈在高速運轉、緊密配合。

據媒體此前報道,華為有一套精密的經銷商體系,大客戶和運營商由華為直供,其他則由中郵廣電和普天太力兩大經銷商來分貨,前者主要負責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IOT產品,而后者則負責暢享系列、麥芒系列,nova系列。

過去幾年,由于外部限制,華為手機業務省級、縣級的配貨大幅減少,為讓經銷商有貨可賣,華為的策略是手機拿貨需要配合其他IOT產品。“當時庫存壓力比較大,不過現在基本已經回血。”上海經銷商吳毅(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生意場起起伏伏都屬正常,虧錢的時候和華為一起,賺錢的時候也會有你一份。”在鄭州有數家門店的經銷商李陽說,他跟隨華為做生意有10余年,在最艱難的時候沒有退出,身邊的大商也很少有退出。

所謂的華為大商一般在一座城市至少有五六家店,一個體驗店的成本就要500萬元,這也是華為銷售體系的大動脈。

近期,華為官方宣布,Pura70全系價格直降,降幅為500-1000元。據報道,有消費電子產業鏈人士表示,此次降價是因為華為Pura70系列賣得不及預期。

“Mate 60確實比Pura70賣得好,畢竟是華為時隔數年的回歸之作,但去年以來,華為不斷更新補齊產品矩陣,不管是nova系列、Mate系列、Pura系列,還是大折疊、小折疊都賣得不錯。現在主要問題是產能跟不上。”貴州遵義的經銷商劉銘(化名)深有體會,幾款熱門產品發布初期基本是到貨即售罄,現在也是經常斷貨。

郭明錤曾預測,對比2023年發布的P60系列,P70系列的出貨量在2024年有顯著的增長。如果手機庫存回補需求強勁,P70出貨量有望增長230%到1300萬-1500萬臺;如果需求放緩,也有望達到增長150%到1000萬-1200萬臺。

這對于供應鏈企業是利好也是考驗。

年初,有媒體報道,華為對折疊手機供應鏈下達“追單令”,大舉掃貨關鍵零部件CMOS影像感測器(CIS),理由是今年華為制定了積極的折疊手機出貨量目標,從去年的260萬臺,大增為700萬至1000萬臺,最高增幅將近3倍,因而需要更多零部件支援。

熟悉手機供應鏈的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華為今年銷售預期較高,給部分供應鏈廠商帶來了供應壓力,特別是高端芯片,性能和產能都要滿足需求需要供應鏈廠商和華為更多的協同創新。”

翻身仗怎么打?

手機業務一直是華為的現金奶牛。長期以來,華為兩大旗艦系列P和Mate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發布節奏。一般情況下,華為在每年在3月左右發布P系列,9月左右推出Mate系列。

不過,2021年以后,受到供應方面壓力,P系列和Mate系列的發布節奏被打亂。其中,2021年的P50系列發布時間較正常推遲近4個月,到當年7月才發布,2022年P系列斷更一年;Mate系列則是在2021年斷更一年后,在2022年9月推出Mate50。

隨著兩大旗艦王牌的斷更,Omdia數據顯示,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從2020年的1.9億臺下滑至2021年的3500萬臺,同比下滑81.6%,華為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排名為第9位。

華為的經銷商們,也經歷了職業生涯的低谷。在這期間,劉銘關閉了兩家門店,收縮過冬。

2023年上半年,P60系列回到正常更新節奏,一機難求,下半年華為未發先售的重磅旗艦產品Mate 60系列以及折疊屏Mate X5,再度掀起搶購狂潮。

去年9月,廣州一家線下門店的店長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提到,該店到貨的華為Mate 60系列大概有60-70臺,但在門店預定的用戶已經超過200人。

到2023年第四季度,IDC統計顯示,不少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同比2022年均有下滑,而華為一枝獨秀,同比增加36.2%,中國市場份額達到13.9%,回歸到第四名。

同時,根據華為2023年年報,其全年銷售收入7042億元,同比增長9.63%,為2019年以來最大年度增幅;凈利潤870億元,同比增長144.5%。其中,華為終端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7.3%至2515億元,扭轉下滑趨勢。

