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圍繞重大改革任務,聚焦土地資源利用、礦產資源管理、海洋資源保障、地理信息測繪服務等方面,敢為善為、守正創新,取得扎實成效,為助推河北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4年7月,河北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等九部門,建立重大工程項目“未批先建”預警機制,包括項目建設信息共享、聯合選址選線、聯動審查審批、聯合管控防范、嚴查重處落實5項具體機制,從立項、選址、用林用地報批等各環節進行聯動審查審批,及時發現和制止未批先建用地用林用草行為,在全面保障能源、交通、水利、文旅、農業農村等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按時開工建設、順利實施的同時,有效保護耕地和林地、草地、濕地等自然資源。
加快建立全省“熟地清單一張圖”,依托全民所有土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梳理本行政區域內儲備土地相關信息,結合土地出讓年度計劃,將可供應地塊的面積、位置、規劃用途等基本信息錄入中國土地市場網系統的“土地推介”專欄,便于用地主體更加全面了解可用地塊信息,選擇適宜發展的項目用地,推動土地資源、政策紅利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對接。同時,印發《河北省建設用地使用標準(2024年版)》,明確十大類、55個行業建設項目用地指標,推動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
加強礦產資源儲量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一礦一檔案”賬戶管理模式,推進礦產資源儲量精細化管理,構建現代化礦產資源儲量管理體系,暢通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數據共享渠道,實現礦產資源儲量權屬信息、數據變化、時空位置、管理依據有機統一,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同時,通過開展可追溯、可對比、可呈現的儲量全生命周期流程和技術方法研究,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構建涵蓋部、省、市、縣四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礦業權人的“4+1”賬戶體系,提高礦產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優化用海審批,將海洋生態修復項目和非經營性國債項目用海用島審批權限下放到設區市政府,推動有效投資盡快落地見效。今年1月至7月,全省批準用海項目149個,同比增長396.67%;新增確權用海面積2271.10公頃,同比增長624.55%;涉及投資額256.95億元,同比增長184.72%。唐山港煤炭商業儲備基地后方堆場項目、唐山大金風電海洋工程高端裝備制造項目、黃驊港散貨港區原油碼頭一期工程等重點項目用海需求得到全面保障。
加快推進實景三維河北建設,搭建全省統一的地理空間基底和數據融合平臺,通過建設地形級實景三維、城市級實景三維、部件級實景三維、物聯感知數據接入與融合、在線系統與支撐環境等,實現資源、生態現狀信息與管理信息有機融合。截至2024年8月底,已建成107座北斗三號省級衛星導航定位基站,設立3446個國家級測量標志,全時提供精度優于3厘米的平面定位服務和精度優于5厘米的高程定位服務,基本完成全省范圍0.2米分辨率傾斜航空攝影,逐步實現0.2米分辨率地形級實景三維數據全省覆蓋,并在經濟建設、應急保障、自然資源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下一步,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將堅持奮發進取,聚焦改革任務,持續攻堅突破,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任務末端落實,推進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