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靖
界面新聞從券商處獲悉,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在行業內展開證券公司分支機構調研,以了解行業分支機構布局和運營有關情況,提高券商分支機構的管理水平。
據悉,中證協此次向各券商調研了近三年(2022年至2024年)網點的數量變化,包括分公司及營業部的新設數量和撤并數量。
中證協要求,本次調研券商需注明新設或撤并的網點類型,分為綜合型網點及特色型網點。綜合型網點即該網點無業務或模式側重,從事分支機構可開展的所有業務。特色型網點即該網點的定位側重于某一項業務或發展模式,比如機構業務網點、互聯網業務網點、智慧網點、社區網點等。
2024年,券商撤銷營業網點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5日,2023年以來上市券商共計發布34條營業部撤并公告,為推動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提高分支機構(包括營業部、分公司)運營效率,涉及超60家營業部將被撤銷。
業內人士認為,券商營業網點的撤并主要出于多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數字化轉型,二是成本控制。此外,隨著傭金率的下降和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的經紀業務利潤空間被壓縮,券商開始轉向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附加值更高的業務領域。這要求券商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整體服務質量。
與前幾年跑馬圈地搶占市場份額相比,近兩年券商營業部收縮趨勢明顯,裁撤成為了主旋律。有研報分析稱,未來營業部轉型大致分為四個方向,分別為公司方向、金融科技化、高端化以及無人化轉型。
分公司作為券商總部與各營業網點之間的中間樞紐,其戰略定位已經越來越被重視,分公司從單一經紀業務向全業務鏈條發展并且看重機構業務的機會拓展已經是行業一大趨勢。
“與傳統營業部相比較,分公司能夠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并輻射重點區域的服務能力,降本增效。另外,零售端的獲客渠道近年逐步線上化,隨著機構化進程的不斷高速發展,分公司開展投行業務,服務機構客戶等優勢愈加凸顯,或者更利于滿足目前券商展業生態的需求。”一券商非銀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記者解釋稱。
無人化趨勢更像是C類營業部與金融科技融合發展后的階段。例如,2020年春節后,受疫情影響全國超萬家證券營業部線下網點近乎停擺,但券商經紀業務則并未受到過多影響。
證券公司網點開展無人化模式,主要依靠的遠程在線操作終端設備,實現當前的臨柜業務辦理,諸如:創業板首次權限、融資融券權限業務以及其他高風險業務等。
2022年以來,券商經紀業務創收能力持續走低。根據wind的統計數據,2022年,行業的平均經紀業務收益達到了25.98億元,而其收入的增長速度是-17.52%;到了2023年,這一收入減少到了24.01億元,其增長率降至-8.82%,與2021年的29.13億元相比,減少了17.58%。
中國銀河相關業務負責人對此無奈地評論稱,“2007年,證券市場經歷了一次大牛市,全市場傭金比例高達千分之三。投資者們爭先恐后地排隊開戶,前臺的開戶員甚至沒有時間在中午喝水。由于業務量巨大,營業部的收入也相應提高,因此能夠提供全面的服務。”
“然而,現在證券市場的傭金比例已經降至萬分之二,交易量低迷,券商的利潤微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削減不必要的增值服務以降低成本。傳統營業部的規模也在不斷縮小,散戶交易大廳和大戶室的配置都在減少,這是近年來的趨勢。”他指出。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國券商共有營業部共計11647家。其中,中國銀河共有475家營業部遙遙領先其他券商,方正證券(376家)、國泰君安(367家)、廣發證券(340家)、國投證券(326家)、中泰證券(322家)、海通證券(315家)、中信建投證券(302家)、申萬宏源證券(292家)、興業證券(289家)排在前十位。
此外,長江證券(277家)、華泰證券(268家)、招商證券(268家)、中信證券(243家)、光大證券(239家)、中金財富(234家)、國信證券(225家)、華福證券(215家)均有超200家券商營業部。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