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靖
繼擬新增保薦代表人暫停業務類名單后,中證協再次出手聚焦券商投行業務。
界面新聞記者從券商人士處了解到,近日,中證協下發通知,要求各保薦機構報送滬深北交易所各板塊實施注冊制以來的具體保薦撤否項目及基本信息,并要求相關機構認真核對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系統中已報送項目信息的準確性。
具體來看,負面評價公示機制完善集中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調整保薦代表人分類名單A(綜合執業信息),在原名單中增加保薦代表人撤否項目信息。
另一方面,新增保薦代表人分類名單D(暫停業務類),公布最近三年內受過證監會行政處罰的,以及被證監會采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或暫不受理與行政許可有關文件等行政監管措施、被行業自律組織采取認定不適合從事相關業務或暫不接受簽字的文件或暫不受理出具的相關業務文件等紀律處分且在執行期的時任保薦代表人名單。
此次中證協要求券商報送撤否項目信息,正是為了落實上述負面評價公示機制的要求。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截至8月15日,2024年IPO終止審核企業數量接近350家,撤材料是當前IPO終止的主要原因。在年內有IPO保薦項目的71家券商中,58家有IPO項目終止,其中33家券商IPO撤否率超過50%,這其中14家券商撤否率達到100%。
具體看來,保薦家數排在前20名的券商中,95%的券商IPO撤否率超30%,僅東方證券承銷保薦撤回率低于上述數值。具體看來,東方證券承銷保薦共保薦18家企業,撤回5家,撤否率27.78%。
排在前20名的券商中,IPO撤否率排位居前10位的分別是開源證券(58.82%)、海通證券(54.35%)、東吳證券(52.94%)、國金證券(51.35%)、中信證券(51.16%)、民生證券(50.00%)、國投證券(50.00%)、中金公司(47.73%)、中信建投(47.54%)、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47.06%)。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中小型券商IPO撤否率達100%,這是由于保薦家數體量較小所致。具體看來,IPO撤回率高達100%的券商包括中原證券、東亞前海、華源證券、湘財證券、聯儲證券、世紀證券、太平洋、瑞信證券(中國)、華寶證券、國盛證券、華興證券、金圓統一證券、西南證券、金元證券共14家券商。
“監管機構正密切關注項目撤銷和否決的動態,這種監督將迫使保薦機構和投資銀行在選擇項目時更加小心謹慎,以減少過度包裝和美化項目。”一位滬上券商投行人士稱,“此番大量中止審查企業撤回材料,意味著不達標企業正在有序退出。外加近期三大交易所重啟項目受理與發審會,A股IPO正走在逐步清劣企穩的道路上?!?/p>
有資深投行人士表示,“上述要求旨在進一步規范和整頓投行業務,以防止出現‘一查就撤’的現象。如果IPO項目被自行撤回或被監管機構退回,相關信息將會被公開并給予負面評價,這也會促使券商的投行業務更加注重合規性。這些措施對保薦代表人來說自然會帶來一定的壓力,因此在實際業務操作中,保薦代表人將會更加重視遵守各地交易所和中國證監會的相關規定,確保報表的制作和提交符合合規要求?!?/p>
此外,投行業務自律監管平臺擬上線。近期,中證協還就《投行業務自律監管平臺常規數據報送接口(征求意見稿)》征求行業意見,擬推出投行業務自律監管平臺。券商需報送受罰事項、IPO項目撤否信息等。
投行業務自律監管平臺融合了中證協投行業務電子底稿目錄管理、投行業務電子底稿抽查、投行業務開展情況管理、保薦代表人執業行為信息管理和投行類質量評價等功能。券商需通過證聯鏈將相關信息報送至投行業務自律監管平臺。
針對IPO撤否問題,券商需要報送項目終止原因類型。當項目狀態為“受理后終止”時,報送人需要在“初審環節發現影響發行條件問題撤回”、“被確定為現場督導或現場檢查對象后撤回”、“審核未通過”、“其他原因撤回”中四選一進行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