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醫藥大佬“變向借殼”上港股,高瓴、淡馬錫、紅杉誰是大贏家?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醫藥大佬“變向借殼”上港股,高瓴、淡馬錫、紅杉誰是大贏家?

億騰醫藥的一條腿已邁進港股市場。

文 | 野馬財經 趙普

編輯丨高巖

四年前市值超百億港元、如今不到10個億港元的嘉和生物-B(簡稱“嘉和生物”,6998.HK)近期又受到市場持續關注,因為不久前剛宣布要與億騰醫藥合并,這被稱為“港股18A市場首個反向收購案例”。(港股"18A",即香港交易所《上市規則》中“主板上市規則”的第十八條A章中,允許未盈利和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條款。 )

前幾日,嘉和生物宣布以換股形式與億騰醫藥訂立合并協議,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稱將改為億騰嘉和。在合并后的新公司中,億騰醫藥股東占比77.43%,嘉和生物股東占比22.57%,億騰醫藥實際控制人倪昕將成為合并后新公司的控股股東。

從目前雙方股東情況看,合并后新公司股東將包括高瓴、淡馬錫、奧博資本、紅杉資本等醫藥行業知名投資機構。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分析認為,“嘉和生物通過合并方式收購億騰醫藥,構成了一次反向收購。這種交易有時被市場參與者視為一種變相的借殼上市,因為它允許未上市公司的股東通過合并進入上市公司,從而繞過了傳統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流程?!?/p>

另據《經濟觀察報》最新報道,億騰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倪昕表示,這次合并仍要走港交所的上市流程,預期明年一季度才能正式完成收購。

這個消息對嘉和生物的股價并未形成持久利好,10月7日開盤暴漲的熱度僅維持了1天,很快又出現回落。截至10月10日,嘉和生物收盤價為1.84港元/股,相比10月7日開盤價下跌超40%,目前總市值約9.57億港元。

來源:東方財富網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億騰醫藥此前多次IPO均未成功,這次合并則是兩家公司背后的投資人共同推動,合并后雖然可以促進兩家公司業務協同發展,但也不乏獲利退場的考慮。

億騰醫藥創始人已入股嘉和生物

嘉和生物與億騰醫藥約定的合并協議顯示,嘉和生物將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結算,不會有現金支出。

其實,早在10月4日,億騰醫藥已經“實際入場”了。10月4日數據顯示,億騰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倪昕“買入”嘉和生物約8.8億股。以10月10日嘉和生物1.84港元/股的價格計算,這部分股份市值約16.2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倪昕出生于1971年,現為中國香港籍,早年間在江蘇求學、工作,有著多年的醫療銷售工作經驗。國內專業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投融界顯示,倪昕曾獲得江蘇大學醫學博士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2001年創辦億騰醫藥。

此外,投資方Boundless Plain Holdings Limited、Skycus ChinaFund,L.P.、李浩良通過場外增持嘉和生物1.555億股,每股均價2.89港元,最新持股數量為1.555億股,最新持股比例29.9%。

來源:東方財富網

投融界顯示,Skycus ChinaFund,L.P.是一家于開曼群島成立的有限合伙企業,管理資產超過500百萬美元。由天壹紫騰資產管理(寧波)有限公司負責管理。SkycusChinaFund,L.P.擬主要投資于戰略新興產業(包括TMT、文化、運動及醫療健康產業),覆蓋成長期及成熟期投資組合。

億騰醫藥此前的招股書顯示,Skycus在億騰醫藥中持股比例約為9.06%。

嘉和生物表示,根據 2024 年 10 月 4 日生效的合并協議,Skycus China Fund,L.P. 將在合并生效后發行一定數量的對價股份。擬發行的對價股份數量根據股份交換比率確定,該比率將在合并生效時間確定。

事實上,在億騰醫藥之前,嘉和生物已經多次“倒手”,不少投資者出現在嘉和生物股東名單上,隨后又悄悄離開,有人靠嘉和生物賺錢,也有人“踏空”虧損。

嘉和生物的創始人是周新華,曾任全球最大生物制藥公司Amgen工藝開發科學總監,曾借助投資搭建單抗藥物研發與生產化平臺,成立了欣潤(上海)藥業有限公司,也就是后來的嘉和生物。

