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賽琪
10月25日,證監會官網披露,同意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原木期貨和期權注冊。并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督促大商所做好各項工作,保障原木期貨和期權的平穩推出和穩健運行。
據悉,原木是可再生、可再循環利用和可自然降解的綠色材料和生物資的材料之一,應用十分廣泛。可分為針葉原木與闊葉原木兩大類,其中針葉原木用途較為集中,主要用于建筑木方、建筑模板、人造板加工、家具制作等。
界面新聞從大商所了解到,即將推出的原木期貨交易標的為針葉原木。根據現貨市場習慣,大商所參照相關國標指標體系,采用形態、樹種、材長、檢尺徑、外觀缺陷等指標設計了原木期貨交割質量標準。
10月25日,大商所官網掛出了原木期貨和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并公開征集原木期貨指定交割倉庫及指定車板交割場所。
根據原木現貨歷史價格波動特點,大商所將原木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和最低交易保證金比例分別設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和合約價值的5%。同時從嚴設置限倉標準,嚴防市場操縱。
另外,原木期貨合約的合約月份為1、3、5、7、9、11月,交易單位為90立方米/手,報價單位為元(人民幣)/立方米,最小變動價位為0.5元/立方米。交易指令每次最大下單數量為1000手。
對于一般月份合約,當單邊持倉總量>3萬手時,按單邊持倉總量的5%確定限倉數額;當單邊持倉總量≤3萬手時,限倉標準定為1500手。對于臨近交割月合約與交割月合約,限倉標準分別定為300手、60手。
期權方面,原木期權與大商所已上市期權合約設計框架基本一致。交易單位、報價單位、合約月份、交易時間均與標的期貨合約相同。
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原木期貨交割庫和質檢機構的征集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交易所相關業務、技術系統已準備就緒,市場培育、技術平臺測試等前期工作也將陸續開展。
“原木期貨和期權上市后,大商所將加強對各類交易行為的穿透式監管,確保市場平穩運行,并與各方形成合力不斷提升產業參與度,持續提升原木期貨價格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增強服務我國木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相關行業專家表示,針葉原木市場規模大、進口來源廣,露天堆放便于存儲,且現貨市場存在推薦性國標,有利于開展標準化的期貨合約交易。
2022年以來原木價格進入下跌周期,2023年原木現貨價格波幅達到近五年最值,相關原木進口企業和木材下游加工企業只能被動承受價格的不利變動,對風險管理工具和遠期價格參考的需求增加,對上市原木衍生品有著迫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