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賽琪
界面新聞編輯 | 宋燁珺
“中資企業出海是這兩年的一個熱點,我們行業南向業務的勢頭也非常猛。”趙昭在中秋假期前一天終于結束海外出差落地上海。他畢業之后進入一家頭部期貨公司,現在工作重點是拓展國際業務,自去年以來,頻繁跟隨團隊去香港、新加坡等地公干。
去年以來,很多期貨公司在國際業務、跨境業務方面積極展業,有的期貨公司會協同母公司一起布局。
剛剛結束的中報季,期貨公司曬出的成績單說明了這個新趨勢正在對業績產生重要影響。
海外業務營收增長強勁
期貨公司開始發力境外金融業務,試圖找到營收增長的新動力。
在出海的期貨公司中,南華期貨(603093.SH)的境外業務發展勢頭最為強勁,是業內公認的佼佼者。根據財報,今年上半年南華期貨實現歸母凈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36.73%,其中境外金融實現凈利潤2億元。
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向界面新聞表示,南華期貨對公司境外業務的定位是服務中資實體企業海外業務的風險管理,為中資實體企業出海保駕護航。伴隨著中資實體企業在海外投資礦山、能源等資源,更多地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南華的境外業務在集團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在境外金融服務業務上,南華期貨從2006年開始布局期貨經紀業務,2011年開始布局清算業務。目前期貨經紀、清算、實物交割等服務性業務已趨于成熟,三者之間的互動成為該公司業務的顯著增長點。
今年上半年永安期貨(600927.SH)交出了121.11億元的營收成績單,境外金融板塊的業績同比增長,實現營業收入3.01億元,營業利潤6997.29萬元,同比增長9.74%,這塊業務主要通過新永安金控及其子公司開展。
新永安金控總經理姚律向界面新聞表示,境外業務作為永安業務6+1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收入得益于前幾年美聯儲加息政策的環境優勢,相比于其他板塊而言稍微出彩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永安期貨境外期貨經紀業務交易量同比增長75.06%,機構客戶權益占比提升至80%,機構客戶交易量占比提升至70%。
關于如何拓展機構客戶業務,姚律表示,相比于個人客戶而言,機構客戶的需求更為專業,需要得到機構客戶的認可,重要的是解決機構客戶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服務的反饋速度,交易的范圍廣度等,只有綜合服務實力提升才可以滿足機構客戶的多元化的需求。
出海,尋找業務發展新勢能
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并且在很多工業產品中,我國的產品產量均是位居全球第一,龐大的工業基礎意味著商品期貨的發展擁有廣闊的生長土壤。
姚律表示,通過研究產業鏈條,尤其是需要涉及到進出口相關的鏈條,幫助企業匹配到海外期貨市場與國內市場的對應品類,幫助實體企業管理價格風險,與產業一起做好海外期貨市場與國內市場的鏈接。
我國期貨市場與海外市場的聯結一直不斷加深。
2013年中金所批準首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股指期貨開戶申請入市參與交易。
2022年,國內4家商品交易所相繼發布公告,QFII、RQFII獲準參與期貨期權交易,首批涉及41個品種,為境外資金參與我國衍生品市場提供了合法合規的通道和方式,標志著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進程的又一次加速。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向界面新聞表示,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中資公司開展國際化風險管理業務。例如,《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辦法》允許有進出口權的國有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操作。這些政策為期貨公司“走出去”服務中資企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據。
尤其最近兩年,中國企業出海的熱情高漲,對出海業務進行風險管理的需要也在增多,助推了期貨公司海外風險管理業務的發展。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上市公司實現海外業務收入3.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84%,增長率提升9.93個百分點;海外業務收入占比10.98%,同比提升1.39個百分點。
除了市場需求、監管鼓勵,為了拓展業務、尋找增長新動能,期貨公司也愿意出海布局。