隨后在2013年,周新華把嘉和生物63.48%股權賣給了沃森生物,成交價2.92億元。5年后的2018年,沃森生物又把部分嘉和生物的股權賣給了康恩貝、高瓴資本,股權轉讓后沃森生物收益約為11.29億元。

2020年10月,嘉和生物港股上市后,股東包括高瓴、康恩貝、沃森生物,淡馬錫、高盛、黑石、泰格醫藥旗下的觀由資本等10多家。

但隨著嘉和生物股價下跌,產品商業化不足等情況,股東陸續減持或退場,原持股5%以上的股東只剩下高瓴資本、沃森生物、淡馬錫等資本方。

來源:嘉和生物招股書

在嘉和生物頻繁進出的不僅是股東,還有高管人員,其屢次調整也為公司發展增添了不穩定性。

2021年,董事長易清清、董事李明先后辭去公司董事會職務;2022年4月,嘉和生物創始人周新華宣布辭去集團總裁、執行董事職位,他在2023年11月出任了北京佰諾達生物CSO和上海佰諾因泰生物CEO;2024年9月13日,從2021年11月開始擔任嘉和生物董事長的郭峰,也辭去了嘉和生物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職務,但仍是嘉和生物首席執行官。

事實上,除了高管變動外,嘉和生物公司的員工數量也出現大幅減少。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嘉和生物員工人數大幅變化,由222人下降到104人;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員工人數再由104人下降到28人。

來源:嘉和生物2024年半年報

誰在嘉和生物身上賺了錢?

著名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表示,億騰醫藥與嘉和生物的合并,被一些投資人視為“借殼上市”,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這也是一次多贏的局面,尤其是對嘉和生物來說,之前的投資方已經有了很不錯的“退路”,隨時可以套現離場。

據了解,嘉和生物成立于2007年,產品管線涵蓋全球前三大腫瘤(乳腺癌、肺癌、胃腸道腫瘤)以及血液腫瘤,公司在2020年登陸港交所,當時的投資方包括高瓴、康恩貝、沃森生物、淡馬錫、高盛、黑石以及泰格醫藥旗下的觀由資本等,其IPO獲得了約1247倍的超額認購。

當年招股書顯示,嘉和生物2020年上市時引入了12名基石投資者,其認購總額約為1.87億美元。這其中,高瓴投資下屬公司HHJH Holdings Limited認購3500萬美元,淡馬錫旗下公司Aranda Investments Pte. Ltd. 認購2000萬美元。

但嘉和生物上市后的業績并不理想,今年上半年,嘉和生物總營收僅1447萬元,全面虧損總額約1.32億元。2020年至2024上半年,嘉和生物四年半的累計營收只有4071萬元,其中2021年和2023年還是零收入;另據東方財富網統計數據,嘉和生物2018年至2023年合計凈利潤虧損已達61.07億元。

對于高瓴資本、淡馬錫等一眾投資者而言,從嘉和生物2020年上市至今的營收、利潤來看,很難說能否收回成本。

此外,從股價收益來看,投資者的長期收益也不高。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上市至今,其股價最高值是上市當天,其盤中股價最高曾達到32.2港元,但隨后這些年中,嘉和生物股價整體呈現下跌走勢,再也沒有回到過32.2港元/股的高點,其中股價最低時還曾一度達到0.85港元/股。

從增減持情況看,高瓴資本和淡馬錫在嘉和資本2020年上市后的第一個季度曾有少量減持。

據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在2020年10月7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高瓴旗下的HHJH Holdings Limited減持嘉和生物約1340萬股,淡馬錫旗下Aranda Investments Pte. Ltd.則減持了122萬股。

另據歷史股價顯示,上述期間,嘉和生物的股價在32.2港元/股~16港元/股之間震蕩。

嘉和生物股價歷史走勢 來源:東方財富網

即使以上述時間內的最低股價計算,高瓴資本減持的股份市值也超過2.1億港元,而嘉和生物IPO時,高瓴資本認購股份的成本為3500萬美元,這部分成本基本收回。而淡馬錫在減持上述少量股份后就沒有進一步減持,僅按此計算,尚未回收本金。

從2020年底至2024年6月30日,高瓴資本持有嘉和生物約1.28億股,淡馬錫持有嘉和生物約2916萬股,一直未變。

億騰醫藥能否“借殼生金”?