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華為2023年的手機出貨量約為3500萬臺,比2022年增加約500萬臺。如果按照平均6000元的價格核算,該業務銷售收入約2100億元,成為終端業務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不過,林芝也提到,第二季度華為Pura70系列銷售不及預期,蘋果降價攻勢也給華為帶來一定壓力,導致華為通過降價來刺激市場。“華為的翻身仗并不容易。”林芝稱,當前,手機行業創新乏力,消費者支出較為謹慎,華為需要拿出更令人驚嘆的產品,才有更多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

下半年,華為Mate 70將和蘋果iPhone17在高端市場迎來正面對壘,雙方面臨的壓力均不小,最終誰能引領手機市場,仍需拭目以待。目前,產業鏈已進入到緊鑼密鼓地備貨階段,華為和蘋果均未對外釋放太多新機信息,經銷商們則翹首以盼,希望新的旗艦產品可以引爆新一波熱賣。

而就在8月9日,還有多名數碼博主在社交平臺曬出了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機艙里操作一款新機的照片。照片中,余承東手持一臺新機,屏幕畫面隱約為微信界面,最左側是消息列表,右側疑似為對話框或正在瀏覽的網頁內容。右手邊的保護殼內似乎還隱藏了手寫筆。

這款產品也被猜測就是新三折手機。有供應鏈消息稱,華為的三折疊屏新機已投入生產。

華為的翻身仗仍在繼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華為

8.2k
  • 盤前機會前瞻|華為發布首個全液冷兆瓦級超充!產業鏈迎來強催化,這幾家華為供應商已率先卡位超充賽道(附概念股)
  • 盤前機會前瞻|重磅催化來了!華為即將發布兆瓦超充產品,這幾家公司與華為在超充領域深度合作值得關注(附概念股)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華為手機翻身仗:半年三推新品,經銷商稱已基本回血

對于華為來說,這場手機市場的翻身仗遠未到終局

文|時代周報

華為正在手機市場猛烈進攻。

近日,在年初發布高端小折疊手機Pocket 2后,華為再次加碼,推出旗下中端手機品牌nova系列的首款小折疊手機——nova Flip。

受訪行業觀察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去年以來,華為不斷更新完善產品矩陣,欲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重登手機市場王座,nova Flip就是希望填補中端折疊市場的空白。

華為年報顯示,2023年手機業務復蘇明顯,終端BG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7.3%至2515億元,為2020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同時根據IDC數據,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以17.5%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并在4000元人民幣以上市場持續縮小與蘋果差距。

不過,在手機銷量快速起勢后,7月18日,“華為終端”官方微博宣布,Pura70在開售3個月后迎來官方降價,降幅為500-1000元。有媒體報道,降價原因是Pura70系列賣得不及預期。但截至目前,華為對此并無回應。

下半年,華為還將在旗艦產品上與蘋果迎來正面交鋒,對于它來說,這場手機市場的翻身仗遠未到終局。

折疊屏激進

nova Flip已是華為今年發布的第二款小折疊屏手機。2月,華為推出小折疊新品Pocket 2;去年年末,華為還發布了大折疊產品Mate X5。

不同于之前推出的兩個高端系列,近日發布的nova Flip主要針對年輕人,售價在5000元至6000元區間內,也是華為迄今為止最便宜的折疊機型。

“nova flip和Pocket 2屬于兩個產品線,可以形成高低搭配,覆蓋更多消費人群。”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此前,憑借Mate X5、Pocket 2等熱銷機型,華為在折疊屏領域已經重登王座。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可折疊智能手機市場同比增長49%,增幅創下6個季度以來新高。其中,華為以35%的市占率首次超越三星成為全球領頭羊,同比增長257%。

另據IDC數據,中國折疊屏市場在第二季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出貨量共計257萬臺,同比增長104.6%。華為同樣以41.7%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

不過,相比于大折疊,近年來小折疊時有“叫好不叫座”的聲音傳出。年初,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在報告中提到,部分手機品牌在考慮放棄小折疊產品線。

