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呂文琦
界面新聞編輯 | 江怡曼
12月10日,界面新聞獲悉,金融監管總局于近日正式批復同意國民養老變更注冊資本,安聯投資成為國民養老首家外資股東。
據了解,安聯投資以約2.84億人民幣(約3900萬美元)完成認購國民養老發行的約2.28億股新股,對應該公司2%的股權;國民養老的初始注冊資本將由111.5億元增加至約113.78億元人民幣。
國民養老總經理黃濤表示:“與安聯的合作將為公司帶來國際視野和專業經驗,公司將充分研究借鑒其在資產負債管理、養老金產品設計、資產配置、普惠性養老保障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進一步豐富第三支柱市場供給,更好地滿足普通百姓養老保障和財富管理需求。此外,安聯投資的增資入股有助于進一步促進公司治理機制提升,持續改進經營管理水平,夯實穩健發展的基礎。”
“中國的養老金融市場正在快速增長。”安聯投資全球首席執行官托比亞斯(Tobias Pross)表示,“我們很自豪可以正式官宣對國民養老的戰略投資。中國的市場孕育著巨大的機會,本次投資是我們為把握這一機會而制定的長期發展計劃中最新的重要里程碑。”
畢馬威預計,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2030年第三支柱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萬億元人民幣,如果在實施相關改革措施的推動下,市場規模或會達到7萬億元人民幣。
安聯加碼中國市場是保險業不斷深入對外開放的縮影。在《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國十條”)中,強調了要“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入股境內保險機構”。
2021年9月,中國首家獲批成立的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安聯保險資管開業。同年,安聯(中國)保險控股通過股權轉讓持有中德安聯人壽100%的股權,安聯人壽成為中國首家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人壽保險公司。
2024年9月,廣東監管局批準京東安聯的股東變更申請,同意安聯保險集團將所持有京東安聯53.33%股權轉讓給安聯(中國)保險控股。
引入國際保險機構對于中國養老金融和保險行業發展均有積極意義。
據國民養老方面介紹,在推進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和協調發展方面,德國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世界上第一套相對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起源于德國,即所謂的“俾斯麥型社會保障模式”,而后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效仿,逐漸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開來。
今年10月,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負責人在第五屆壽險業轉型發展論壇上曾拋出問題—“人身保險作為長周期經營行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她表示,從各國保險業發展歷程看——“管理利率風險最常見也最有效的舉措就是從負債端入手,下調產品預定利率,發展浮動收益型保險”。