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見TrueView 舟川
編輯|詠鵝
不兼容才是一種常態,因為不兼容是一種獨有的綁定。圈定一部分用戶群體,讓他們形成路徑依賴,這是“不兼容”的道理。但現在到底是什么發生了變化,讓國產手機品牌集體做了不一樣的決策?
“先天流量圣體”雷軍近日不僅在社交媒體上成了網友的許愿池,于11月18日公布的“史上最強業績”——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也贏得了諸多關注。
小米集團此次財報增長的核心原因在于核心消費電子業務和汽車業務增長,其中智能手機收入人民幣475億元,同比增長13.9%,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4310萬臺。如此成績單,除了得益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回暖的大環境,也與各大智能手機品牌對于當下消費趨勢的最新產品戰略研判有關。
“兼容”,正成為手機廠商們的共同選擇。
Part.1 28年后,雷軍打出一記歷史的回旋鏢
10月29日小米新品發布會上,手機部副總裁金帆表示:“當你在蘋果電腦上看到小米手機和安卓應用的時候,你突然有一種生態大融合的感覺。”
在小米澎湃OS2.0系統中,小米手機實現了與iPhone / iPad / Mac 的快速文件互傳,甚至還能通過妙享桌面鏡像到Mac上,一些蘋果特有格式的文件也能通過小米手機查看。

圖片來源:《Xiaomi15系列暨小米澎湃OS2新品發布會》
長久以來安卓與蘋果之間的壁壘,開始逐步打破。
事實上,兼容系統吞并產品市場的真實商戰教訓,雷軍早在28年前就已習得。
1996年,初入中國的微軟,虎視眈眈地想把WPS的老用戶轉移到Word上來,于是主動向金山拋出了橄欖枝,希望與WPS在文檔格式上兼容。
據WPS97的領軍人物之一沈家正回憶說:“當時金山并沒有覺得WPS的格式是一個多大的秘密。”
于是雙方簽署了一份協議,雙方都通過自己軟件的中間層RTF格式來互相讀取對方的文件。
幾個月后,微軟把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windows97引入中國,淘汰掉了老舊的只能通過黑乎乎的字符框輸入命令的DOS系統。
但舊版的WPS是基于DOS系統開發的,而Word卻與新系統Windows97強制綁定,隨著在中國鋪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Word,文件格式兼容成為了用戶無痛轉移的“橋梁”。
時任金山CEO的雷軍曾帶領團隊奮起反擊,想通過開發一款集文字處理、電子表格、電子詞典為一體的巨無霸軟件“盤古”奪回市場,他們邀請了20多家媒體開發布會,花了200多萬做宣傳,但銷量卻不及預期的十分之一。
在雷軍2022年度演講中,他用很具象的文字描述了當年的處境:“有好多個晚上,我獨自坐在沙發上,看著對面樓里的燈光一盞一盞熄滅,再看到天色一點一點亮起來。這種痛苦啊,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很深的明白吧。”
28年后的今天,同樣是“兼容”,歷經這一切的雷軍,似乎把當年的“塹”,變成了“智”。
蘋果有iPhone,有Homekit,只差一輛車就可以形成生態閉環,但蘋果卻偏偏放棄了造車。
也正是這個時候,雷軍多次高調宣布,小米汽車要成為支持蘋果用戶最好的汽車,實際上也是這么做,澎湃智能座艙系統支持無線Apple CarPlay,HUD中甚至能顯示蘋果原生地圖導航的卡片界面。
小米SU7訂單出來后,車主里有56%的iPhone用戶,蘋果的用戶慢慢被小米搶走,亦如當年金山的用戶被微軟搶走。這記歷史的回旋鏢,終于在另一個友商身上,被雷軍“打”出來了。
Part.2 兼容蘋果生態的,不只是小米
其實最近幾年,兼容蘋果生態這件事不只是小米在做,OPPO、vivo、榮耀全都在做。
比如,OPPO ColorOS 15宣稱打破了iOS分享壁壘,與蘋果傳百張4K照片只需8秒;vivo X Fold3宣稱完美實現了與蘋果設備的無縫連接,vivo萬能文檔可打開Pages、Numbers、Keynote等57種專業文件格式。
顯然,兼容蘋果已然不是個例。
這件事其實非常反常識,因為一直以來,各個手機品牌其實是不屑“兼容”的。
就拿充電來說,行業內明明有通用的充電協議,即PD協議和高通QC4.0,而且PD協議最高支持240W的充電效率,技術非常先進。
但蘋果、華米OV這幾家全都魔改出了私有協議,且不互通,用戶必須使用手機原裝充電頭才能給手機快充。
還有一個很常見的場景——換機。
小米用“小米換機”,華為用“手機克隆”,vivo用“互傳”,OPPO用“手機搬家”,然后這幾個App在其他品牌手機上基本不通用,要想不同品牌之間換機,就得找一個各品牌都支持的第三方應用。
所以說不兼容才是一種常態,因為不兼容是一種獨有的綁定。圈定一部分用戶群體,讓他們形成路徑依賴,這是“不兼容”的道理。
但是現在到底什么發生了變化,讓國產手機品牌集體做了不一樣的決策?
Part.3 “兼容”背后的底層邏輯
“說得直白一點,我們就是想轉化蘋果用戶,讓他們有另外一種選擇。”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接受媒體采訪的這段發言,或許說出了諸多國產手機品牌的心聲。
轉化蘋果用戶是兼容蘋果生態的底層邏輯,而當下正是最合適的時間。
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去理解: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競爭層面。
蘋果生態被友商“兼容”,某種程度上也暗示著整個國產手機的困境。
很多年以來,除了華為之外的國產手機品牌都被牢牢困在中低端。
- 2023年小米手機出貨量1.46億部,其中將近80%都是中低端機紅米系列提供的;
- OPPO買的最好的是定價在2000-3000元的Reno系列,2024年Q1季度激活量451.1萬臺,幾乎是旗艦FindX7的兩倍;
- 榮耀的爆款產品是X系列,過去兩年X50賣了1500萬臺;
這些手機品牌的基本盤全都是中低端機市場。
2020年華為鯨落,各手機品牌為了搶占華為空出的高端市場,展開了異常激烈的角逐,明爭暗斗,你追我趕,國內市場份額此消彼長。
結果打來打去,品牌的差距反而越來越小了。
2021年,vivo的國內手機市場份額是22%,位居第一,幾乎是第五名榮耀的兩倍。但是到了2023年,第二名的榮耀比第五名的小米僅高出不到4%。