如今,隨著億騰醫藥的反向收購,嘉和生物的管理層、研發管線、銷售渠道等人員、業務都會面臨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嘉和生物目前非常缺乏資金,合并后的新公司,能否如愿為億騰醫藥帶來良好融資環境呢?

據“經濟觀察網”最新報道稱,嘉和生物的管線沒有太多差異化的特點,股價比較低,融資渠道也不是太通暢,轉股轉板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目前非常需要現金。

截至2023年底,嘉和生物現金及銀行結余降至11.66億元,截至2024年6月底則進一步降至10.27億元。嘉和生物表示,現金和銀行結余減少主要是由于經營虧損。

雖然嘉和生物對媒體表示,上述資金仍可支持公司未來5年運營,但從之前的開支費用來看,僅約10億元的資金無法再支撐嘉和生物繼續保持前幾年的研發力度。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嘉和生物研發開支同比縮減50%至1.1億元,而2020年至2023年的研發開支分別為6.97億元、6.13億元、5.84億元和5.64億元。

另外,從產品研發、商業轉化來看,嘉和生物仍需要大力研發,推進產品商業化。嘉和生物首款獲批上市的藥物,是2022年3月的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藥,但該產品在上市前就有同行在售,不僅如此,嘉和生物推進該產品上市后,還被納入國家醫藥集采,導致上市后利潤大幅低于預期。

除了上述產品,嘉和生物還沒有更多產品獲批上市。上市產品單一、利潤較低、研發資金難以為繼……等等問題,也都印證了上述報道中提到的嘉和生物“目前非常需要現金”。

在進入2024年下半年后,嘉和生物顯然加快了獲取資金的步伐,其在9月份宣布成立新公司Candid Therapeutics, Inc.,并獲得首批3.7億美元融資。

而相比“缺錢”的嘉和生物,億騰醫藥則面臨著投資人如何退出的問題,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上市,之前億騰醫藥屢次嘗試IPO,也不乏這方面的需求。

招股書顯示,億騰醫藥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實控人為倪昕,他通過Suremoment Investments、ChinapharmHolding、Chinapharm Group等合計持有公司45.19%%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紀商業評論》報道指出,億騰醫藥在2022年8月、2023年2月兩次派息總額高達2000萬美元,合計超1.4億元,而創始人倪昕持有約45.19%公司股權,按比例計算,他可從上述分紅中分得903.8萬美元,約合6300萬元。

有投資人表示,上述高額分紅的情況需要新公司提高財務行為的透明度,以確保其合規性。

除了倪昕,億騰醫藥的其他股東包括OrbiMed、紅杉資本、SCC Growth、Skycus、浦發銀行、Risehill Investments Limited、Clear Peak Investments Limited等合計15家投資方。

從上市融資角度來看,億騰醫藥此前的業績對投資方還是有吸引力的,其2021年~2023年的營收分別為20.73億元、20.74億元、23億元,利潤分別為1.57億、3.06億元、3.08億元。

億騰醫藥的產品專注于抗感染、CVD及呼吸系統治療領域中的原研藥,穩可信、??虅诤蛢|瑞平三款核心產品已經商業化;同時,億騰醫藥也在布局創新藥物,包括景助達(HDAC抑制劑),主要用于治療HR+/HER2-乳腺癌。

而嘉和生物的主打產品GB491(Lerociclib),同樣可用于治療乳腺癌患者,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兩家公司在該疾病領域的研發具有一致性。

但未來風險仍主要在于能否順利通過監管。

黃立沖分析稱,“考慮到嘉和生物與億騰醫藥合并后的新公司股東結構,以及億騰醫藥此前未能通過IPO上市,聯交所可能會對此交易進行更深入的審查。此外,考慮到合并后的公司將包括多家知名投資機構作為股東,這可能會對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未來的融資活動產生影響?!?/p>

已經多次沖刺IPO失敗的億騰醫藥,能否成功進入港交所呢?

你看好億騰醫藥登陸港交所嗎,你會買入它們的股票嗎?評論區聊聊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醫藥大佬“變向借殼”上港股,高瓴、淡馬錫、紅杉誰是大贏家?

