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據新華社報道,9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省蘭州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要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其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有序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電力外送通道規劃建設,加快重點行業清潔能源替代。
這是高層在建設風光大基地和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方面,首次使用了“有序推進”一詞。
2021年10月,習近平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布,中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
此后,政策文件中多以“加大力度規劃”、“加快推進”等詞來強調風光大基地的重要性。《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提出,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
風光大基地是構建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體系的重點建設任務。
2022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明確到2030年,中國將規劃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規模約455 GW。其中,“十四五”時期規劃建設總裝機約200 GW,“十五五”時期規劃建設約255 GW。
2021年12月,國家下發第一批風光大基地建設項目清單,規模總計97.05 GW。國家能源局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第一批已建成并網45.16 GW,第二批、第三批已核準超過50 GW,正在陸續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作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的重要支撐,風光大基地的并網消納瓶頸突出,部分項目并網節點已延期。
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蒙西、蒙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青海、新疆、西藏風電利用率低于95%;在光伏發電利用率方面,甘肅、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利用率分別為91.9%、90.9%、94.3%和71.1%。
今年6月末,國家審計署發布《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指出,新能源開發利用缺乏統籌。五省部分地區不顧自身消納、外送和配套保障能力上馬新能源項目,個別已投產項目2021年以來已累計棄電50.13億千瓦時。
此外,50個“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碎片化”。401個子項目中,有385個單體規模小于要求的100萬千瓦,增加配套電網建設與并網難度。
從建設周期來看,光伏電站通常需要3-6個月,風電項目為1年,而特高壓電網項目則需要1.5-2年,理論上特高壓電網建設應相比風光電站更先一步。2023年6月,中國首條以輸送“沙戈荒”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工程寧夏-湖南特高壓工程才開建。
一位電力行業專家對界面新聞指出,近幾年風光高速發展,但技術進步速度有限、系統協調逐步吃緊,需要調整節奏,風光大基地平均規模大、國資國企占比高,加上需要規劃建設配套送出路線,可以作為調整的抓手。
從風光整體裝機量來看,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風光裝機總量已達到12.06億千瓦,提前六年多實現了2030年的裝機目標。
風光大基地消納遇阻,僅是風光裝機量大增帶來的隱憂之一。隨著風光新能源平價上網政策實施,以及新能源入市等帶來電價下行,新能源收益率出現下滑。
以五大發電企業為代表的電力央企是投資新能源的主力軍。上述專家表示,隨著新能源規模、系統比重不斷擴大,“新能源”勢必成為常規能源,回報率勢必不斷下降。由于市場競爭逐步加劇、運維要求越來越高、大型央國企長期持有的特性日益凸顯。
發電央企也開始審慎對待新能源項目。
8月27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電投能源(002128.SZ)發布公告稱,為優化產業布局,提升資產質量,擬對外轉讓公司持有的山東那仁太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部股權。
山東那仁太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為推動山東省100 MW戶用光伏發電項目而成立,已投產9.99 MW。電投能源認為,上述公司2023年凈資產收益率為1.8%,屬低效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