圖片來源:《IDC中國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2021年第四季度》

圖片來源:《IDC中國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2023年第四季度》
打到最后,大家的基本盤趨于穩定了,誰也奈何不了誰。反倒是蘋果占據了國內市場份額第一。
中低端市場趨于平衡的同時,價格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卻是蘋果一家獨大,而且份額越來越大,2021年蘋果的份額是60%,2023年份額已經增長到71%了。
過去手機品牌們還可以選擇“不兼容”,在“性價比”、“線下渠道”、“影音”或者其他什么賽道上各自安好,現在要想要進一步增長,就必須搶蘋果的高端用戶。
其次是需求層面,現在突破缺口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iPhone用戶把安卓手機作為備用機。
過去一部iPhone就夠了,精致的外觀、流暢的系統都讓人贊不絕口,但是幾年過去了,蘋果每年擠牙膏,加上在國產手機全方位的挑戰下,iPhone的缺點越來越扎眼,甚至難以忍受。
iPhone 16的屏幕是祖傳的60Hz,而安卓千元手機已有120Hz了;iPhone 的電池基本在4000毫安以內,而安卓旗艦電池普遍在5000毫安以上;iPhone16的快充今年終于升級到40W,而安卓旗艦早就上了90W,甚至120W了;至于信號嘛,某個知乎網友直接吐槽:“每次進地鐵,都要拿安卓手機給iPhone開熱點。”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很多方面是國產手機“有”,而蘋果“無”。
比如,卷軸折、豎向折、橫向折、“怎么折都有面”;再如AI,榮耀Magic7系列發布會上,趙明為了證明榮耀手機的AI能力,甚至現場演示通過Magic7全系搭載的YOYO智能體點了2000杯咖啡送給現場的觀眾。
所以蘋果用戶會怎么辦?iOS生態的使用習慣難以改變,直接換機接受不了,于是選擇安卓機作為備用。
那么痛點就出現了,兩臺手機之間互傳數據非常麻煩,所以國產手機“兼容”蘋果,解決用戶需求,正是搶奪蘋果高端用戶的契機。
最后是技術層面。“兼容”這件事,其實手機廠商們一直在做,只是最近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不同生態不同設備間互傳文件,這項技術本身并不難。只需要某個局域網互傳文件的軟件就可以實現,甚至連URL或文字文本都可以直接發送。
但短板是,這兩臺設備必須處在同一個網絡下才可以使用,而且這類軟件一般不會對文件做任何格式轉換,更不能查看某些專業格式文件。
后來,錘子手機解決了這個問題,Smartisan OS內置的文件管理器中集成了“iWork”套件轉換功能,用戶用手機查看 Pages、Numbers以及 Keynote等文件,文件會上傳至錘子服務器,云端轉碼、下載后就能手機里打開。
到了小米這里技術又升級了,已經不只是互傳、轉碼文件了,更是利用串流技術,實現了用Mac操作小米手機。
這幾年,國產手機正不斷突破互聯互通技術;而同時,蘋果那邊也有向安卓靠攏的意向。
今年,蘋果在其官網更新了一份名「Apple的DMA合規性報告非機密摘要」的文件,其實是蘋果基于歐盟《數字市場法》做出的一些措施公示。
里面提到蘋果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方案,好讓iPhone用戶輕松地將數據轉移到安卓設備上。
所以不管是競爭層面、用戶需求、還是技術層面,現在都來到了一個合適的時間節點,通過“兼容”蘋果生態來轉化高端用戶。
Part.4 結語
根據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最新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600美元以上)蘋果仍位居榜首,但增長率僅有5%。而華為、小米、vivo增長率分別是80%、71%和39%,國產手機高端之路已有小成。

圖片來源:Canalys智能手機分析數據統計(出貨量),2024.08
嘿,誰能想到,手機廠商們不搞商戰,搞起兵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