億騰醫藥的一條腿已邁進港股市場。

文 | 野馬財經 趙普

編輯丨高巖

四年前市值超百億港元、如今不到10個億港元的嘉和生物-B(簡稱“嘉和生物”,6998.HK)近期又受到市場持續關注,因為不久前剛宣布要與億騰醫藥合并,這被稱為“港股18A市場首個反向收購案例”。(港股"18A",即香港交易所《上市規則》中“主板上市規則”的第十八條A章中,允許未盈利和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條款。 )

前幾日,嘉和生物宣布以換股形式與億騰醫藥訂立合并協議,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稱將改為億騰嘉和。在合并后的新公司中,億騰醫藥股東占比77.43%,嘉和生物股東占比22.57%,億騰醫藥實際控制人倪昕將成為合并后新公司的控股股東。

從目前雙方股東情況看,合并后新公司股東將包括高瓴、淡馬錫、奧博資本、紅杉資本等醫藥行業知名投資機構。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分析認為,“嘉和生物通過合并方式收購億騰醫藥,構成了一次反向收購。這種交易有時被市場參與者視為一種變相的借殼上市,因為它允許未上市公司的股東通過合并進入上市公司,從而繞過了傳統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流程?!?/p>

另據《經濟觀察報》最新報道,億騰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倪昕表示,這次合并仍要走港交所的上市流程,預期明年一季度才能正式完成收購。

這個消息對嘉和生物的股價并未形成持久利好,10月7日開盤暴漲的熱度僅維持了1天,很快又出現回落。截至10月10日,嘉和生物收盤價為1.84港元/股,相比10月7日開盤價下跌超40%,目前總市值約9.57億港元。

來源:東方財富網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億騰醫藥此前多次IPO均未成功,這次合并則是兩家公司背后的投資人共同推動,合并后雖然可以促進兩家公司業務協同發展,但也不乏獲利退場的考慮。

億騰醫藥創始人已入股嘉和生物

嘉和生物與億騰醫藥約定的合并協議顯示,嘉和生物將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結算,不會有現金支出。

其實,早在10月4日,億騰醫藥已經“實際入場”了。10月4日數據顯示,億騰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倪昕“買入”嘉和生物約8.8億股。以10月10日嘉和生物1.84港元/股的價格計算,這部分股份市值約16.2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倪昕出生于1971年,現為中國香港籍,早年間在江蘇求學、工作,有著多年的醫療銷售工作經驗。國內專業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投融界顯示,倪昕曾獲得江蘇大學醫學博士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2001年創辦億騰醫藥。

此外,投資方Boundless Plain Holdings Limited、Skycus ChinaFund,L.P.、李浩良通過場外增持嘉和生物1.555億股,每股均價2.89港元,最新持股數量為1.555億股,最新持股比例29.9%。

來源:東方財富網

投融界顯示,Skycus ChinaFund,L.P.是一家于開曼群島成立的有限合伙企業,管理資產超過500百萬美元。由天壹紫騰資產管理(寧波)有限公司負責管理。SkycusChinaFund,L.P.擬主要投資于戰略新興產業(包括TMT、文化、運動及醫療健康產業),覆蓋成長期及成熟期投資組合。

億騰醫藥此前的招股書顯示,Skycus在億騰醫藥中持股比例約為9.06%。

嘉和生物表示,根據 2024 年 10 月 4 日生效的合并協議,Skycus China Fund,L.P. 將在合并生效后發行一定數量的對價股份。擬發行的對價股份數量根據股份交換比率確定,該比率將在合并生效時間確定。

事實上,在億騰醫藥之前,嘉和生物已經多次“倒手”,不少投資者出現在嘉和生物股東名單上,隨后又悄悄離開,有人靠嘉和生物賺錢,也有人“踏空”虧損。

嘉和生物的創始人是周新華,曾任全球最大生物制藥公司Amgen工藝開發科學總監,曾借助投資搭建單抗藥物研發與生產化平臺,成立了欣潤(上海)藥業有限公司,也就是后來的嘉和生物。

隨后在2013年,周新華把嘉和生物63.48%股權賣給了沃森生物,成交價2.92億元。5年后的2018年,沃森生物又把部分嘉和生物的股權賣給了康恩貝、高瓴資本,股權轉讓后沃森生物收益約為11.29億元。

