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靖
又有券商股東將“清倉轉讓”。
北京產權交易所的公告顯示,北京國資公司擬轉讓瑞銀證券33%股權,轉讓底價為15.365億元。瑞銀證券注冊于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注冊資本為14.9億元人民幣,業務涵蓋證券經紀、投資咨詢、財務顧問、承銷保薦等多個領域。
瑞銀是否謀求100%控股?瑞銀證券告訴界面新聞,“瑞銀于2022年增持瑞銀證券的股權至67%。如之前透露,瑞銀進一步增持瑞銀證券的股權至100%的程序正在進行中。”
截至目前,瑞銀證券股權結果相對簡單,大股東為瑞士銀行有限公司(UBS AG),第二大股東為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67%、33%。
此次北京國資公司掛牌轉讓瑞銀證券33%股權,如瑞銀出手拿下,瑞銀證券將轉變為外商獨資券商。
業績表現方面,公告顯示,瑞銀證券2023年營收為9.55億元,營業利潤1680.25萬元,凈利潤1891.08萬元,資產總計136.38億元,負債總計113億元。該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財務報表顯示,營業收入7.70億元,營業利潤1.02億元,凈利潤9139.27萬元,資產總計179億元,負債總計154.71億元。
根據交易條件,該次交易的價款支付方式為“一次性支付”。意向受讓方需在獲得資格確認后5個工作日內,交納4.61億元人民幣的交易保證金至指定賬戶。并且,該項目不接受聯合受讓體受讓。
瑞信證券成立于2008年,是由瑞士信貸銀行有限公司(Credit Suisse AG,瑞士信貸銀行)與方正證券于中國成立的合資證券公司。自2020年6月起,瑞士信貸銀行持有該合資公司51%的股權,剩余股權為方正證券所持。2023年6月,瑞士信貸銀行并入瑞銀。2024年5月31日,瑞銀和瑞士信貸銀行完成合并,跨越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瑞銀首席執行官安思杰(Sergio P. Ermotti)表示:“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收購瑞士信貸后,我們在華的布局得以進一步擴大。但是,由于兩家公司在中國境內均擁有含多個法人實體的業務平臺,需要遵守監管機構對此的相應要求。過去近20年,瑞銀與北京國資公司緊密合作,一同發展在華業務。瑞銀在中國內地展業已有35年的時間,并將持續在這一重要市場擴展業務。”
此次券商股權變更,意味著北京國資公司對瑞銀證券、瑞信證券持有的股權正在“一減、一增”進行中。
6月24日,瑞銀宣布公司和方正證券已與北京國資公司就出售瑞信證券共85.01%股權達成三方協議。同日,方正證券(601901.SH)也發布關于出售瑞信證券49%股權的公告,自此,北京國資公司成為瑞信證券新任大股東事實落定。
該交易包括瑞士銀行向北京國資公司出售所持有的瑞信證券36.01%股權,對價為91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505億元);以及方正證券向北京國資公司出售其所持有的瑞信證券49%股權,對價為1.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85億元)。
這意味著,股權轉讓后,北京國資將持有瑞信證券85.01%的股份,取代瑞銀成為公司新任大股東。瑞銀彼時表示,本次交易經過了全面的競購流程,交易完成尚需獲得必要的監管批準并滿足慣常的交割條件。
北京國資公司是北京市為數不多具有金融主業的市管國有企業,業務涉及銀行、證券、要素市場、消費金融等領域,擁有豐富的金融類企業管理經驗。收購瑞信證券股權是雙方合作的進一步延伸,也是落實國家和北京市對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相關要求的具體舉措。
11月8日,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近日證監會對瑞信證券變更主要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申請提出了9條反饋意見,并要求瑞信證券在30個工作日內逐項落實。
截至目前,國內的外商獨資券商共有四家,分別為高盛(中國)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渣打證券(中國)、法巴證券(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