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單爍
民營經濟。從國家到地市,這一詞在近年來各層級政府的文件中,都是出鏡率極高的熱詞。至于評判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維度,數據和案例是一方面,其背后賴以支撐的思路和頂層設計也是極具價值的判斷維度。
那么,什么樣的路徑才是對民營經濟發展最有利、最有效的路徑?多年來并無標準答案。當然,也有許多城市在持續探索中找到了適合自身的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而位于黃渤兩海之濱的煙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可以看到,煙臺找到了民營經濟發展最根本的肯綮所在,從頂層設計到具體措施,一擊即中地打在痛點上。

開源+節流,解決“錢”的問題
民營經濟的主體在企業,而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源與根本目標,無非一個收益問題。就好像企業選擇自己扎根的城市,哪里有機會,哪里吸引的企業就越多。
而截至2023年5月,煙臺市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05.6萬戶,其中私營企業高達29.97萬戶,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2660家。
正所謂“救急不救窮”,想要達到這樣的數據,直接給錢顯然是不現實的。以開源而節流的方式,為企業疏通資金流入的通道、優化企業經營成本的體量和結構,是煙臺所找到的能夠幫助企業激發澎湃動力的重要方式。
首先是開源,即金融上的支持。為此,乘著深入推進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建設的東風,煙臺積極搭建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提高融資效率,通過數據“多跑路”實現了企業“少跑腿”,累計實現融資323.46億元;同時,煙臺還不斷提升應急轉貸機構的服務能力,為眾多面臨資金周轉困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及時的短期資金融通,為企業節約了大量財務成本。

另一方面則是節流,即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幫助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從資金成本到精力、時間、人力成本進行全面優化:
這其中最直接的就是降稅免稅,而近年來在這一方面受惠的煙臺企業比比皆是。煙臺市順達聚氨酯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面臨資金異常緊張問題的時候,該公司就在煙臺市相關稅務部門的輔導下,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緩解了資金壓力,不斷進行產品創新。
公司相關人員曾在媒體采訪中表示,在稅務部門的輔導下,2023年1-6月,公司共計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優惠594萬元。
另外,為了能夠讓民營經濟發展得更舒心、更通暢,煙臺還積極推行“企業專員”服務機制,實現了由政府登門搞服務到企業上門找政府的轉變,累計解決了數千個企業難題;此外,煙臺還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拓寬政企溝通協商渠道,切實維護民營企業權益,讓企業家能夠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注于企業的發展和創新
率先垂范,成果斐然
2021年,煙臺在全省率先開展民營經濟地方立法工作,出臺了《煙臺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此后,又相繼推出了《煙臺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行動方案》和《煙臺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同時,煙臺在全省率先開展民營經濟地方立法工作,出臺了《煙臺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等法規和政策文件,從減稅降費、項目獎補、融資支持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從優化發展環境、培育優質市場主體到推進數字化轉型等等,頂層設計的密集出臺,為煙臺民營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這也讓煙臺的民營企業擁有了大展拳腳的空間與平臺,已經形成了尤為優質的企業梯隊。截止2023年5月,該城市已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97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28家,省級瞪羚企業200家,省級獨角獸企業7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81家,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93家。
但故事仍未結束。扎實的民營經濟發展策略,仍將繼續為煙臺的民營經濟發展,描繪一幅更值得期待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