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靖
今年上半年,A股股權融資規模陷入最近幾年來的低點。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統計,2024年上半年,A股IPO募資額約為324.9億元,同比下降84.5%;再融資募資額為1404.8億元,同比下降69%。
受此影響,多數券商投行均采取轉崗等方式緩解IPO速度放緩帶來的人員壓力。
近日,有社交平臺消息稱,某大型券商發放“中秋大禮包”,去年投行新入職員工全部去做債,涉及200+人,本次調整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考慮績效考評。對此,界面新聞記者進行求證,公司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投行“寒冬”在財報中已經得以印證。根據choice金融終端,43家上市券商2024年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50.23億元,同比下降12.69%;實現歸母凈利潤666.48億元,同比下降21.92%。投行業務方面,43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凈收入合計為140.18億元,同比下滑41.04%;8家上漲,35家下滑,投行業務收入下滑家數占比為81.39%。
這主要跟股權融資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有關。海通證券在半年報中統計,2024年上半年,A股市場共發行股票項目142個,同比下降62.23%;募集資金1294.6億元,同比下降77.3%;IPO上會審核項目23家,同比下降85.89%,通過率為82.61%,同比下降5.12個百分點。
相比股權類融資規模大幅縮水,今年上半年債券市場表現仍然相對穩定。中信建投研報指出,2024年上半年,債券市場融資額相對穩定,約為6.1萬億元,同比基本持平。
從競爭格局來看,仍舊是強者恒強,前20名市場份額合計約83%,前10名市場份額合計可達63%。
Choice金融終端顯示,今年上半年,40家券商債券承銷規模同比增長,占比約43%。其中,漲幅超三成的券商共16家,占比達17%。
今年上半年,頭部券商債券承銷規基本保持不變,前五家券商更是保持排名不變,規模穩中有升。Choice金融終端顯示,報告期內債券承銷規模居前的上市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8155.49億元)、中信建投證券(6169.45億元)、中金公司(4917.86億元)、國泰君安證券(4727.87億元)、華泰證券(3880.3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60%、-6.13%、-3.16%、13.75%、0.45%。
申萬宏源(2164.92億元)、中國銀河(2146.95億元)、海通證券(2048.74億元)、廣發證券(1951.59億元)、光大證券(1896.40億元)、招商證券(1716.08億元)、平安證券(1523.85億元)、東方證券(1334.24億元)、國開證券(1236.56億元)、中泰證券(1216.46億元)、華泰聯合(1147.71億元)、國信證券(1136.89億元)債券承銷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
同時,多家中小型券商也在債券承銷規模方面發力,華金證券債券承銷規模54.36億元,同比漲287.73%;華鑫證券(154.51億元)、世紀證券(43.52億元)、恒泰證券(35.29億元)同比漲幅分別為164.39%、163.76%、135.11%,同比翻倍。
在股權融資景氣度明顯走低的背景下,今年債券承銷對券商的投行業務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某中型券商資深保代向界面新聞表示,他們公司在債券承銷領域的業績表現不錯,今年該部門還計劃擴充團隊。
例如,今年2月,海通證券完成了中國最大規模的券商人民幣玉蘭債券首次發行,總額達35億元。玉蘭債券是一種創新債券,利用上海清算所和歐洲清算銀行的金融基礎設施,簡化了中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債券發行流程。同時,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推出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債券籃子”交易創新機制的背景下,中信證券、東興證券等券商也推出了相應的金融產品。
界面新聞發現,在滿足央國企、金融機構以及產業類客戶的債券融資需求外,多家券商持續推進債務融資創新,并增加對科創債、"一帶一路"債券、境外債券和碳中和債券等領域的投入。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此直言不諱:“投行現在產能嚴重過剩,壓力肯定大。”
今年3月,就有知情人士透露中信證券已對對100多名總部投行股權業務人員實施了調崗,旨在緩解IPO速度放緩帶來的人員壓力。調崗并未導致薪酬變化,但中信證券已開始實行末位淘汰制度。
該人士稱:“中信證券百余人從IPO股權崗轉至債權融資、并購重組、投資等業務條線,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去年投行業務大幅下滑。”
該券商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此次調整是中信證券內部的人員優化策略,涉及范圍較廣,中信證券的投行團隊規模龐大,總人數超過2000人。在過去幾年里,由于IPO項目數量眾多,公司需要迅速擴大團隊,提高薪酬并積極招募人才。然而,在當前的投行環境下,競爭激烈,僧多粥少,導致轉崗和辭職現象普遍。”
知情人士還透露,在當前證券業和投行環境不太樂觀的情況下,被調崗的員工在新崗位上完成業績考核可能會面臨相當大的壓力。如果考核連續不達標,可能會面臨降薪甚至被勸退。
同時,有接近中金公司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中金投行內部正在進行大規模組織結構調整,分散在不同地域的IPO行業組已被合并,以避免結構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