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見習記者 | 田鶴琪
9月10日晚間,國際油價遭遇大幅下跌,一夜回到兩年前。
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下跌2.96美元,收于每桶65.75美元,跌幅為4.31%;1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65美元,收于每桶69.19美元,創(chuàng)2021年12月以來新低。
原油價格大跌帶動美國能源股全線走低。標普500能源指數一度跌超2.3%,創(chuàng)下自2月以來的最低點。截至收盤,埃克森美孚跌3.65%,斯倫貝謝跌2%,康菲石油跌1.52%,雪佛龍跌1.48%,西方石油跌1.1%。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昨天公布新一期月度報告,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從178萬桶/日下調至174萬桶/日。這是兩個月來該組織第二次下調預期。加之美國經濟和就業(yè)數據近期持續(xù)疲軟,引發(fā)投資者對原油市場短期內將出現供應過剩的擔憂情緒。
但該報告仍稱,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仍處于健康水平,遠高于新冠疫情前140萬桶/日的歷史平均水平。
自7月初以來,油價大幅下跌,已抹去今年的所有漲幅。
截至7月31日,WTI原油現貨價格為77.91美元/桶,較上月末下跌3.63美元/桶,跌幅為4.5%。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為81.6美元/桶,較上月末下跌5.34美元/桶,跌幅為6.1%。
8月,在對中東地緣政治沖突以及原油需求前景的擔憂中,國際原油價格反復震蕩。截至8月底,WTI、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分別收于75.91美元/桶、79.94美元/桶,環(huán)比分別上漲0.13%、0.2%。
對于未來原油價格,市場預期普遍不高。
9月9日,摩根士丹利數周來第二次下調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測,因需求挑戰(zhàn)加劇,而供應依然充足。Martijn Rats等分析師的報告顯示,全球基準油價四季度將平均為75美元/桶;此前他們對10-12月的油價預測為80美元。
上個月,摩根士丹利才將10-12月的油價預期,從之前的85美元/桶進行了下調。其對明年大部分時間的預測也略有下降。
花旗預計,盡管油價可能出現技術性反彈,但若歐佩克+不承諾無限期延長現時減產力度,市場可能會對歐佩克+捍衛(wèi)70美元/桶的油價水平失去信心,石油均價可能在2025年降至60美元/桶。
“如果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60美元/桶,資金流動可能會進一步施壓,油價或要跌至50美元/桶之后才出現反彈。”花旗表示。
Phillip Nova高級市場分析師Priyanka Sachdeva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歐佩克的產量藍圖可能對油價至關重要。
Sachdeva稱,盡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最近的言論表明貨幣政策將開始放松,導致石油市場反彈,但歐佩克增產的可能性限制了油價的漲幅。其表示,市場正試圖估計出現額外供應的可能性,并對中東局勢升級的持續(xù)擔憂進行權衡。
當然,市場也有不同聲音。
在近日召開的亞太石油年會(APPEC)上,美國私募股權巨頭凱雷集團能源路徑首席戰(zhàn)略官杰夫·柯里(Jeff Currie )表示,全球市場嚴重夸大了石油供應過剩的局面,因為中國需求并不像總體數據所顯示的那樣悲觀,而美國原油產量今年基本持平。
他在APPEC上稱,202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基數效應和去庫存加劇了需求疲軟的局面。
供應方面,柯里表示,作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之一的美國,今年的黑油產量“持平”。黑油包括原油、燃料油、爐油、瀝青和焦油。
“市場嚴重高估了石油供應的泛濫程度,創(chuàng)紀錄的空頭倉位反映了這一點……我從未見過這種情況。”他說。
有其他行業(yè)觀察人士并不同意柯里對原油市場供應過剩問題的評估。
大宗商品交易公司Gunvor 的首席執(zhí)行官托比約恩·托恩奎斯特 (Torbj?rn T?rnqvist) 在會上表示:“我們生產的這些關鍵產品的石油可能比我們消耗的多得多,且這種平衡在未來一年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標普全球石油市場、能源和流動性研究主管吉姆·伯克哈德(Jim Burkhard)表示,加劇供應過剩擔憂的是,石油組織歐佩克+預計將在2025年增加產量,此舉將是其三年來首次增加產量。
伯克哈德預計,歐佩克+明年將自2022年以來首次增加石油供應,即使該組織決定不這樣做,全球的閑置石油產能(包括中東超過500萬桶/日的產能)也將給油價帶來壓力。
“石油供應過剩的周期仍在繼續(xù)。它會結束,但那將是2026年或更晚,”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