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上交所上市委本周安排的審議對象:先鋒精科,即將在8月16日迎考,其由華泰聯合保薦,融資額5.87億元,目的地科創板。公司成色如何,又有哪些值得重點關注的情況?

能解決“卡脖子”問題
說明書顯示,先鋒精科是國內半導體刻蝕和薄膜沉積設備細分領域關鍵零部件的精密制造專家,尤其在行業公認的技術難度僅次于光刻設備的刻蝕設備領域,公司是國內少數已量產供應7nm及以下國產刻蝕設備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商,直接與國際廠商競爭。此外,公司還在光伏、醫療等其他領域探索。
先鋒精科稱,公司將充分利用國產化浪潮,優先服務國內本土半導體設備企業的戰略方針,深耕半導體產業鏈“卡脖子”領域,筑牢國產半導體設備供應鏈安全基礎,積極推動國內大循環,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收入占比超過90%。


據悉,半導體設備在產業鏈中的應用領域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前道晶圓制造和后道封裝測試。根據SEMI發布的數據,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到2024年將增長至1071.6億美元。其中前道晶圓制造流程,是芯片制造中最為核心的環節,前道設備占據了整個市場的80%-85%。而前道設備涉及的主要設備中,刻蝕技術和薄膜沉積技術與光刻技術并稱三大主要生產技術。先鋒精科產品涉及其二。

由于半導體行業技術和資本高度密集,導致下游設備企業、晶圓代工企業呈現數量少、規模大的特征。因此先鋒精科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比達到了84.81%。
封鎖“鎖住了”下游的需求
根據說明書,先鋒精科2021年至2024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4億元、4.7億元、5.58億元、2.1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5億元、1.05億元、8027.5萬元、4678.48萬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8362.26萬元、9895.25萬元、7978.54萬元、4677.54萬元。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6.51%。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進行了8267.5萬元、2500萬元的現金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先鋒精科營業收入上升了18.68%,扣非凈利潤下降了19.37%,主要原因是綜合毛利率下降了9.23%。先鋒精科稱,這主要是受半導體強周期性及外部科技封鎖疊加影響,2023年國內主要晶圓廠資本開支暫時減少,由此導致直接客戶對公司的產品需求下降,公司半導體領域產品產能利用率降低,毛利率下降。
公開信息顯示,美國2022年8月9日頒布的《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中諸多條款明確限制有關芯片企業在中國開展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以期晶圓廠制造產能重新回流美國,且日韓、歐洲等有跟進趨勢。在美國半導體領域的封鎖下,我國先進制程設備的研發生產目前受到較大限制。當然,這也倒逼加速推進了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裝備的研發生產進程。

另一方面,先鋒精科稱,由于光伏領域產品占比上升,而其毛利率相對較低,進一步拉低綜合毛利率。
當然,光伏領域有其特點。光伏設備廠商的終端客戶主要為光伏電池制造商,其每一輪產能投資通常規模較大且各輪投資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先鋒精科光伏設備精密零部件的主要客戶受到下游客戶2020年度至2021年度產能擴張的推動,向公司集中采購了較多光伏設備零部件,公司在2021年度內向其交付完畢大部分產品后,客戶尚未下達新的訂單。2023年度,受TOPCon、HJT等光伏新技術逐漸成熟影響,公司光伏設備零部件產品收入增速較快。
2024年一季度,先鋒精科扣非凈利潤又出現了429.28%的同比大漲,公司稱,主要原因系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半導體行業重新步入上行周期,終端晶圓廠資本性開支復蘇,公司半導體領域新訂單持續增加,產能利用率持續恢復。

數據顯示,2023年先鋒精科理論產能50.31萬小時,實際生產小時32.92萬小時,產能利用率87.32%;2024年一季度的產能利用率為98.02%。
上下游都有關聯交易
先鋒精科的關聯交易也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在公司完成的兩輪問詢中,關聯交易都被問詢。
根據材料,經常性關聯交易中,2020年至2024年一季度向關聯方銷售商品的金額分別為153.35萬元、294.42萬元、563.74萬元、77萬元、0萬元;向關聯方采購商品金額分別為622.72萬元、1378.86萬元、1509.65萬元、870.97萬元、298.94萬元。
在問詢函中,監管層提及,2020年至2022年先鋒精科關聯方銷售主要向靖江順希和靖江佳仁銷售廢料,公司向靖江順希和靖江佳仁銷售廢料的收入占公司整體廢料 收入的90%左右,同時,靖江順?;厥展緩U料占其回收的廢料總額的比例在75%左右,而公司向靖江佳仁和靖江順希的鋁屑銷售折扣率為75%,低于其他客戶價格或報價(80%、82%和85%)。
另外,向關聯方的采購,監管層稱部分加工均價與非關聯方差異較大,另外樂了精密的實際控制人是胡奔,胡奔間接持有先鋒精科1.45%的股份。在2020年至2022年,公司對樂了精密定制件的采購金額分別為1244.70萬元、2741.77萬元和2808.40萬元;從后續更新的數據看,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的金額分別為2472.48萬元、1211.88萬元。
在第一輪中,監管層要求公司就相關情況進行說明。在公司回復了之后,第二輪監管層表示,首輪回復通過比較不同外協供應商同一零件號及加工均價、不同供應商同型號定制件銷售單價來論證公允性,但所比較產品對應整體關聯采購金額占比較小;其次樂了精密的交易公允性未針對性做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