2017年時南華期貨在新加坡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橫華國際,成為新加坡交易所的首個中資期貨清算會員。2023年下半年,國泰君安新加坡有限公司正式展業。2024年初,東證期貨全資子公司東證期貨國際(新加坡)有限公司獲得了新加坡金管局頒發的資本市場證券牌照。
“期貨公司長期面臨業務模式單一、行業內部競爭激烈的局面,迫切需要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出海,這構成了期貨公司的重要新客群。”韓乾說。
目前國內期貨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期貨經紀業務,但這一主要業務面臨傭金率下滑、客戶權益規模下滑的影響,公司要向國際化、財富管理等創新型業務延伸,避免業務收入來源單一。有多家公司在披露的2024半年報中這樣表示。
有期貨業內人士坦言,公司的機構客戶類型還是比較多樣化的,不光是出海的中資機構,還包括QFII機構、海外投行、中資私募、對沖基金,都有覆蓋和涉獵,能夠向客戶提供多元的服務,包括QFII/RQFII、跨境收益互換等。
牌照不斷完善,才能下好這盤棋
期貨公司海外展業離不開牌照加持。
在境外牌照上,近期南華期貨的南華美國有限公司取得了ICE-US交易所的清算資質,目前已擁有11個全球交易所清算會員席位。
“未來將進一步提升集團的清算優勢和資金的安全性,針對ICE提供包括能源、農產品、金屬等比較熱門的期貨合約與同行一起服務央企,利用全球清算優勢為央企提供跨境交易、結算和實物交割等服務,實現快速、安全的軋平頭寸,降低進出口貿易的敞口風險。”
羅旭峰表示,公司目前是中資境外期貨機構中牌照最為齊全的公司,后續會在清算業務、實物交割、低波動率的資管產品方面持續發力。
“南華業務結構增長很大的亮點是在南向的國際業務,”有期貨從業者向界面新聞解釋,因為他們在海外多地拿到牌照了。所以即便是不做業務,只吃境外的利率也有很大的收入。”
該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一家期貨公司的清算牌照非常多,是清算交易所的會員,可以直接參與清算,整體成本會壓縮很多,客戶當然愿意在他那里交易。而且有清算牌照的期貨公司還可以幫別家提供清算服務,相對于可以賺兩份的錢。”
“牌照布局本身其實是一個重資產的布局,如果不結合現有客戶的資源和需要,盲目布局則是對股東回報的不明智做法。”姚律向界面新聞表示。
他說,目前新永安金控扎根于香港,獲取的大部分牌照都是香港受規管活動的,但我們也很清楚不同國家和地區擁有不同優秀的期貨交易品種的定價權,因此除了香港以外,未來也會考慮在其他國家布局一些性價比合適,更能滿足客戶需要的牌照,做橫向的發展。
“至于新加坡市場,主要是圍繞經紀業務進行開展,因此未來也計劃沿著此方向做縱向深挖,向清算市場進發,能更好地滿足客戶在清算、交割方面的需要。”
出海會面臨哪些風浪?
“中資企業出海是這兩年的一個熱點,考慮到海外整體利率較高,南向的勢頭非常猛,所以我們也會跟客戶溝通一些南向的業務。”趙昭提到。
不過他指出,很多機構現在考慮在新加坡或者香港設點,但是會有一個問題,就是資金出境的問題,目前資金出境主要的渠道主要就是QDLP等類型,有額度限制。
韓乾向界面新聞表示,中國期貨公司在國際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涉及市場環境、政策法規、文化差異以及人才管理等多個方面。
海外的期貨公司較難吸引專業的國際化人才,缺乏穩定的人才隊伍,這制約了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另外我國出海的期貨公司與國際大型期貨公司相比,在資本實力、投資理念、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由于這些原因,期貨公司目前服務的客戶群體主要還是中資企業,離真正的國際化還有較遠的距離。
他建議,監管部門可以牽頭擬定期貨數據跨境相關協議文本,簡化行政監管流程,提高數據跨境的合規標準,從而支持期貨公司跨境提供金融服務。支持期貨公司本部與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境外子公司聯動協作,幫助境外投資者了解中國市場,并利用中國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
姚律也提到了本土化的問題。他說,雖然期貨品種是標準化的交易,但服務策略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實際是需要有所不同的,亟待我們做好本土化的工作,通過招聘具有本土資源的員工或者加入當地的組織群體,了解當地機構的需要,積極與客戶群體溝通,并逐步總結出客戶畫像,為未來的服務提供指引,并根據反饋的結果來不斷修正本土化的服務方案。
“每家期貨公司都在尋求自己的特色化,光靠進經紀業務展業的話,肯定不能長遠。國際業務可能不是我們業務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我覺得是未來業務創新的一個亮點。”趙昭感慨道。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中趙昭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