2020年10月,嘉和生物港股上市后,股東包括高瓴、康恩貝、沃森生物,淡馬錫、高盛、黑石、泰格醫藥旗下的觀由資本等10多家。

但隨著嘉和生物股價下跌,產品商業化不足等情況,股東陸續減持或退場,原持股5%以上的股東只剩下高瓴資本、沃森生物、淡馬錫等資本方。

來源:嘉和生物招股書

在嘉和生物頻繁進出的不僅是股東,還有高管人員,其屢次調整也為公司發展增添了不穩定性。

2021年,董事長易清清、董事李明先后辭去公司董事會職務;2022年4月,嘉和生物創始人周新華宣布辭去集團總裁、執行董事職位,他在2023年11月出任了北京佰諾達生物CSO和上海佰諾因泰生物CEO;2024年9月13日,從2021年11月開始擔任嘉和生物董事長的郭峰,也辭去了嘉和生物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職務,但仍是嘉和生物首席執行官。

事實上,除了高管變動外,嘉和生物公司的員工數量也出現大幅減少。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嘉和生物員工人數大幅變化,由222人下降到104人;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員工人數再由104人下降到28人。

來源:嘉和生物2024年半年報

誰在嘉和生物身上賺了錢?

著名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表示,億騰醫藥與嘉和生物的合并,被一些投資人視為“借殼上市”,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這也是一次多贏的局面,尤其是對嘉和生物來說,之前的投資方已經有了很不錯的“退路”,隨時可以套現離場。

據了解,嘉和生物成立于2007年,產品管線涵蓋全球前三大腫瘤(乳腺癌、肺癌、胃腸道腫瘤)以及血液腫瘤,公司在2020年登陸港交所,當時的投資方包括高瓴、康恩貝、沃森生物、淡馬錫、高盛、黑石以及泰格醫藥旗下的觀由資本等,其IPO獲得了約1247倍的超額認購。

當年招股書顯示,嘉和生物2020年上市時引入了12名基石投資者,其認購總額約為1.87億美元。這其中,高瓴投資下屬公司HHJH Holdings Limited認購3500萬美元,淡馬錫旗下公司Aranda Investments Pte. Ltd. 認購2000萬美元。

但嘉和生物上市后的業績并不理想,今年上半年,嘉和生物總營收僅1447萬元,全面虧損總額約1.32億元。2020年至2024上半年,嘉和生物四年半的累計營收只有4071萬元,其中2021年和2023年還是零收入;另據東方財富網統計數據,嘉和生物2018年至2023年合計凈利潤虧損已達61.07億元。

對于高瓴資本、淡馬錫等一眾投資者而言,從嘉和生物2020年上市至今的營收、利潤來看,很難說能否收回成本。

此外,從股價收益來看,投資者的長期收益也不高。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上市至今,其股價最高值是上市當天,其盤中股價最高曾達到32.2港元,但隨后這些年中,嘉和生物股價整體呈現下跌走勢,再也沒有回到過32.2港元/股的高點,其中股價最低時還曾一度達到0.85港元/股。

從增減持情況看,高瓴資本和淡馬錫在嘉和資本2020年上市后的第一個季度曾有少量減持。

據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在2020年10月7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高瓴旗下的HHJH Holdings Limited減持嘉和生物約1340萬股,淡馬錫旗下Aranda Investments Pte. Ltd.則減持了122萬股。

另據歷史股價顯示,上述期間,嘉和生物的股價在32.2港元/股~16港元/股之間震蕩。

嘉和生物股價歷史走勢 來源:東方財富網

即使以上述時間內的最低股價計算,高瓴資本減持的股份市值也超過2.1億港元,而嘉和生物IPO時,高瓴資本認購股份的成本為3500萬美元,這部分成本基本收回。而淡馬錫在減持上述少量股份后就沒有進一步減持,僅按此計算,尚未回收本金。

從2020年底至2024年6月30日,高瓴資本持有嘉和生物約1.28億股,淡馬錫持有嘉和生物約2916萬股,一直未變。

億騰醫藥能否“借殼生金”?

如今,隨著億騰醫藥的反向收購,嘉和生物的管理層、研發管線、銷售渠道等人員、業務都會面臨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嘉和生物目前非常缺乏資金,合并后的新公司,能否如愿為億騰醫藥帶來良好融資環境呢?

