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正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成為撬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寧波市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牽引,聚焦有基礎、有場景、有需求的行業領域,確保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推動數據要素發揮乘數效應。今年以來,寧波市“氣象大數據融合助力港口管理能力提升”場景入選中國氣象局首批七個“氣象數據要素×”典型案例;“串聯全域動態感知賦能基層社會治理-海曙區‘地、房、人、用、管’數智治理應用”場景入選自然資源部、國家數據局2024年實景三維數據賦能高質量發展創新應用典型案例;“以‘化’融‘數’ 打造‘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入選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案例。寧波積極組織舉辦“數據要素×”大賽浙江分賽寧波站比賽,以賽促用,涌現出一批優秀應用,27件作品入圍浙江省復賽,遴選出首批涵蓋工業制造、交通運輸、醫療健康等12個行業領域共計70個技術先進、模式創新、應用成效顯著的“數據要素×”應用案例,形成了《2024寧波“數據要素×”典型案例匯編》。
氣象數據賦能一流強港,數智融合促質效
針對寧波舟山港大風、海霧、強對流等高影響天氣下的港口、?;?、海上工程、海事等行業提質增效訴求,寧波市氣象局推動跨部門數據融合,發布分港區逐小時風力精細化預報、海霧預報、強天氣分鐘級預警等產品,打造港航氣象“數據-技術-產品-機制”服務體系。近五年(2019年到2023年)港口大風管制準確率提升31.6%,風險率降低56.2%,霧季“分段引航”成功率由40%提升至70%。年均為港區增加可作業時長約150小時,直接經濟效益近6億元。

實景三維數據筑基,賦能全域動態基層智治
針對基層治理長期存在“聽不見、看不透、管不著”等難題,海曙區數據局聯合市資規局、海曙資規局,采用“共建共用共創”模式,以實景三維數據為空間底板,打通時空地理信息與基礎公共數據的壁壘,持續推進集成融合的“一圖四庫”(1張專曙地圖+實有人口庫、法人庫、AI事件庫和公共視頻監控庫等4個基礎庫)區級時空公共數據資源平臺,有效支撐基層治理需求,助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聚焦數智轉型,助力石化行業提質增效
針對在推進石化行業數字化改造中面臨的缺經驗、缺資金、阻力大等突出難題,寧波鎮海區聚焦產業特色,謀定行業數字化改造方向,通過制定數字化改造規劃,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助推石化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同時引培專業智造服務商,培育壯大新智造群體,創新“1+1+N+X”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模式,把化工產業大腦作為推動化工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產業生態機制。截至目前,鎮海區已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108個,占全區規上企業的15%左右。其中,石化行業累計建設31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包含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3個、省級未來工廠2個。形成了以“未來工廠”為引領,“5G+工業互聯網”為支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為主體的新智造集群,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高25%以上,運營成本下降12%以上。

萬“眼”合一,助力虛擬現實新交互
針對眼圖數據集生成過程中存在的采集費時費力、人工標注準確性差、數據多樣性不足等問題,甬江實驗室與溫州醫科大學合作通過利用人眼脫敏數據、公開數據庫、真人采集眼圖等數據資源,運用多維數據融合、數字孿生、AI模型、PCCR自動標注等關鍵使能技術,打造高精度精細化的虛擬數據集,實現數據采集成本降低80%以上,人力投入降低75%以上,極大地提高了標注效率,單位時間內數據標注量增加250倍。

四港聯動,全量要素集聚賦能智慧物流
針對企業從內陸出口貨物涉及物流環節多、物流鏈操作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浙江四港聯動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融合應用貨代、倉庫、碼頭、駁船等全省多維度物流數據,并運用AI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自動推薦多式聯運個性化路徑選擇,創新多式聯運組織模式,實現“一鍵訂艙、一碼約箱、一單報關、一站聯運、一路可視”,簡化和減少物流環節、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多式聯運訂艙效率超50%,物流追蹤服務查詢準確率達95%,3分鐘內響應率達100%,位居行業領先地位。
未來,寧波將繼續深化數據要素創新應用,推動數據要素與各類生產要素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進一步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