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以“引領范式變革,擴大開放合作,深化新時期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主題的第36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落下帷幕。
在9月22日晚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表示,十年來,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已經形成基本框架,實現了科技綜合實力和創新整體效能的大幅提升。
龔正表示,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開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將堅持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據介紹,上海已與近20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合作備忘錄,建設了6家國家級、39家市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上海將持續探索國際科技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不斷擴大“朋友圈”。
上海將繼續參與和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繼續支持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國際大洋鉆探計劃、平方公里射電望遠鏡區域中心建設,構筑國際基礎研究的合作平臺。
上海還將擴大科技計劃和項目對外開放,聚焦量子科技、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優化“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謀劃布局一批科技重大項目,實施全球科技伙伴計劃,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與此同時,上海將推動外資企業在滬開展研發活動,深入實施外資研發中心提升計劃,支持外資企業設立全球研發中心和開放式創新平臺,鼓勵外資企業申報我市的科技計劃。同時,上海也支持上海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走出去”,在全球布局研發中心、創新中心。
龔正表示,上海創新資源豐富,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為此,上海將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建設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目前,上海已建、在建和規劃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有20個,初步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科學設施集群。上海將推動一批設施對標國際先進運營模式,更好地發揮促進國際合作的作用。
二是推動建設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去年,上海首批掛牌了7家高質量孵化器,2家是外資企業設立的。上海將繼續支持鼓勵國際科技組織、跨國公司、創新服務機構在滬設立創新平臺、孵化器和分支機構。
三是持續辦好促進合作交流的品牌活動。上海將進一步提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浦江創新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國際化平臺的影響力和引領力,擴大“WeStart”、“海聚英才”、“創·在上海”等全球創新創業活動的溢出效應。
龔正表示,上海將持續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推動資金、數據、技術、人才等平臺的多維度貫通,促進各類創新要素暢通流動、高效配置。
在資金方面,上海將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國際金融中心聯動,支持境外資產管理機構以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的方式,投資創新創業活動。在數據方面,上海將提依托上海數據交易所、國際數據港等平臺,探索高效、便利、安全的跨境數據流動機制。在技術方面,上海支持創新成果跨境轉化孵化,促進跨境技術交易結算便利化。
龔正還表示,未來,上海將繼續踐行中國政府提出的《國際科技合作倡議》,與各方攜手推進全球科技治理框架的構建與迭代,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創新環境,更好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共同扎緊科技安全可控的籬笆。
市咨會主席、羅氏集團董事會主席施萬同時表示,下一次咨詢會議將于2025年10月12日在上海舉行,主題為“開放、創新、包容——邁向2030的上海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