據“經濟觀察網”最新報道稱,嘉和生物的管線沒有太多差異化的特點,股價比較低,融資渠道也不是太通暢,轉股轉板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目前非常需要現金。

截至2023年底,嘉和生物現金及銀行結余降至11.66億元,截至2024年6月底則進一步降至10.27億元。嘉和生物表示,現金和銀行結余減少主要是由于經營虧損。

雖然嘉和生物對媒體表示,上述資金仍可支持公司未來5年運營,但從之前的開支費用來看,僅約10億元的資金無法再支撐嘉和生物繼續保持前幾年的研發力度。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嘉和生物研發開支同比縮減50%至1.1億元,而2020年至2023年的研發開支分別為6.97億元、6.13億元、5.84億元和5.64億元。

另外,從產品研發、商業轉化來看,嘉和生物仍需要大力研發,推進產品商業化。嘉和生物首款獲批上市的藥物,是2022年3月的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藥,但該產品在上市前就有同行在售,不僅如此,嘉和生物推進該產品上市后,還被納入國家醫藥集采,導致上市后利潤大幅低于預期。

除了上述產品,嘉和生物還沒有更多產品獲批上市。上市產品單一、利潤較低、研發資金難以為繼……等等問題,也都印證了上述報道中提到的嘉和生物“目前非常需要現金”。

在進入2024年下半年后,嘉和生物顯然加快了獲取資金的步伐,其在9月份宣布成立新公司Candid Therapeutics, Inc.,并獲得首批3.7億美元融資。

而相比“缺錢”的嘉和生物,億騰醫藥則面臨著投資人如何退出的問題,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上市,之前億騰醫藥屢次嘗試IPO,也不乏這方面的需求。

招股書顯示,億騰醫藥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實控人為倪昕,他通過Suremoment Investments、ChinapharmHolding、Chinapharm Group等合計持有公司45.19%%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紀商業評論》報道指出,億騰醫藥在2022年8月、2023年2月兩次派息總額高達2000萬美元,合計超1.4億元,而創始人倪昕持有約45.19%公司股權,按比例計算,他可從上述分紅中分得903.8萬美元,約合6300萬元。

有投資人表示,上述高額分紅的情況需要新公司提高財務行為的透明度,以確保其合規性。

除了倪昕,億騰醫藥的其他股東包括OrbiMed、紅杉資本、SCC Growth、Skycus、浦發銀行、Risehill Investments Limited、Clear Peak Investments Limited等合計15家投資方。

從上市融資角度來看,億騰醫藥此前的業績對投資方還是有吸引力的,其2021年~2023年的營收分別為20.73億元、20.74億元、23億元,利潤分別為1.57億、3.06億元、3.08億元。

億騰醫藥的產品專注于抗感染、CVD及呼吸系統治療領域中的原研藥,穩可信、??虅诤蛢|瑞平三款核心產品已經商業化;同時,億騰醫藥也在布局創新藥物,包括景助達(HDAC抑制劑),主要用于治療HR+/HER2-乳腺癌。

而嘉和生物的主打產品GB491(Lerociclib),同樣可用于治療乳腺癌患者,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兩家公司在該疾病領域的研發具有一致性。

但未來風險仍主要在于能否順利通過監管。

黃立沖分析稱,“考慮到嘉和生物與億騰醫藥合并后的新公司股東結構,以及億騰醫藥此前未能通過IPO上市,聯交所可能會對此交易進行更深入的審查。此外,考慮到合并后的公司將包括多家知名投資機構作為股東,這可能會對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未來的融資活動產生影響。”

已經多次沖刺IPO失敗的億騰醫藥,能否成功進入港交所呢?

你看好億騰醫藥登陸港交所嗎,你會買入它們的股票嗎?評論區聊聊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潼关县| 科技| 阳西县| 会理县| 沽源县| 阳泉市| 通州市| 江城| 临沂市| 台中县| 绥滨县| 贡嘎县| 浦城县| 石林| 社旗县| 安平县|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利津县| 宣威市| 汕尾市| 甘德县| 阿坝| 新巴尔虎右旗| 阿拉尔市| 筠连县| 嘉禾县| 大港区| 南昌市| 馆陶县| 蚌埠市| 手游| 中超| 博客| 深泽县| 澜沧| 洛隆县| 沁阳市| 壤塘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