Counterpoint發布的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翻折式大折疊機型出貨量同比增長91%,而縱向小折疊機型出貨量同比下降1%。

郭天翔認為,小折疊缺乏剛性的使用場景,最大優勢是攜帶方便,外觀吸引人。但缺點也不少,比如成本高、容易壞,以及同價位配置明顯低于直板機。對比之下,大折疊的大屏優勢更明顯,隨著輕薄度和良品率的提升,大折疊屏的使用體驗也迎來顯著提升。

小折疊是否仍為值得投入的“潛力股”?根據Canalys研究經理劉藝璇觀察,今年一季度小折疊在中國大陸的出貨量有同比24%的增長,第二季度出貨量的增長率也達到8%,雖然品類增長率在放緩,小折疊屏尚未有下滑或瓶頸出現。

事實上,近期小折疊產品入局者眾。在華為發布nova Flip前不久,6月榮耀推出旗下首款小折疊手機Magic V Flip,7月小米首款小折疊手機MIX Flip面世。目前,小折疊手機已集齊除蘋果外所有主流手機廠商。

劉藝璇提到,隨著手機廠商相繼發布小折疊新品,今年小折疊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有望沖刺400萬臺。

“以目前行情來判斷,折疊屏在未來3年內都將是一個相對熱門的品類。鑒于蘋果尚未推出折疊屏產品,中國/本地品牌正在把這種新產品作為其差異化競爭賽道,以鞏固和擴大其在國內高端市場的份額。”她進一步補充道。

此外,在折疊屏上,華為或還將另辟新品。7月中旬,余承東在“與輝同行”直播間透露,華為將發布一款折疊屏手機,是“別人都能想得到,但都做不出來的產品”。而華為對這款折疊屏手機構思了5年,經過一系列技術攻關后,即將量產。對于這款全新的折疊屏手機,外界普遍猜測是一款三折手機。

產業鏈繁忙

折疊屏熱賣只是華為重回市場的一個縮影。IDC數據顯示,上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以17.5%的市場份額傲居中國智能手機排行榜榜首。

在這背后,是整個產業鏈在高速運轉、緊密配合。

據媒體此前報道,華為有一套精密的經銷商體系,大客戶和運營商由華為直供,其他則由中郵廣電和普天太力兩大經銷商來分貨,前者主要負責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IOT產品,而后者則負責暢享系列、麥芒系列,nova系列。

過去幾年,由于外部限制,華為手機業務省級、縣級的配貨大幅減少,為讓經銷商有貨可賣,華為的策略是手機拿貨需要配合其他IOT產品。“當時庫存壓力比較大,不過現在基本已經回血。”上海經銷商吳毅(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生意場起起伏伏都屬正常,虧錢的時候和華為一起,賺錢的時候也會有你一份。”在鄭州有數家門店的經銷商李陽說,他跟隨華為做生意有10余年,在最艱難的時候沒有退出,身邊的大商也很少有退出。

所謂的華為大商一般在一座城市至少有五六家店,一個體驗店的成本就要500萬元,這也是華為銷售體系的大動脈。

近期,華為官方宣布,Pura70全系價格直降,降幅為500-1000元。據報道,有消費電子產業鏈人士表示,此次降價是因為華為Pura70系列賣得不及預期。

“Mate 60確實比Pura70賣得好,畢竟是華為時隔數年的回歸之作,但去年以來,華為不斷更新補齊產品矩陣,不管是nova系列、Mate系列、Pura系列,還是大折疊、小折疊都賣得不錯。現在主要問題是產能跟不上。”貴州遵義的經銷商劉銘(化名)深有體會,幾款熱門產品發布初期基本是到貨即售罄,現在也是經常斷貨。

郭明錤曾預測,對比2023年發布的P60系列,P70系列的出貨量在2024年有顯著的增長。如果手機庫存回補需求強勁,P70出貨量有望增長230%到1300萬-1500萬臺;如果需求放緩,也有望達到增長150%到1000萬-1200萬臺。

這對于供應鏈企業是利好也是考驗。

年初,有媒體報道,華為對折疊手機供應鏈下達“追單令”,大舉掃貨關鍵零部件CMOS影像感測器(CIS),理由是今年華為制定了積極的折疊手機出貨量目標,從去年的260萬臺,大增為700萬至1000萬臺,最高增幅將近3倍,因而需要更多零部件支援。

熟悉手機供應鏈的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華為今年銷售預期較高,給部分供應鏈廠商帶來了供應壓力,特別是高端芯片,性能和產能都要滿足需求需要供應鏈廠商和華為更多的協同創新。”

翻身仗怎么打?

