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入圍“上海設計100+”的300項作品,日前正式進入公眾投票環節。
上海于2020年啟動首屆“上海設計100+”評選工作。五年來,“上海設計100+”已成為優秀設計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推廣的重要平臺,今年共征集到設計作品2745項,同比增長8%。
上海市經信委表示,上海“設計之都”建設理念得到了各方認可,今年申報作品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巴西等19個國家和地區,不乏Jimmy choo(周仰杰)、喜多俊之、何鏡堂 、大衛·奇普菲爾德等設計大師參與。
綜合公眾、專家組、產業部門投票結果產生的Top100名單,將在9月下旬的“2024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公布。上海將組織供需對接會,助力后續的產業轉化。去年入選“上海設計100+”的產品生命周期內總經濟價值超過4700億元。
據悉,進入公眾投票作品,分成賦能產業、時尚生活、健康生活、服務城市、洞見未來5個主題版塊。

其中既有新能源汽車、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代表,也有國產大飛機、航空船舶等高端制造裝備,更有世界最大滑雪綜合體項目上海耀雪冰雪世界、徐家匯書院、龍華會等上海新地標,以及Jimmy choo聯手國內品牌設計的禮服、出自工業設計大師Timothy Jacob Jensen之手的海氏C9開創者半自動咖啡機等產品。
“當今的設計早已不僅是一種美學工具,而是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創新要素。”在同濟大學副校長、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婁永琪看來,設計已經與科技一樣,成為催生突破性創新的兩大重要引擎之一。
婁永琪表示,設計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船舶海工領域的深度介入和貢獻尚方興未艾,但在無人機、eVTOL等新賽道,中國產品和中國設計具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在空氣動力學、高強度輕質結構、材料應用、系統集成和用戶體驗等多方面已經呈現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秀作品。
以機器人為例,中國通過在工業設計、虛擬仿真、AI集成、智能制造和人機協作等方面的創新設計,不僅推動了國內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

婁永琪表示,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創新強國”,必須快速提升我國產業和品牌的設計競爭力。
創意和設計產業具體包括工業設計、建筑設計、時尚設計、數字設計、服務設計。
自201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以來,上海創意和設計產業蓬勃發展。從2012年到2019年,上海創意設計產業的增加值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98%。
在工業設計領域,上海已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1家,市級設計創新中心182家,涉及大國重器、集成電路、智慧出行、高端裝備、時尚消費品、智能終端、數字設計等多個領域。去年,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中船郵輪、蔚來汽車等9家單位入選新一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創上海歷年獲評數量新高,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
2022年上海創意和設計產業總產出達1.64萬億元。根據《上海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的若干意見》,到2025年,上海創意和設計產業總產出將超20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