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投資界PEdaily 吳瓊 王露
一筆震撼國產醫藥圈的交易誕生。
昨晚(11月14日),跨國巨頭默沙東宣布與禮新醫藥達成協議,獲得其一款雙抗新藥LM-299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獨家許可。該交易預付款為5.88億美元,外加高達27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共計32.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7億元)。
被默沙東看中的新藥LM-299,具有增強抗腫瘤效果。身后的禮新醫藥,掌舵人是一位上海博士秦瑩,2019年她在上海張江創立禮新醫藥,踏足腫瘤新藥研發。國產創新藥研發極其燒錢,此前禮新醫藥完成多輪融資,集結了一支長長的投資人隊伍。
新藥研發往往九死一生。如今一款新藥賣出超200億元,無疑帶給正處艱難中的國產創新藥行業一縷久違的振奮。
萬億藥王,買了一款中國藥
根據協議,禮新醫藥已授權默沙東LM-299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獨家許可。為此,禮新醫藥將獲得5.88億美元的首付款。同時基于LM-299多項適應證的技術轉讓、開發、獲批和商業化進展,禮新醫藥還將獲得最高27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換言之,通過賣出LM-299的全球獨家權,禮新醫藥將合計獲得32.88億美元的收入,約合人民幣237億元。
此次買家鼎鼎有名——1953年,美國默克與沙東公司合并,誕生了后來的制藥巨頭默沙東。合并而來的默沙東開啟了對創新藥品的研發,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進入其最為輝煌的黃金時代。
時至今日,默沙東已經覆蓋腫瘤學、疫苗、傳染病、心臟代謝疾病、免疫學、神經科學等多個研究領域,最新市值近2500億美元。根據公司第三季度財務業績,2024年第三季度,默沙東全球總銷售額為167億美元。
其中作為公司王牌產品,K藥(即Keytruda,抗癌藥的一種)銷售額增長17%,達到74億美元。據預測,公司2024年全年全球銷售額將在636億美元至641億美元之間。不出意外,默沙東仍將穩坐藥王寶座。
但危機也在逼近——K藥核心專利將于2028年到期。目前,K藥占據了全球PD-(L)1藥物市場多數份額。隨著專利到期時間臨近,PD-(L)1藥物市場的競爭者們已開始躁動不安。此前因失去專利保護而跌落神壇的案例比比皆是,默沙東必須解決“單品扛大旗”的隱患。
回到這次默沙東買下的LM-299,正是禮新醫藥自主研發的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前期研究已證實,LM-299能夠有效抑制PD-1和VEGF信號通路,從而增強抗腫瘤效果。目前,LM-299已進入I期臨床試驗階段。此次買下LM-299的全球獨家權,正是默沙東應對專利危機的動作之一。
談及這次合作,默沙東實驗室總裁李耀廸也表示,“我們持續尋找機會,擴大并豐富我們的腫瘤在研管線,覆蓋差異化機制和多種療法。該協議擴充了默沙東日益壯大的腫瘤管線?!?/p>
事實上,默沙東向來青睞中國藥企。自1992年入華以來,至今中國已經是默沙東全球第二大市場。今年8月,默沙東收購了國內另一家Biotech同潤生物旗下的CD3/CD19雙抗CN201。為此,默沙東支付7億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另外約定了最高6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稍早時,默沙東還買下科倫博泰一款創新雙抗ADC SKB571的獨家選擇權。
手握重金,默沙東開啟了買買買。
身后上海女博士掌舵,剛融3個億
被藥王看中,禮新醫藥于創投圈而言并不陌生。
背后掌舵人是一位上海女博士。公開資料顯示,秦瑩博士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臨床系(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上海瑞金醫院內科血液研究所讀碩士時,師從“癌癥誘導分化之父”——王振義院士。后出國深造,繼續攻讀比利時林堡大學腫瘤免疫學博士。
學成歸來后,秦瑩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生物治療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曾在葛蘭素史克、賽生醫藥等跨國公司擔任上海腫瘤研發部總監、首席醫學官、研發副總裁,擁有20年以上全球轉化醫學及免疫療法臨床研究經歷。
直到2019年,觀察到醫藥市場對于創新藥物的需求日益迫切,秦瑩決心創業。于是當年9月,她在上海張江創立禮新醫藥,并開展腫瘤藥物研發工作。
成立至今,禮新醫藥身后已經聚集了一批知名投資人。據不完全統計,成立僅一年,該公司便相繼完成3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還包括泰福資本、盈科資本、弘毅投資、博遠資本、云峰基金等投資機構。
