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尹靖霏
斥資34億元并購,4億元賣出。7年前踩雷一起并購案,一度將康尼機電(603111.SH)拖入泥潭,如今,這家上市公司贏得了原并購標的17名股東的訴訟案。
11月5日晚康尼機電公告,公司于11月4日收到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下達的深圳市泓錦文并購基金合伙企業(下稱“泓錦文基金”)《民事判決書》,本次判決為終審判決。
作為原并購標的的原股東方,泓錦文基金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五日內將其所持2562萬股康尼機電股票返還給康尼機電,并配合辦理過戶手續。如泓錦文基金未能足額返還前述股票,對于未能返還部分,泓錦文基金應按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不超過14.86元/股)賠償康尼機電股票損失。
同時,泓錦文基金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五日內賠償康尼機電7325萬元。
截至11月5日午盤,康尼機電股價微漲0.97%,報6.22元/股,市值為56億元。
康尼機電成立于2000年,于2014年上市,主營業務系軌道交通業務,汽車零部件業務,公司注冊地在南京,股權較分散、無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為南京工程學院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2016年康尼機電欲在主業基礎外,尋求第二增長虛線,將目光放在了消費電子領域。2016年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并購龍昕科技,以期實現“軌道交通+消費電子”雙主業經營。
2017年10月,康尼機電完成了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最終以34億元的對價并購龍昕科技100%股權,彼時,龍昕科技凈資產約為8.97億元。這形成了巨額商譽,僅商譽就達22.71億元,占其2017年總資產的31.08%。
彼時,龍昕科技還做出較高的業績承諾。
2015年和2016年龍昕科技凈利潤分別約為1.39億元和1.80億元,增長率達到29.58%。2017-2019年該標的承諾的凈利潤分別達到2.38億元、3.08億元和3.8766億元,即需以接近30%的速度連續增長三年。
2017年年報時,龍昕科技實際凈利潤約為2.41億元,業績承諾完成率為101.42%,精準完成業績承諾。
此后該起并購曝出驚天大雷。
先是,康尼機電正式進駐龍昕科技后,在進行財務清理之際,發現一筆3億余元的現金存單被龍昕科技原法定代表人廖良茂質押,而廖良茂在并購審計中隱瞞了這一事實。2017年12月,康尼機電披露了這一消息,康尼機電股價隨即大跌,數月之內股價從16余元降至3元多。
隨后,康尼機電發現龍昕科技原董事長存在股份凍結、違規擔保的行為。2018年6月康尼機電主動公告爆出這一大雷。
此后,龍昕科技被發現存在系統性財務造假行為。2015年至2017年,龍昕科技通過虛開增值稅發票或未開票即確認收入的方式,通過客戶歐朋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在正常業務基礎上累計虛增收入高達9億元(2015年至2017年6月累計虛增收入5.47億元)。
根據處罰書披露,扣除虛增利潤后,龍昕科技2015-2017年凈利潤僅約為0.84億元、0.62億元、0.68億元。
這場并購,讓康尼機電2018年凈利潤大虧31.5億元。

2019年康尼機電求助于紓困基金,將斥資34億元買入的龍昕科技以4億元出售剝離。2017年并購2019年賣出,不到三年時間康尼機電損失了約30億元。
2019年6月26日,康尼機電公告,為了解決公司因并購龍昕科技產生的危機,公司擬向南京紫金觀萃民營企業紓困發展基金合伙企業(下稱“紓困發展基金”)出售龍昕科技100%股權,交易對價為4億元。
此后,該只標的又轉入了合肥天通名下。2020年2月15日,康尼機電公告,依據紓困發展基金與合肥天通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紓困發展基金已于2019年12月20日完成龍昕科技100%股權轉讓給合肥天通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于2020年2月10日收到合肥天通支付的轉讓價款,并于近日完成了相關交接手續,并于近日完成了相關交接手續,其不再持有龍昕科技股權。
在這場并購中,監管層迅速介入。
2017年12月4日,公司完成對龍昕科技的并購后,發現廖良茂在股權交割前存在違規擔保等情形,遂向南京市公安局以合同詐騙報案,南京市人民檢察院就廖良茂涉嫌合同詐騙提起公訴。
2022年4月,江蘇高院終審判決廖良茂犯合同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責令廖良茂退出犯罪所得19.33億元,發還康尼機電。
而在2018年康尼機電也收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在此次并購前,該公司股價在2017年一路上漲,最高漲至超16元/股,歷經此次并購大雷,股價一路下行,約2萬股民遭受損失。

在業績上,康尼機電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約26.94億元,同比增加15.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48億元,同比增加31.46%。
一位投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康尼機電的并購踩雷案值得警惕。尤其是當前資本市場掀起了并購熱潮,不少上市公司發起并購。
Wind數據顯示,9月24日以來,已有27家上市公司披露重大重組信息。同時,116家上市公司更新重大重組進展。
11月1日,上交所發布《并購重組典型案例匯編》,整理了近年來滬市比較有代表性的30個并購重組案例。此次《并購重組典型案例匯編》選取了“內幕交易防控不當”“標的公司財務造假”“蹭熱點式重組炒作股價”“盲目跨界標的失控”等4種負面類型對應的12個案例。
上交所指出,在強本強基、嚴監嚴管的主線下,對明顯違規違法的行為,監管仍然會保持一以貫之的態度,切實保護好廣大投資者利益,維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對于跨界并購,結合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情況,實事求是區分交易性質、交易目的等,判斷交易風險,嚴把注入資產質量關,謹防盲目跨界、“忽悠式”重組。對屯殼炒殼、玩概念、忽悠式重組、盲目跨界等交易始終從嚴監管,打擊各類市場亂象。
前述投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以來,監管層推出了一系列有利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并購重組市場的活躍,近期半導體、動力電池、新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領域都發生了不少并購項目,這有利于我國在新興行業的做強做大,但需注意的是嚴監管仍是并購市場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