手機業務一直是華為的現金奶牛。長期以來,華為兩大旗艦系列P和Mate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發布節奏。一般情況下,華為在每年在3月左右發布P系列,9月左右推出Mate系列。

不過,2021年以后,受到供應方面壓力,P系列和Mate系列的發布節奏被打亂。其中,2021年的P50系列發布時間較正常推遲近4個月,到當年7月才發布,2022年P系列斷更一年;Mate系列則是在2021年斷更一年后,在2022年9月推出Mate50。

隨著兩大旗艦王牌的斷更,Omdia數據顯示,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從2020年的1.9億臺下滑至2021年的3500萬臺,同比下滑81.6%,華為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排名為第9位。

華為的經銷商們,也經歷了職業生涯的低谷。在這期間,劉銘關閉了兩家門店,收縮過冬。

2023年上半年,P60系列回到正常更新節奏,一機難求,下半年華為未發先售的重磅旗艦產品Mate 60系列以及折疊屏Mate X5,再度掀起搶購狂潮。

去年9月,廣州一家線下門店的店長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提到,該店到貨的華為Mate 60系列大概有60-70臺,但在門店預定的用戶已經超過200人。

到2023年第四季度,IDC統計顯示,不少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同比2022年均有下滑,而華為一枝獨秀,同比增加36.2%,中國市場份額達到13.9%,回歸到第四名。

同時,根據華為2023年年報,其全年銷售收入7042億元,同比增長9.63%,為2019年以來最大年度增幅;凈利潤870億元,同比增長144.5%。其中,華為終端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7.3%至2515億元,扭轉下滑趨勢。

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華為2023年的手機出貨量約為3500萬臺,比2022年增加約500萬臺。如果按照平均6000元的價格核算,該業務銷售收入約2100億元,成為終端業務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不過,林芝也提到,第二季度華為Pura70系列銷售不及預期,蘋果降價攻勢也給華為帶來一定壓力,導致華為通過降價來刺激市場。“華為的翻身仗并不容易。”林芝稱,當前,手機行業創新乏力,消費者支出較為謹慎,華為需要拿出更令人驚嘆的產品,才有更多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

下半年,華為Mate 70將和蘋果iPhone17在高端市場迎來正面對壘,雙方面臨的壓力均不小,最終誰能引領手機市場,仍需拭目以待。目前,產業鏈已進入到緊鑼密鼓地備貨階段,華為和蘋果均未對外釋放太多新機信息,經銷商們則翹首以盼,希望新的旗艦產品可以引爆新一波熱賣。

而就在8月9日,還有多名數碼博主在社交平臺曬出了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機艙里操作一款新機的照片。照片中,余承東手持一臺新機,屏幕畫面隱約為微信界面,最左側是消息列表,右側疑似為對話框或正在瀏覽的網頁內容。右手邊的保護殼內似乎還隱藏了手寫筆。

這款產品也被猜測就是新三折手機。有供應鏈消息稱,華為的三折疊屏新機已投入生產。

華為的翻身仗仍在繼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五大连池市| 双柏县| 保靖县| 安龙县| 莆田市| 县级市| 凌源市| 图们市| 莆田市| 苏州市| 溧阳市| 广平县| 交口县| 武义县| 靖安县| 龙山县| 句容市| 芦溪县| 玉环县| 二手房| 秀山| 鹿泉市| 四子王旗| 江华| 新和县| 康乐县| 宝鸡市| 宁蒗| 米泉市| 岑巩县| 平南县| 云梦县| 广德县| 临江市| 新竹市| 锦屏县| 稷山县| 潼关县| 泸溪县| 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