之后,禮新醫藥進展迅速,公司LM-102單抗項目、LM-302臨床一期實驗相繼完成首例中國患者給藥,M-108項目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局臨床試驗許可,隨后禮新醫藥完成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夏焱資本、泰鯤基金聯合領投,上海生物醫藥基金跟投,資本陣營進一步擴充。
最新一幕是在今年10月,禮新醫藥宣布完成3億元C1輪融資,由國內知名產業方中國生物制藥領投,浦東創投、張江浩珩共同參與,老股東啟明創投和上海生物醫藥基金跟投。同時,公司C2輪融資也已啟動。
目前,國產創新藥進入規?;龊kA段。當下中國創新藥企出海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自主出海。即中國藥企自主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然后申報上市,獲批后銷售。二是借“船”出海,即中國藥企把自己產品的海外或全球權益賣給海外企業,由海外企業負責后續的臨床開發、申報上市、生產和銷售等工作。對一些中小創新藥企業來說,借“船”出海是一條更為可行的路徑。
默沙東之前,禮新醫藥已經獲得多家國際藥企青睞。據統計,禮新醫藥已連續3款產品授權給大型跨國藥企,是業內少見的所有出海產品均與跨國制藥巨頭進行合作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之一。
其中2022年5月,禮新醫藥與Turning Point就LM-302達成總金額超10億美元的交易。一年后,禮新醫藥宣布與阿斯利康就新型GPRC5D靶向抗體偶聯藥物LM-305達成全球獨家授權協議,交易總價值為6億美元。
算下來,禮新醫藥至今已經賣出了超350億元。
今年,國產創新藥出海爆單
如此一幕,正是中國創新藥出?;鸨囊豢|縮影。
猶記得上周,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公司(GSK)宣布,和恩沐生物達成管線合作協議,將收購其自主研發的三抗藥物——CMG1A46。根據條款,交易潛在價值最高可達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6億元)。
交易主角恩沐生物總部位于成都,成立至今融資數億元,集結了成都高投、倚鋒資本、禮來亞洲資本、固信控股等一眾投資機構。而葛蘭素史克所看中,正是恩沐生物旗下創新藥CMG1A46——對于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有著巨大潛力。
無獨有偶。今年10月,制藥巨頭諾華與成都百裕制藥簽訂獨家許可協議,將通過7000萬美元首付款及可達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3億元)的里程碑付款,獲得一款在研小分子抗腫瘤藥物的全球獨家開發及商業化權利。
放眼望去,我國藥企出海交易規模屢被刷新。僅僅去年,中國創新藥BD首付款總額甚至一度超過全年IPO募資總額。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藥企在創新藥領域總共達成70項license out授權合作,已披露首付款金額將近30億美元,潛在總交易金額則高達478.5億美元,已遠超去年全年金額。
長期以來,創新藥都被視為“九死一生”的行業:花費10年時間研發,投入10億美元,成功率只有10%。還記得在清科年會上,曾有醫療投資人感慨,專注創新藥投資“需要沉下心一點點深挖,不能頭腦發熱跟風,也不要想投出一夜暴富的企業?!?/p>
所幸license out模式,正成為中國創新藥企自身造血的重要選擇。究其原因,一方面,當下IPO收緊、投融資遇冷,創新藥企危機感加劇,有資金、研發實力的本土藥企主動進行差異化布局,以出海交易獲取充足資金和海外藥企的背書??梢哉f這變相成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畢竟只有活下去才有明天可言。
另一方面,伴隨美聯儲降息釋放更多熱錢,跨國藥企們面臨專利懸崖及戰略調整后,也在積極尋找優質投資標的。
“一次好的BD交易能改變企業的命運?!币晃槐本┽t藥投資人朋友分享,短期來看,獲得現金流仍是授權出海最主要的目標?!傲硪环矫妫瑖H醫藥巨頭的交易背書含金量很高,間接提升了公司估值,對未來在海內外上市、融資都有幫助。”
對一級市場投資人來說,選擇押注license out的創新藥企,也增加了退出的機會。正如今年4月,丹麥藥企Genmab以18億美元收購Biotech公司普方生物,所看中的正是普方生物旗下產品ADC藥物。后面隨著收購完成,普方生物身后數十家投資機構成功實現退出,落袋為安。
新藥研發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旅途,最終熬下來、走出來的人們,理應收獲回報。經歷了一大波倒閉洗牌潮,中國創新藥的海外征途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